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情况,要先补正气,不然就危险了

有些情况,要先补正气,不然就危险了

00:00
14:45

(《丹溪治法心要》·时病第十三)


 一人本内伤,汗下后谵语,初能认人,后三五日语后更妄言,此神不守舍,慎勿攻战,脉多细数,不得睡,足冷气促,面褐青色,口干燥,用补中益气汤加人参半两,竹叶三十片,煎服,效。一人内弱,本劳苦,得汗下后大虚,脉细数,热如火灸,气短促,人参、当归、白术、黄芪、甘草、五味子、知母、竹叶,水与童便煎服,两帖而安。大病虚脱,本是阴虚,用药灸丹田以补阳,阳生阴长故也。不可用附子,止可用人参多服。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包包爱笑

    我来啦,罗博士早安,紫叶早安! 每日一听一学一笔记一感恩: 1, 小点:古代“内伤”是指脏腑虚弱。 脉细:虚弱,正气不足。 脉数:阴虚表现。 神不守舍:脏腑都有自己的神,脏腑出了问题就无力承载神。 足冷:气血不足,无力运行到远端。 人参:补五脏,又安神。 2, 二则医案均是本内伤内弱,得外感后汗下大虚,朱丹溪均通过扶正方对治。因为主要问题在正气不足,所以驱邪先放在后面(目前也无力驱邪),先扶正,备好弹药后才攻邪。 3, “汗吐下”三法要格外谨慎,特别是正气不足的老人和脏腑娇嫩的孩子。可以以扶正为主,稍微加点驱邪的。孩子甚至可以用三豆饮的食疗。

  • 月光雨露

    伤风,本内伤(脏腑虚损,七情煎熬,饮食劳倦导致的气机紊乱,说明本来正气不足),正气不足更易感受外邪。不得睡(血不养心,心神不得安宁),脚冷(气血不足的表现,气血无力运到远端的位置),喘,呼吸急促(气虚厉害),面发青色,嘴里干燥(脾气大亏),判断魂不守舍,脏腑特别虚弱。用补中益气汤十人参半两(补正气,安魂魄)十竹叶30片(清虚热)。扶正才行。正气足了,五脏之神才能归位。正气如何,外邪强弱如何,正气不足到胡说八道了,这时扶正为主,用补中益气汤治外感。

  • 月光雨露

    人参(扶正气)当归(养血)白术(补脾)黄芪(补气),甘草,五味子(补五脏元气,收敛)知母竹叶(养阴清虚热,一边扶正不能越补越热)水与童便煎服。看人正气不足必须扶正不能一味去邪。不能就看到病(邪),必须扶正,正气足了就能把邪气顶出去。尤其小孩,用点干山药片,三豆乌梅白糖就能把热退了。

  • 音乐豆浆油条

    罗老师重点介绍下调理体内结节的中医思路吧,比如甲状腺结节,肺部结节,现在好多人有,

  • 大唐中医_杨金天一

    上一讲中罗老师说了“左金丸”,我觉得的这个药,大有可为,于是自己先尝试了点,各种品牌的左归丸价格在8-24元不等,大同小异,这里我不是做卖药广告所以不必说品牌了。那个药水蜜丸居多,说明上只写了一共18克,没有写每丸多少克,个人感觉这很不方便,然后我服了个最小量57颗即3克,暂时还没有什么感觉。这里提醒中医爱好者,本人已从业19年中药工作,初学小白不要轻易尝试用药,可以关注我的试要记录。另外用药所产生的的不良反应,由我个人完全承担。即使左金丸再好,一般没有人买,慢慢也没有人愿意开。这个时代的处方红芪、鹿茸、虫草的处方比较多。

    1569845ppnc 回复 @大唐中医_杨金天一: 有效果吗?

  • 包包爱笑

    再次学习,笔记修改,汗血同源,如果发汗过度,也会伤血,血不养心,汗为心之液,所以容易神志出问题,医案二用了当归,但医案一没用

  • 刘磊_29

    罗博士您好,山药饮和三豆乌梅汤从扶正角度有什么不同

    太阳花_2db 回复 @刘磊_29: 请教,三豆乌梅白糖汤的的三豆是哪三豆呢?

  • milin59

    案1. 内伤(脏腑虚损),外感,经汗、下后,谵语,妄言,脉细数,睡不好,足冷气促,面褐青色,口干燥,补中益气汤,+人参半两,竹叶三十片煎服。 案2. 内弱,得汗下后大虚,脉细数,热如火灸,气短促。人参、当归、白术、黄芪、甘草、五味子、知母、竹叶,水与童便煎服,两帖而安。

    听友303526988 回复 @milin59: 讲的很好,就是不清楚。

  • 精彩人生青青

    去哪里可以找到罗老师看病呢

  • yule4

    兄弟,我很喜欢徐大春和朱丹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