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浮世绘很多人会有这样的问题比如:
1为什么叫浮世绘?
2浮世绘在日本江户时代都是平民使用的装饰吗?
3一件浮世绘作品在江户时代是由一位作者完成的吗?
4浮世绘都是印刷品吗?
5作为印刷品的浮世绘,初印的和后印的版本价值差别大吗?
带 着对这些问题,我们分三部分介绍浮世绘的基本知识,
第一就是浮世绘产生的社会背景
第二是浮世绘的范畴
第三浮世绘有哪些主要特点。我想大家认真阅读之后,就会对以上几个问题有了答案。
江户就是现在日本的首都东京,整个江户时代就是江户这个地方如何从一个偏远之地一下子成为日本第一大城市的历史。江户是日本第一个人口超过100万人的大城市,城市一下子涌入了大量的人口,造成了男女比例的失调,幕府为了大众的娱乐和社会的安定,允许花街吉原,也就是色情一条街的营业,同时允许歌舞伎的演出,吉原和歌舞伎的剧场就成了当时江户民众娱乐的中心。浮世绘两大主题一个是美人画,也就是描写吉原游女的画,另一个役者绘就是歌舞伎演员的肖像画成为浮世绘两大主题,娱乐性是浮世绘的主要特点。
江户时代为什么有那么强的娱乐性呢?这就和当时的社会情况有关了。
我们都知道当时日本社会是士农工商等级森严的社会。士就是武士占当时日本总人口的7%左右,江户是武士之都比这个比例还要高很多,至少超过百分之三十以上的人口都是武士。武士是最上层的统治阶级。农民为什么提到这么高的地位呢?因为农民要交税,农民交的税是支撑当时各个藩国的经济基础。农民要把每年收入的40%上缴。幕末的时候要上缴50%。最早日本国内武士收入最高,但是为了维持武士的尊严面子等开支也非常高,武士又不擅长理财,又好面子,花销很大,所以后来很多武士入不敷出,到了幕末时期很多武士只能靠借款渡日。农民要交税,压力非常大,但是自给自足是没有问题。
江户这样的城市中居住的大多数职人,也就是手工业者和商人,这些人被称为庶民,江户时代是庶民的天堂,庶民不用交税。有固定的店铺的大商人才需要缴纳各种税,一般的小买卖行商不用交税。比现在的日本民众生活的要滋润,现在日本普通市民要缴纳市民税,个人所得税等等,那个时代这些税一律没有,社会又很安定,只要有一技之长,不用担心自己明天没有收入来源。城市中大多数人都是租房,房租非常便宜,工作机会又很多,生活压力不是很大。
另外江户时代没有中国那样的科举考试。武士的身份是世袭的。农民,商人,职人再如何努力也不会改变自己的身份变成统治阶级,武士。社会又是很安定,人们的精力得有一个宣泄的窗口,于是在文化上,就兴起了各种艺能,比如茶道,和歌,狂歌,俳句等等,这些都是基于相同的爱好,没有武士,商人,农民这些身份的区别,相同水平的人在一起平等的竞技和交流。其实这些文化项目即使今天也是一样,不管你是大学教授还是公司大老板,还是农民,学生大家都公平竞技。另一个宣泄的窗口就是花街吉原,歌舞伎的剧场,只要有钱不管你是什么身份,在那里就能找到快乐。
在这种环境下产生了崇尚浮华,追求享乐的社会风气。有钱的大商人,还有一部分武士们的梦想就是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那样的生活,去吉原那种色情场所,一掷千金是他们的人生理想。我们看很多日本历史上特别是幕末的伟大人物,比如坂本龙马,比如高杉晋作,桂小五郎这些人都娶的是艺妓。画家里比如我们讲过的吴春,家里非常有钱,也是娶艺妓做老婆。天天在花街中泡着,娶一个艺妓做老婆是成功人士的象征。(我们看这次今日美术馆的浮世绘展中就有很多明治时期游女的美人画)
这种社会风气也蔓延到了普通的江户庶民,在文化和审美上,江户庶民中流行IKI写汉字是国粹的粋字,有很多种翻译,比如意趣,意气等等,我认为还是解释成生活中很多讲究比较好理解。浮世绘中就有很多这样题材的画面。比如我们看下面这张歌川国贞的画。
这张画是画的住在长屋的庶民,画上看应该是三家人,中间的这个男的在切鲣鱼的一个画面。这种鲣鱼就是我们作木鱼花的那种鱼。现在在日本是产量很大,最便宜的一种鱼。因为鲣鱼的发音是KATUO,KATU的发音就是胜利的意思,江户当时武士很多,吃鲣鱼他们认为是胜利的象征,代表好运,因此特别是流行吃初鲣,所谓“初鲣”也就是春季渔民最早打捞上来的第一批鲣鱼。因为产量少,大家又都想尝第一口,所以价格很贵,据记载一条初鲣鱼炒到3两的价钱,相当于今天的30万日元,将近2万块人民币。3两对大商人们不算什么,但是对庶民来说那就是比较大的一笔开支,即使这样很多人即使借钱也要买来吃。我们图上就反映了三家人一起凑钱买一条鲣鱼吃的场景。为什么要在屋外切这鱼呢,就是告诉其他的邻居们,我们吃初鲣鱼了。这就是江户人的IKI,也就是讲究的一种。也是江户人的一个消费习惯,如果是生活在一个不安的社会环境下,是不会产生这种消费心理的。现在日本人依然有类似这样的消费习惯。
当时商业之都大阪,文化之都京都和政治之都江户,这三大城市为中心兴起了这种追求现世的享乐的社会风气。和以前日本以佛教为中心的文化不同,这种都市中浮华的社会风气被称为浮世。浮世这个词儿本身就是一种比喻。以前总认为这是一个贬义词,其实反映的是江户时代庶民阶层的安逸的生活,是一个褒义词。当时的文学,戏剧,绘画都表现出了这种风气,比如文学最早流行《好色一代男》这样的情色小说,戏剧流行各种心中剧,也就是男女殉情的情节的戏剧。具体到绘画上就出现了浮世绘。
当时的绘画主流是狩野派,土佐派,南画派和后来的圆山四条派,还有一些地方画派。这些主流画派的顾客是那些权力者,也就是大名和寺庙,大商人。而新兴的庶民阶层也需要美术来装饰自己的生活,于是就出现了町绘师。也就是草根画家吧。这些非主流的草根画家,画的现实题材的绘画,也就是以吉原的游女和歌舞伎演员为主要题材的绘画和木板印刷品就是浮世绘。
下面这张图就是浮世绘包括的范围
主要是两大类,首先是肉笔画,肉笔画就是手工绘制的画,分为两大题材,一个就是春画,我们叫春宫画。当然一部分主流画家也画春画。另一类就是美人画。比如下面这两张菱川师宣的《回首美人》和北斋的《夜鹰图》,都是非常经典的肉笔美人画。
另一大类就是木版画,也就是印刷品。印刷品也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单张版画,就是一张一张印刷出来的版画。这种版画也分两大类。第一类是印刷品,日语叫SURIMONO就是印刷品的意思。简单说这就是私人定制的浮世绘。当时的武士家庭或者是大商人组织狂歌会,类似于今天的沙龙这样的聚会活动,发给参会人员的纪念品,因为不差钱就请最好的画工,雕版工,印刷工匠,印制出最精美的作品。也有的预算少,印刷的比较粗燥,这种私人定制的不是公开发行的叫SIRIMONO,翻译成印刷品。这张就是葛饰北斋的一个作品,我们看人物刻画的非常精致,上面还有狂歌,这是给当时的上层社会印制的狂歌的印刷品。
这张是歌川国贞的一幅SURIMONO画的是同一个歌舞伎演员不同的扮相,这次北京今日美术馆浮世绘画展也有一张国贞役者绘的锦绘,和这张非常相似,这张突出了国贞的特点,画风非常注意细节,大家注意樱花,白色是拱花技巧,印制的时候压出来的花朵的效果,现场看有立体效果非常精美,这种私人定制的往往是超豪华的精品,有的甚至用金银来装饰。
另一类就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浮世绘,锦绘,我么讲座中讲过最开始的黑白两种颜色的木版画,到丹绘到红绘,到红褶绘,最后1765年铃木春信在绘历交换大会上推出了多种颜色的印制精美的锦绘。锦绘的意思就是像织锦一样五颜六色的绘画的意思。锦绘和上面的印刷品不同之处在于,锦绘是公开发行的,是需要幕府也就是政府发行许可的,也是有定价的,在市面上作为商品是可以买到的。锦绘的发行量一般来说比印刷品要大的多。我们通常说的浮世绘,狭义上来说是锦绘。
另一大类就是版本,其实就是书籍的插画。我们列出了当时的四个主要类别。最上面的是各种草纸,也就是这种通俗读物的插画。
其次就是绘本,类似于中国的小人书,是以画为主的简易读物。(还有一类绘本是类似今天画家的画册)
这两种一般都是刚刚入行的新手浮世绘的画家来作插画。
第三种读本就比较有技术含量了,读本相当于长篇小说。卖的价格也比草纸要贵,读本能不能卖出去,很大程度取决于里面的插绘,需要吸引人眼球的插图,需要有创意的画家来完成,技术含量也高。读本如果畅销,作插画的画家也就同时出名了。
第四种绘手本,就类似于画谱一样。最早不是一般人能画的,最起码也得是主流画家才能有资格画。葛饰北斋成名之后出版的《北斋漫画》就属于绘手本。能出版绘手本也是对画家能力的肯定。
浮世绘画家和主流画家不同的是入门门槛低,只要有一定绘画基础的都可以入门。主流绘画比如狩野派入门后最起码要学10年以上才能出师,浮世绘画家入门之后就能独立创作了,也就是能靠这门手艺养活自己。
一个浮世绘画家成长之路就是:先从各种通俗读物的插画,绘本,小尺寸的锦绘,开始画起。他们长期画这些画,打下基础后,再画读本的插画或者大尺寸的锦绘,读本或者锦绘大卖的话,画家也就出名了。
画锦绘,和书籍的插画,收入很低,是维持生活的基本手段。他们的目的是出名之后肉笔画可以卖个好价钱,所以大多数浮世绘画家出名之后就很少再画锦绘了,卖肉笔画收入是成名之后浮世绘画家主要收入来源。我们在第二讲《永远的北斋》中会涉及这部分内容。
最后我们再说一下浮世绘锦绘的特点。
首先就是商品性。也就是必须要卖得出去才行,这是最根本的特点。锦绘的核心是出版商,画什么题材,谁来画,如何推广,都是出版商决定。当然卖不动的话风险也都是出版商来承担。其次才是画工,只要按照出版商的要求根据大众的喜好,画好作品就可以了。之后审批,由雕版师雕刻,最后由印刷工匠完成印制的过程。锦绘是出版商,画家,雕刻师,印刷工匠四者共同完成的商品。大家注意这一过程中最早印制的200张被称为初褶,这200张的印制画家会在现场监督色板的配色和印制出来的效果。所以初褶的200张是最接近原作的。200张以后再印制成什么样子,画家就不负责了,全凭印刷工匠的自由发挥了。因为是木板,印刷的次数越多,损坏越大,再加上印刷工匠可以自由发挥,所以和原作的差距也越来越大。自然价值差距也不小。为什么初版是200张呢?因为当时的印刷工匠,一天最多只能印200张。
第二就是基于商品的特性,锦绘非常贴近当时人们的生活,具有娱乐性,广告宣传效应,知识情报等包罗万象的特点,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因此不了解江户时代的社会背景,就很难看懂浮世绘。
第三因为是出版商,画工,雕工,印刷工匠四者共同完成因此具有工艺性的特点。注意是工艺性不是艺术性。最早的浮世绘是作为商品出售,卖的是工艺而不是作为艺术性艺术品售卖。工艺性体现在画工,印刷和雕刻技术上,需要相当技术才能完成画家的效果。我们看这两张画。
这是歌川国芳的一幅2张连续的画。左边这张我么们看头发的雕刻技术非常精湛,右边这张我们看人物白色的衣服。这两幅都需要雕刻师精细的雕工,印刷工匠印的时候用渲染,拱花等技巧来完成。当然我们现在在博物馆,展览上看到很多艺术性很高的浮世绘。在浮世绘整体当中毕竟是少数精品。因为在当时艺术性并不是浮世绘的主要卖点。
欣赏浮世绘一定要从内容入手,从他的商品特性和工艺性入手,最后才是艺术性。所以只是一味强调艺术性的解释一定是不专业的。艺术性作为主要卖点是从1895年甲午战争之后,浮世绘演变为新版画,以后我们有机会再详细介绍浮世绘是如何转变成新版画的。
最后我们再来看最初的5个问题,我想大家都会得出自己的答案吧?
15号我们将以独家的视角,解读《神奈川冲浪里》为代表的葛饰北斋《富岳三十六景》的46幅作品。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