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一:大健康行业 03 医疗器械:医药战场上的“核心武器”

模块一:大健康行业 03 医疗器械:医药战场上的“核心武器”

00:00
13:20

从核心行业到龙头公司,开启我的股票自选计划。欢迎来到《我的股票计划Pro》(行业分析版),我是朱振鑫。


一、医疗器械行业巨大的市场空间


在大健康领域的众多细分行业中,最硬核的一个非医疗器械莫属。如果把治病救人比作一场战役的话,医院就是战场,医生就是军人,药品就是弹药,而医疗器械就是最重要的武器装备。


今年抗疫期间,世卫组织的一位官员说:“如果我感染了,我希望在中国接受治疗。”为什么这位官员对我们的医疗水平如此认可呢?他当时讲了一个例子,就是中国一家医院拥有5台ECMO,欧洲都没这么多。


他说的ECMO大家在疫情期间肯定听过,也就是俗称的“人工心肺机”。这个“重型武器”在疫情期间帮很多重症病人延长了生命,它就是高端医疗器械的一种,费用极其昂贵,开机成本就需要7万左右,每天还需花费1至2万,所以业内流传“ECMO一响,黄金千万两”。


整个中国也才400台左右,要不是咱们国家调配资源集中支援武汉并宣布免费治疗,大部分病人根本用不上。又比如2020年10月青岛突发的疫情,就是因为青岛胸科医院的境外输入病人和普通病人共用了一台CT机,大概率也是CT机不太够用。


这些现实案例既凸显了医疗器械领域巨大的短板,同时也代表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正因如此,医疗器械行业保持了极高的成长性,在整个大健康行业中也属于上游,也是一个典型的十年十倍的行业。


《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的数据显示,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从2006年的434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4425亿元,翻了十倍多,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3.50%,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预计2020年整个医疗器械行业年销售额将超过7000亿元,未来10年医疗器械行业复合增速预计也在10%以上,算是一个稳定增长型的行业。


如果你关心医药股的话,除了老大哥恒瑞医药,你一定还听说过另一家巨头:迈瑞医疗。它就是国内做医疗器械的龙头,今年疫情期间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很多医疗器械就来自迈瑞医疗。


作为医疗器械行业的龙头,目前迈瑞医疗市值超过4000亿,一度是创业板市值最大的公司。而且迈瑞一直是各路机构资金最喜欢的重仓股之一,目前在北向资金重仓的医药股中,持股市值仅次于恒瑞医药。股价表现上,回归A股不到两年的时间就翻了5倍,也是一个标准的牛股了。


二、医疗器械行业的优势


从投资的角度看,除了巨大的刚需之外,医疗器械行业还有几个特别的优势。


第一, 属于关键性的“新基建”,很像电子领域的芯片,有国产替代的需要。


上战场永远少不了武器装备,而医疗也绝不能少了医疗器械,这甚至关系到国家安全。


疫情之后,总书记指出“要加快补齐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短板,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技术装备瓶颈,实现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可控”。


这个自主可控实际上就是要求国产替代,再加上国外疫情导致很多进口高端医疗器械受阻,这是国产厂商非常好的机遇期。


第二, 研发周期短,重工程制造环节,投资风险比药品行业小。


相比药品,医疗器械产品迭代较快,研发周期短,原创技术更迭较慢,主要以改进型创新为主,更注重成熟技术的工程化、医学化应用,专利悬崖现象也并不突出,因此医疗器械行业投资风险要远小于药品。


中国作为传统制造大国,在工程化方面经验充足,在流水线、供应链及人力成本上有显著优势,比起对原创技术要求极高的药品研发,中国在医疗器械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药占比的限制给了医疗器械更大的市场。


医改之后,国家开始限制药品收入占比,也就是医院不能过多地依靠卖药赚钱,那医院怎么办呢?当然是把费用加在其他环节,比如医疗器械就成了一个重要的收入端。


在医改政策实施之前,医院检验、检查收入占医院整体收入比重一直比较稳定,近年来明显提升,全国公立医院检查收入占比已从2010年的19%增加至2018年的28%。


在具体的产品上,医疗器械行业虽然没有药品那么繁杂,但细分领域也不少,小到疫情期间大家每天带的口罩,大到ECMO这样的设备。我们要想了解行业,首先就需要把握住重点和每个领域的特性。


从绝对规模看,2017年全球前15大医疗器械种类销售额达3420亿美元,合计市场规模占比为84.40%,预计2024年可达5017亿美元。其中,市场规模最大的是体外诊断(IVD)、心血管类和影像类。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结构中,前四类合计占比55%,与全球医疗器械行业结构相似,市场最大的依次是影像类(16%)、IVD体外诊断(14%)、低值耗材(13%)、心血管(6%)和骨科(6%)。


从相对增速的角度看,未来几年哪些最具成长性呢?从全球市场来看,增速最快的是神经科和糖尿病管理,分别为9.1%和7.8%的增速。从国内市场来看,增速最快的是耳鼻喉及心血管,能达到18%左右。


三、医疗器械行业六大细分领域


我来重点讲下四大赛道,也就是影像类、体外诊断、心血管和骨科,以及两个热点赛道:疫情相关的低值耗材和家用医疗器械。


1.医学影像类


就是通过外部设备给人体的内部结构“拍照”,用于诊断,比如X光、CT、磁共振、彩超等检查。医院里最赚钱的科室不是手术室,而是放射/影像科,相关的影像类设备也是医疗器械里最大的一块蛋糕,细分市场就有千亿规模。


除了规模大,它的毛利还很高,因为几乎没什么耗材,主要就是设备贵。这属于高端医疗设备,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80%以上都依赖进口。所以《中国制造2025》也明确提出要重点发展这类设备,国产率2025年目标是70%。


这块的龙头就是迈瑞医疗,影像类设备是其第三大业务,但是在国内超声设备领域排绝对第一,全球也能排到第五,不过国内企业基本限制在低端设备,中高端设备基本完全被进口品牌垄断,最大的是GE、飞利浦、佳能、日立。


2.IVD体外诊断类


就是通过血液、体液等人体样本来进行体外诊断,比如咱们去医院验血都会用到此类设备和试剂。最主要的是血液检测和免疫检测。


血液检测大家很熟悉了,其中迈瑞医疗依然是绝对的龙头,市场份额在50%以上。另外,疫情之后免疫检测需求激增,尤其是新兴的化学发光检测,相比过去生化检测更精确、更环保而且更容易普及。


相关的龙头也是目前市场追捧的热点,比如安图生物、新产业等,其中新产业作为新股上市后连续12个涨停,至今股价累计翻了5倍。


3.心血管类


主要是心脏起搏器、心脏介入类器材,最常见的就是血管支架。


你知道中国致死人数最多的病是什么吗?不是癌症,而是中风和缺血性心脏病,这两类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国民死亡原因的前两名。全国心血管疾病患者高达3.3亿,每年大约有37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


心脏支架目前已经实现80%国产替代,国内的主要龙头是乐普医疗、微创医疗、吉威医疗(上市公司蓝帆医疗的孙公司),业绩最扎实的是乐普医疗,在疫情前的几年都是年均30%-40%的利润增速。


4.骨科类


骨科的介入设备,比如骨折固定用的钢板和螺钉,这块的规模虽然是医疗器械四大赛道里面最小的,但这几年增长很快。


疫情前,国内的8家头部骨科医疗器械公司增长全都超过30%,其中有6家收入增长超过50%。


市值最大的是威高股份、大博医疗、微创医疗、凯利泰、爱康医疗,增长最快的是爱康医疗和春立医疗。高瓴资本在这个领域重仓了凯利泰和爱康医疗,已经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5.低值耗材类


刚才说的心血管类和骨科类就属于高值耗材,也就是附加值比较高的耗材,两者各占6%的市场。这些设备附加值高,是商业贿赂的重灾区,现在正处于整顿规范的过程中,也有头部化的趋势。


而低值耗材,就是比较低附加值的耗材。比如注射器、口罩、消毒液这些耗材,最大的优点是需求大,过去几年增长也在20%左右。


最大的缺点就是技术门槛不高,市场格局非常分散。最大的威高医疗市场份额也才11.9%,康德莱占比2.26%,维力医疗占比1.15%,其他企业占比均不到1%。


但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和防疫相关的口罩、手套意外火了一波,做口罩用的熔喷布一度被从不到2万炒到70-80万一吨,相关的龙头股也被爆炒。


做口罩等医用敷料的龙头振德医疗业绩翻了16倍,股价最高翻了6倍,做医用手套的英科医疗业绩翻了27倍,股价最高翻了10倍。


6.家用医疗器械


最后要讲的是家用医疗器械,就是血压计、血糖仪、呼吸机等家用器械,这块严格来讲不是传统的医疗器械主要赛道,也有健康消费的属性。


发达国家家用医疗器械占行业的40%左右,而我国仅有13.8%,但在人口老龄化和人均收入提升的大趋势下,市场空间很大,因此受到了市场的追捧。


其中的龙头是鱼跃医疗,天猫销量统计中,它的份额占比大概是10%,绝对的第一。如果你家里有老人的话,大概率买过相关的产品。



图表: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细分领域市场规模及未来复合增速

数据来源:EvaluateMedTech,兴业证券研究所,如是金融研究院


四、医疗器械行业的两大投资逻辑


未来医疗器械行业的核心投资逻辑有两个:


第一是行业集中度提升,龙头为王。

截至2018年底,我国共有约1.7万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但是规模2000万以上的企业仅占10%。全球排名前10名的医疗器械企业年度产值约在3000亿美元,而国内前20名的医疗器械企业总产值也只有800亿元左右。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集中度仍处于较低水平,未来几年随着整体市场增速放缓以及监管冲击,集中度一定会加速提升,这有点像白酒,龙头将会大幅跑赢,并购重组可能会加快。


第二个是国产替代,这关系到国民生命安全。


现在中高端设备基本被国际三巨头GPS所垄断,也就是通用电气、飞利浦和西门子,国产率提升空间很大。


目前国产医疗器械进入中高端医院,特别是三甲医院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大的三甲医院有些是购买“GPS”高性能的设备用于搞科研,但其他医院大部分设备是用于进行临床工作而不是搞科研。


国产设备与进口设备的质量差距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目前进口依赖最重的就是影像类,约80%的CT市场、90%的超声市场、90%的磁共振市场均被国外企业垄断,这些是下一步国产替代和技术攻关的重点。从国产化率和进口率数据来看,大家可以看出市场空间是非常大的。


今天,我们主要给大家梳理了医疗器械相关的六大细分领域和两大投资逻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感谢大家的收听,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


编辑丨刘欣如 审核丨杨笛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