(《丹溪治法心要》·痰第十九)
有湿,有热,有寒,有风,有老,有食积。
脉浮当吐,膈上痰必用吐,痰在经络中非吐不出,吐中就有发散之义。假如痫病,因惊而得,惊则神出于舍,舍空则痰入也;痰入在舍,而拒其神,神不得而归焉。痰在肠胃间,可下而愈。湿痰,苍、白术类;热痰,青黛、芩、连类;寒痰,二陈类;风痰,南星、白附类;老痰,海石、瓜蒌类;食积痰,神曲、麦芽类。气实痰热结,吐难得出,或成块,或吐咯不出,气滞者,难治。在上胶固稠浊者,必用吐。
……
一男子年七十九岁,头目昏而重,手足无力,吐痰口口相续,左手脉散大而缓,右手脉缓而大,不及于左,重按皆无力,饮食稍减而微渴,大便三四日一行。若与风药,至春深必死,此大虚证,当以补药作大剂服之。与黄芪、人参、当归身、芍药、白术、陈皮,浓煎作汤,使下连柏丸三十丸,服一年半,精力如少壮时。连柏丸冬加干姜少许,作令药,余三时皆依本法,连柏皆以姜汁炒,为末,用姜汁糊丸。
再次学习,补充笔记
听友196744099 回复 @包包爱笑: 没有你的评论区好无聊
感恩罗博士
一朵小蓝云 回复 @包包爱笑: 真用功向你学习你是上班族吗
国家再不重视中医,就后继无人了,可悲啊
感谢罗老师在百忙之中还定时抽出时间为我们讲课,在您讲的每一节课中,我受益匪浅。
每日一听一学一笔记一感恩: 🍀痰分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粘稠的液体) 🍀今日医案,看到吐痰口口相续,一般人肯定认为要马上化痰,但朱丹溪根据脉象判断其胃气弱(右手脉缓而大,不及于左,重按皆无力,饮食稍减。大便三四日一行),所以说:若与风药,至春深必死(天气热耗津液,更耗气) 🍀正确思路:大剂量扶正+一点点清湿热(黄芩黄连黄柏)+一点点行气的陈皮 🍀连柏丸(化热痰)服用一年半,对于体内伏邪(现代人说的慢性炎症)很有好处,一味扶正是傻子是不行的哦。 🍀今日医案再次强调: 不能见病治病,要看人的正气 即使是痰,也要区分是脏腑虚损还是外感所得,切记,否则后果很严重。
男子年七十九岁,头目昏而重,手足无力,吐痰不断,脉散大而缓,重按皆无力,饮食稍减而微渴,大便三四日一行。 诊断,此大虚证。当以补药大剂服之。黄芪、人参、当归身、芍药、白术、陈皮,浓煎作汤,送服连柏丸(化热痰)三十丸,连柏皆以姜汁炒,为末,用姜汁糊丸。是热痰,要清湿热。一年半愈。 老人,功能都低下了,运化不足,分泌物增多,不要光化痰,散邪,人就走了。肾气不足的,有痰,脾虚,肺虚,有痰。有炎症。
痰的生成和五脏六腑有关。比如肾虚,肾气不足也会生痰,命门之火不足,再脾虚,脾土也不旺,那么水湿一定泛滥,肾气不足的人痰总是往外咳,有些老人痰是白色的稀的沫那种要补肾气,甚至就吃金匮肾气丸把肾气补足了他的痰好了,甚至好多中年人的痰都此相关;脾虚湿气更重也会有痰;肺气不固,有外邪来了痰更多了,这时要看清楚,他是脏腑虚损还是外来引起的痰,脏腑虚损要马上扶正,扶正过程中正气充足了,脏腑功能恢复了,那么生痰机会就少了。配清湿热的连柏丸。攻补兼施的方法。
罗老师分析医案,真是受益无穷。
痰有六种:有湿痰,有热,有寒,有风,有老,有食积痰。 湿痰,苍、白术类; 热痰,青黛、芩、连类; 寒痰,二陈类; 风痰,南星、白附类; 老痰,海石、瓜蒌类; 食积痰,神曲、麦芽类。 脉浮当吐,膈上痰必用吐,痰在经络中用吐,痰在上焦稠浊者,必用吐。痰在肠胃间,可下。气实痰热结,或成块,或吐咯不出,气滞者,难治。
痰有六种:有湿痰,有热,有寒,有风,有老,有食积痰。 湿痰,苍、白术类; 热痰,青黛、芩、连类; 寒痰,二陈类; 风痰,南星、白附类; 老痰,海石、瓜蒌类; 食积痰,神曲、麦芽类。 脉浮当吐,膈上痰必用吐,痰在经络中用吐,痰在上焦稠浊者,必用吐。痰在肠胃间,可下。气实痰热结,或成块,或吐咯不出,气滞者,难治。
Timeflies2024 回复 @喜欢a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