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对话 7

关键对话 7

00:00
09:14

关键对话7:一切为了目的!不要忘记初衷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继续做客老齐的读书圈,今天我们继续来讲这本书。关键对话。昨天我们说到了,如何在对话中为对方营造安全感,有时候可能对方就是带着脾气来的,那么我们应该给予足够多的耐心,肾上腺素飙升,他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够平复,所以我们必须在对方的谩骂和指责声中,保持平稳的心态,并尽量给予足够的尊重。不过这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当别人骂你的时候,能够心如止水的,确实没几个人。这时候我们要拼命的想,目的,目的,还是目的,其实我们完全有能力克制,比如在工作中,应对客户,我们通常能保持足够多的耐心,但是对待同事,对待家人,朋友,很可能就忍不住了,主要就是不再经过大脑。你的本能告诉你,得罪客户,你就没饭吃了,这个成本巨大,而得罪家人朋友,并不会把你怎么样,所以也就肆无忌惮。


 


还有的时候,对方会表现的莫名其妙,你也不知道他怎么了,然后就对你各种冷嘲热讽,这是因为我们错过了之前的一些信息,或者是我们进入对话的时机不对,正好赶上了对方行为表现令人厌恶的时刻。如果对方冷嘲热讽,你再恶语相向,就会进入恶性循环。会让冲突进一步升级。对话高手知道,中断这种循环,就要退出互动,营造安全感,重新让对方说出自己的动机。鼓励对方远离负面情绪,这时候就要求我们,对时机,方式,内容进行全方位的把握。其实这并没有什么难的,你把沟通对象,想象为客户,很多事你就知道该怎么做了。现实中,我们对孩子,对老人,对亲朋好友,缺乏的就是这份耐心和尊重。包括老齐也一样,对待外人,要比对待家人客气的多。这样其实很不好。还得需要继续修炼才行。


 


作者讲了四种倾听手段,分别是询问观点,确认感受,重新描述和主动引导。这其实就是我们当记者时候的基本功,询问观点就是得会提问题,而且要多问开放性问题,你觉得,为什么,听听你的看法?而不要去问是不是,对不对这样的问题。确认感受,就是在对方的描述中,看对方的语气和神态,比如他说的眉飞色舞,那就是对这个话题感兴趣,而如果总是皱起眉头,身体后仰,那就是不感兴趣。对方很可能口不应心,此时你要不断进行追问,比如房产销售,带着客人看房子,客人转一圈,就不想再看了,此时他可能照顾你面子,说了两句挺好,如果你看不出问题所在,还在那里拼命介绍,一定会引起他的反感,相反,客户嘴上说不好,到处挑一些细节上的毛病,但眼睛放光,说明他已经看上了这个房子,准备跟你砍价了。有句老话叫做褒贬是买主,喝彩是闲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是重新描述,这是在你意识到对方的特定感受之后,你要尽可能的还原他现在的感受。比如说,我试着分析下您的想法, 不知道对不对。或者直接说,您的意思是不是说?这种描述,有利于你们构建安全的对话环境。当他的想法,被你准确的说出来之后,就会缓解不安,甚至增加好感。


 


最后就是主动引导,有的时候对方其实也不清楚自己要什么,比如我们经常说的段子,客户管设计要一个五彩斑斓的黑色,这就是他们严重缺乏安全感,这就要求设计人员,给客户一个反向的引导,他其实就是想要点不一样的颜色。至于怎么不一样,自己却说不上来。主动引导会有一定的风险,但这都无所谓,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自信,如果错了就重新来一遍。


 


注意,了解对方的想法,并不代表要赞同对方的想法, 有时候对方的观点跟我们相去甚远,甚至完全错误,后面我们会讲该如何扭转,但现在还没到那一步,我们在这里必须要先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然后建立安全的环境。所以重要的是复述和引导,不要表态。


 


作者举了个例子,母女吵架,作为母亲要完成关键对话,先要抱歉,承认自己的做法有点简单粗暴,这是给对方建立安全感,制造对话的基础,然后询问,能不能跟女儿心平气和的谈一谈。当然你的女儿可能拒绝,此时就要确认感受,你好像非常生气,我很想听听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你对我有这么大的意见。注意,这里确认完感受后,继续询问观点,之前女儿拒绝对话只是假象。


 


当你反复要求对话之后,女儿很可能就会说出他的抱怨,然后你就要认真聆听,中途尽量不要打断,最后开始重新描述,复述他的观点,你的意思是,你的朋友都很好,他们都很关心你,是这样吗?重新描述的时候,可能会有几轮,才能完全确认女儿的观点。这块要耐心一点,先不说自己的想法,只是确认他的想法。


 


最后在进行主动引导,那我说说我管你的理由,可以吗?然后不加情绪的,陈述事实,引导女儿指向你们共同的利益。比如你女儿想学艺术,你不同意,就可以引导他把才艺变成副业,告诉他即便是艺术院校,也有文化课考试。所以不能过早放弃学习基础知识。


 


有的时候,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明明我们已经吵得面红耳赤了,但其实观点并没有什么区别,比如你说下班早回家,而你也确实早回家了半小时,但是家人理解的是怎么着也得提前回家一个小时。于是就说你说话不算数。这其实就是双方对于细节的理解偏差,争吵中其实对于内容的争论,只占5-10%,更多的其实都是为了反对而反对。所以我们要学会在对话中,求同存异,先把共同的部分拎出来,这样有助于缓解矛盾。应该让争论的焦点越来越聚焦,而不能越来越扩大。


 


挑别人的毛病是人的天性,因为这样会表现的自己更加正确,也高人一等,所以逐渐就会养成吹毛求疵的臭毛病,而被你挑毛病的人,则也会对这种行为疯狂反击,誓死捍卫自己的正确。这是对话的巨大障碍,对话高手们,一般都会反其道而行之,尽量肯定对方,同时换取对方对自己的认同,即便真有不同意的点,他也会描述为一种正确观点的补充,而不是否定。比如你说对方太抠门了,那他肯定跟你拼了,而如果你说,你这个人很节俭,很会过日子,但有的时候,别人可能不太理解你这种境界,这句话他会很容易接受。


 


这其实就是表达的技巧,赞同,补充,比较,比较的是双方观点,你不是指责对方,而是指出不同,还比如上面那个例子,节俭和抠门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对待别人的态度,你只要对待别人稍微大方一点,就不会被理解成为抠门了。还是那句话,对话的目的,是要解决问题,而不是要把差异点变成火药桶,所以差异点越小,越有利于你们完成对话。


 


下面我们来看,开始行动,如何把关键对话转化为行动和结果,之前我们说过,大家可以一起讨论,完善我们的观点库,但是七嘴八舌之下,观点到是很丰富了,但却越来越混乱,最终会议开了很长时间,可还是没有行动的结果。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他们对于如何决策缺乏明确的期望,即便做出决策后,实施情况也并不理想。如果没有执行,那么再好的点子也是白搭。


 


我们必须要清楚,对话并非是决策,比如双方都说喜欢看电影,但有一天对方擅自做主,拿来两张电影票,这时候你就会感到很不愉快,喜欢看电影,并不一定就喜欢看这场电影,也不一定,这个时间就去看电影,所以这就是二者的区别,即便我赞同,但是具体行动,也要进一步沟通。


 


对话是获取双方观点的过程,双方分享观点,并不表示就一定参加决策,为了避免期望值遭到破坏,我们必须学会区分对话和决策,比如公司中,大家都可以提建议,但是决策还是要老板来定,家里孩子也可以发表意见,但最后拍板的还是大人。决策方式通常有命令式,顾问式,投票式和共识式,命令式这个就不必多说了,一定是有一个人最终拍板,大家也愿意信任他。顾问式就是咨询他人的意见,了解别人的观点,评估各种方案,然后做出选择,通知相关人。投票式一般都是公共场合,大家来选择哪种方案更合理。共识就比较麻烦,意味着所有人必须取得一致意见。他的好处是,一旦形成决策,执行力就会比较强。但是决策的过程会浪费很多时间。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运用这四种决策呢?明天接着讲。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