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 如何达到逍遥自在的状态

68 | 如何达到逍遥自在的状态

00:00
13:24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 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如何达到逍遥自在的状态。 翻开《庄子》这本书,第一篇就是“逍遥游”,开头就让人大为惊讶,我用白话来加以说明。他说北海有一条鱼,名字叫鲲,鲲的体型庞大,不知有几千里。你听到这样的话,就会想哪里有什么几千里这么大的鱼呢?什么样的海才能装得下这种鱼?这时候你先不要执著,接下来说的更有趣了。他继续说。

鱼变化为鸟,名字叫鹏,鹏的背部宽阔,不知有几千里,它拍翅盘旋而上,飞到九万里的高空,你听到这个鱼可以变成鸟,已经觉得很惊讶的难以想象的。结果这鸟还可以飞到这么高,我们乘坐的国际航班最多是爬升到1万多米,而大鹏鸟飞到九万里高空,早就到外太空了。

请问庄子在说什么呢?他所说的当然是一个寓言,庄子的思想“上承老子”。老子在第二十五章说过,“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他说道大,因为道是万物的来源,当然是广大无边了。说天大,地大,我们可以直接体验到,但是说“人也大”,那就有奇怪了,人明明很小,比起大象,怎么比呢?更不要说从飞机上看到底下,人有时候像蚂蚁一样小,那么为什么老子说“人亦大”。庄子通过他的寓言,想告诉我们人的大不在于身体,而在于人的心灵。

所以庄子开篇就承接老子的“人亦大”,只有人可以理解从鱼变成鸟的象征,鱼不能脱离水生存受到限制,变成鸟就比较自由了,可以在空中翱翔,这象征人的心灵可以往上提升转化。然后大鹏鸟飞到九万里高空,将整个世界尽收眼底。这时候庄子说从地面看天空,就觉得天色苍茫,蓝天白云十分美丽。他就设想从天空看地面也应该一样美丽。但是当时的人怎么可能到天空去看呢?这样的美景让美国的宇航员亲眼看到的。他们在第一次登上月球之后感叹说,地球真美。

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其中最美的就是地球。 蔚蓝的海洋,绿色的原野,白雪覆盖的高山,黄色的沙漠等等,构成了多彩多姿的地球。保持距离,就容易产生美感。道家的思想就是要让人把心胸放宽放大,最后就会发现一切都值得欣赏。也就是一切都很美。这就是要达到逍遥的最基本的方法。

那么怎么样才能达到逍遥呢?有四方面的情况你要超越。第一个“超越时间的限制”。第二“超越空间的限制”,这两者是跟自然界有关的,接着要“超越义利的分辨”,然后再“超越生死的局限”。这两者是跟人特别有关的。我们以下简单加以说明。

首先要超越时间的限制,人活在世界上短短几十年,就以为自己懂得很多,庄子不一样,他认为像很多菌虫朝生暮死,它不明白什么是一天的时光;有的蚕是春生夏死或是夏生秋死,它不明白什么是一年的时光;他说到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夏天的虫你没有办法同它谈什么是冰,因为它过不了秋天,从来没有见过冬天。怎么会知道冰呢? 从时间上来说,我们不要以为短短几十年就可以掌握很多东西,我们要超越这个限制。

第二个是要“超越空间的限制”,庄子书里面还有另外一篇让人震撼的描写,在外篇里面的“秋水篇”。他的意思是说秋天的雨水随着季节来临,千百条溪流一起注入黄河,河面的水流顿时宽阔起来,黄河之神就是河伯,这个时候得意洋洋,以为天下所有的美好全在自己身上了。河伯顺着水流向东而行,到了北海,朝东边看过去,看不到水的尽头,他这个时候就请教海神海若,海若给他的答案有一个很好的结论,他说像中国你以为很大吗?他在四海之内就像一小粒米,存在于大谷仓里一样,这种描写让人震撼的。

在苏东坡的“前赤壁赋”里面提到一句“渺沧海之一粟”,他的说法显然受到庄子的启发。中国如此之大,居然被比作仓库里面的一粒米,可见庄子视角之开阔,完全超越了空间的限制。如果你有这样的空间概念,又怎么会在意自己住的房子有多少平方米,自己的车子有多大,那么这是对于自然界时间空间的超越。

再看人间,接着就要突破“义和利的分辨”。只要学过儒家思想的人,总会想到“义和利的分辨”。看到“利”就要想到该不该得,是不是合乎道义等等。 但是对于这种是非善恶道义的判断,往往是相对的或者混淆的,非常的麻烦。所以在这个时候你把人间稍微看淡一点,认为人活在世界上,不要太在意各种由外而来的规范。

那么最难的当然是最后一点,要超越生死了。这里有两个故事。第一个是庄子的妻子死了,他的朋友惠施去他家吊丧,一进门就发现庄子居然坐在地上,敲着瓦盆唱歌,惠施就不高兴了,说“你太太跟着你辛苦一辈子,给你养了几个孩子,都养大了,现在老了走了,你不但不哭,反而还唱歌”。

庄子说:“你不要怪我,我原来也难过的,人都有感情,但是后来我想开了”,道家思想就是这三个字“想开了”。想开什么? “想开在很久以前,我的妻子还没出生,她是荒野里面的一股气,这股气后来变成了她,出生了,长大了,跟我结了婚,过了一辈子,她现在死了,又回到了荒野里面的那股气,所以死亡等于回家,回家是值得高兴的事,想到这一点我就替她开心,所以就一起来唱歌来同乐。”

如果能把死亡看得这么样的透彻的,真是不容易。事实上庄子的观点是生跟死,就像有白天就有晚上一样,等于是生命一个自然的循环的表现。既然如此,何必付出太多情感上的执著呢?所以这就是让你可以看透死亡这一关,那整个生命的面貌又不一样了。

另外一个故事是庄子自己的故事,他到最后老了,也快要告终了,他身边几个学生很舍不得,就跟他说:“老师您这一辈子太委屈太辛苦了,您万一不幸,我们一定要好好的替你安葬,把后事办得很妥贴”。

庄子听了之后说:“你们千万不要麻烦,天地就是我的棺椁,日月是棺材上面的连壁,星星是上面的珠玑”。连壁跟珠玑是古时候的人棺材上的装饰品。“然后万物都是我的陪葬品,我还需要什么?”学生说不行:“没有把您埋葬,老鹰跟乌鸦会把你身体吃掉”。庄子就说了:“在地上被老鹰跟乌鸦吃,埋到地底下,被蚂蚁吃掉。你们从那边抢过来给这一边,为什么那么偏心?”你看他讲这个话,好像还有点诙谐,把自己的死亡当做一件很平凡自然的事情,好像讲别人的事情一样。他的学生能不能了解接受或觉悟?我们不知道,但至少我们可以看出他在“生死观”方面非常的豁达。在世间只有智慧达到一个程度以上的人,才能看透这一点。

所以从前面所介绍的“要达到逍遥自在的境界”,至少要注意到在自然界要“超越时间跟空间”,在人的世界要“超越义跟利”的分辨,以及生死的局限。这四方面都超越,人生不逍遥都很难。你说这些超越真的做到,不是会显得有点好像太不在乎人的生命了吗?庄子的意思正好相反,他说你看透了这些之后,就会反过来珍惜现在的每一天,他说天地之间有无限的美妙,但不用说话,你如果能够体会到当下的这一瞬间你还活着,宇宙万物的存在都值得欣赏,那就够了。

所以学道家思想就要从探讨真实,掌握到什么是道之后,再设法培养一种深刻的审美感受,这种想法确实是有根据的。因为你看人的生命,活在什么时代,你不能控制,你这一生能活多久也不是你可以决定的。空间时间你身不由己,而你活在社会上,各种在价值上的分辨可能是相对的,而你个人的生死的状况,更不是你可以把握的。

那么对于这些事情,你不是只能够安心接受它作为自己的命运吗?也就是庄子所重视的“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你一旦有安这样的观念,做到“与自己要安”,其它一些都不是问题了。

跟别人来往就要做到化“外化而内不化”,外表跟别人都一样,但内心里面因为悟道了,所以完全不受客观上有什么遭遇所影响,能有这样的心态,当然可以做到自在逍遥了。

下一集我们会进一步来谈,另外一个主题:就是屎尿中也有道吗?我们这一期就谈到这里。

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269927042

    傅老师是我看见最勤奋的教授l#孜孜不倦的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传播正统正义的东方哲学,感觉我们太幸运了👍能够有机会常常听到傅老师的教诲,感谢傅老师!傅老师改变我们的人生,也是改变我们的命运!

  • 容容读故事

    是啊!人生本可以很美好很美好的活着,需要穿越层层迷雾,不断学习修炼,人生有这样的层次和宽度,当我在人间呆的不舒服了,好啊,去和道一起呆着吧,感受天河星辰,山川海洋,天地与我为一哉!幸甚幸甚!

  • 蒙以养正YJ

    超越时间的限制, 超越空间的限制, 超越义利的分辨, 超越生死的局限。

  • 易道思维

    保持距离产生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