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五色(1-4)

《黄帝内经·灵枢》五色(1-4)

00:00
12:54
《五色》
本篇是《内经》论述五色诊的重要文献,可谓色诊大纲。本文认为,脏腑和肢节的病变反应于面部时,各有其分布的一定位置以及与五色的配合关系。根据面部色泽的变化以判断疾病深浅、新久和疾病的转归、预后等。由于主要内容是以五色分属五脏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故以《五色》名篇。主要内容包括:一、说明颜面各部的名称,从五色主病、五色部位的移转,来了解病证性质与病邪的传变概况。二、指出黑色出于庭、赤色出两颧,大如拇指,在预后诊断上的价值。三、具体说明首面、咽喉、五脏六腑、四肢关节等在面部的反映区域。四、论述颜面的脏腑分属部位,举例说明其表现气色与疾病的关系;论证了脏部五色对诊断疾病所在的可靠性,更指出五色和五脏以及五脏与外在组织的密切关系。本篇名言:“故相气不微,不知是非。属意勿去,乃知新故。”

【原文】
雷公问于黄帝曰:五色独决于明堂乎?小子未知其所谓也。
黄帝曰:明堂者,鼻也;阙者,眉间也;庭者,颜也;蕃者,颊侧也;蔽者,耳门也。其间欲方大,去之十步,皆见于外。如是者寿,必中百岁。

【译文】
雷公问黄帝说:观察面部的五色,仅是取决于明堂吗?我还不太了解。
黄帝说:明堂,就是鼻;阙,就是两眉之间;天庭,就是額部;蕃,就是两颊之侧;蔽,就是耳门。这些部位之间,端正丰厚,在十步之外,一望而见。这样的人,一定会享百岁高寿。

【原文】
雷公曰:五官之辨奈何?
黄帝曰:明堂骨高以起,平以直。五藏次于中央,六府挟其两侧。首面上于阙庭,王宫在于下极。五藏安于胸中,真色以致,病色不见。明堂润泽以清。五官恶得无辨乎?
雷公曰:其不辨者,可得闻乎?
黄帝曰:五色之见也,各出其色部。部骨陷者,必不免于病矣。其色部乘袭者,虽病甚,不死矣。
雷公曰:官五色奈何?
黄帝曰: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是谓五官。

【译文】
雷公说:五官各部的病色应怎样辨别呢?
黄帝说:鼻骨高而隆起、正而且直。五脏部位,依次排列在鼻部的中央,六腑挟附在它的两旁。在上的阙中和天庭,主头面;在两目之间的下极,主心之王宫。当胸中五胜安和,相应部位就会出现正常色泽,看不到病色。鼻部的色泽,显得清润。这样,五官的病色,哪会辨别不出来呢?
雷公说:还有不这样辨别的,可以听听吗?
黄帝说:五脏病色都有一定的显现部位,如该部的不正气色,有深陷入骨的征象,必然要患病。如它的部色,有彼此相生的征象,就是病情严重、也不会死亡。病生于里的,先治其脏,后治其腑。治反了,病就更加严重。病生于外的,先治其表,后治其里。治反了,病就更加严重。脉象滑大或代或长,是病邪从外而来。目有妄见,神志反常,这是阳盛之病,可以泻阳补阴,病就会好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