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界人士都在关注一个问题——“木心是新的吗?”即您的文本、您独特的语法,您浸润了东西方文化的精神世界,它们究竟是“文革”断层前文化香火的延续,还是因为个体的创造而赋予文本以新的生命?
木心:“新”就是“好”,这是19世纪以来的美学判断的最致命的盲点,其大足以笼盖全球。唯新论,新至上主义,我在《琼美卡随想录》里辗转批判过,全球沦入这一大荒谬,如中魔法,似受诅咒。
我不是“五四”的延续或重现,“五四”是个不成熟的文化运动(其实是政治实验),在艺术上,哲学上,是一锅夹生饭。西方300年的文化科学,中国要在30年之间开花结果,本来就是无知的祸祟。如说将有人横空出世只手补天,我看不见得会出现这样的角色——历史,不是等待什么人,什么人就出来了,所以还是你的后一句对,“因为个体的创造而赋予文本以新的生命”(这个“个体”也只是可能性,没有必然性),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完全在于三大天才的降生(其实是4个),否则再有10个梅迪奇·罗伦佐也成就不了这个辉煌的局面,那末意大利必然要出“文艺复兴人”吗?不,毫无必然性,君不见现在的意大利只出时装、皮鞋、眼镜,“巨匠”不见了。
有朋友说,木心先生驾驭文字之功当今几乎无人可比,但总觉得隔着什么,因为文字紧紧包裹着作者,那些本可以呈现为生命的、人性的东西被高超的文字技艺所遮蔽,文字后面的这个“人”依然看不分明。他认为,这是您的一个羁绊。您对此怎么看?
木心:可敬可爱的读者们啊,艺术是带足了魔术性的,不让你靠近我,是吸引你靠近来哪。肖邦使自己与朋友始终隔着一层纱幕;王国维的隔与不隔论是迂夫子的偏见。现代的观点是:隔,为了不隔;不隔,为了隔。这个现代精神,首先在于反浪漫主义,然后经由象征主义的淬炼而凛然脱逸,才取得了王顾左右而言他的大自由。纪德便是这样过来的,我也不例外。“爱是不笑的”(司汤达),艺术是不哭的。哈代最恨别人为他写传记,艺术家裸裎的是灵魂而非肉体,那些企望艺术家嚎啕大哭的读者居心何在?
有人在您文中看到纪德的影子,某个瞬间又看到达·芬奇的,能否列一张影响过您行文的大师的名单?
木心:能在我的文章中看到纪德的身影,真是高明。我曾苦学法文,就为了想去巴黎晋访纪德,后来噩耗骤至,我大哭一场,此心绝矣,而漂流各地,总是带着《地粮》,此番归国,亦不忘将此书纳入行囊。是的,我与他有过争吵,那是情人间的勃豀,过后就和好如初,一日之友,一世之友也。你们又窥见莱奥纳多达芬奇的幽秘消息,这可说是与西方人士次第发现的,他们的说法是同一精神血统”,特征是:求知欲,好奇心,审美力。以后你们可以看到一个画面,有美术史家将蒙娜丽莎的背景部分,与我的《飞泉澄波》并列一起,看是否有难解难分之效果,这不是我妄自尊大亵渎神圣,而是西方学者的研究探索。艺术贵独创,艺术没有第一名。但,正如纪德所说,“
智者,乃是对一切都发生惊异的人。”影响我的先辈太多了。你也影响我,你提问提得极妙,就在影响我呀。
不让你靠近我,是为了让你靠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