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放弃核心竞争力,将精力放在掌握新技能上

04 放弃核心竞争力,将精力放在掌握新技能上

00:00
11:35

这是本门课程的第四讲,今天分享的主题是:核心竞争力需要被保护吗?


一、你是超人吗?


给大家讲个我自己的故事:


我大学时候花数千小时练了一手很强的PPT技能,毕业后去了银行工作,很快这个技能就大放异彩。记得当时最复杂的一页PPT用了超过70个动画,做出了flash的效果。后来,部门的PPT就都交给我来做,尤其是向高管汇报的重要材料。


但我做产品经理的职责并不会有所减轻。于是这项费时费力的工作,使我逐渐加班到半夜十点、一点、四点、直至通宵,我疲于奔命,以致逐渐影响到了我的本职工作。


有一天被我的主管突然叫住,她问我:“你是超人么?”


我当时真的是一头雾水,连连否认。

她甩了一句:“那你为什么每件事都要自己去做,你真以为能拯救世界么?”

我一脸懵逼地想了很久,又追问她什么意思。

她跟我说:“如果你想成长地更好,那你必须尽快把怎么做PPT教会给别人。”

我条件反射就说:“这不是我的核心竞争力么?”

她说:“这只是你此时此刻的核心竞争力。”


我突然就想明白了,于是花了半个月精心准备了全套的PPT培训材料,并做了一系列的培训。逐渐的,很多日常PPT不用我做了,后来,部门汇报PPT才让我做,到最后,只有老总向董事长汇报的PPT才过我手,而且只需要修改就行了。


我用腾出来的时间投入到了产品经理的研修、跨行业龙头公司交流、分支机构走访中,积累了越来越多新的核心竞争力,然后又不断把这些新的竞争力教给别人,逐渐我和团队越来越强。在我离开银行时,四年时间,我们的部门已经从15个人的中台部门,成长为百人编制的前台部门,其中精彩不再赘述。


这件事教会我的道理,成了影响我一生的技能:有舍才有得,适当放弃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教会更多伙伴,可以置换出时间去获得更大成就。


二、静态竞争力和动态核心竞争力


后来在很多年的实践中,我逐渐明白了这背后的道理,其实核心竞争力分两种:


一种是静态竞争力,这类能力为了解决问题而存在。比如做PPT是为了完成汇报、软硬件设计经验是为了完成项目、筹备活动能力是为了完成活动任务等,这都是为了把业务做实的内生能力,并没有创造新的生产关系或者生产力。


还有一种竞争力是动态竞争力,这类能力是为了创造新的机会。比如带出牛逼团队的能力、比如开创新的市场或业务线的能力、比如开发新架构的能力等,这都是为了把业务做大的外放能力,会创造新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


朋友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她以前供职于世界500强之一,她的老板刚进去时,有个同事是她的上级,一直负责着某块业务,过了几年,老板已经升职到了总监,那位同事还是在原来的经理岗位。


因为公司这块业务只有她一个人懂,且她觉得这个是她的核心能力,不肯告诉别人,这就导致没有其他人会,公司索性就一直让她负责这块,她也没有机会去做其他业务。而这块业务的盘子又很小,所以她也只能一直是呆在原来的位置。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死守静态竞争力引起的恶果。从企业视角来看,她作为专岗人才,将自己的职业发展和解决一种问题的能力绑定了,所以如果这个问题无法终结,她就得一直在这个位子上无法动弹。


而当这类问题被彻底解决时,比如市场窗口变了,或者问题不存在了,这类竞争力就会彻底失去价值,比如现在高速收费站大量启用ETC裁撤人工收费点,一些人员就要调岗下岗,去年有个视频,一位女员工哭诉,她在这个岗位上20年,只会这一件事情了,让她调岗或者下岗,她该怎么活。时代洪流碾压过去的时候,都没有看到你,更不会说一句抱歉。


因此,静态竞争力就要掌握一个,传授一个给同事,然后去置换时间学习更多,千万不能死守。


而动态竞争力是创造新事物的能力,企业和个人长期发展都需要这种能力去不断打破天花板和做大蛋糕,这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安身立命之本。而且这是极其难得和复制的能力,所以也不用保护。


三、为什么我们总被教育要保护竞争力?


那为什么我们总被教育要保护静态竞争力呢?为什么动态竞争力又难以掌握呢?


这是源于咱们长期以来受到的教育是避免犯错误、做好分内事,这种教育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很大的伤害,也是咱们巨大的机会。


我们看一个现象:中国最明星两家的民企:华为和阿里,为什么都在人力资源部之外,还设立了一个专门管人的部门?而作为人力资源这个概念发起的西方企业,就只有一个管理制度和调整配置的人力资源部就够了?


(备注:华为叫总干部部,阿里叫组织部,这两个部门专门管到具体的人,管他们的任免、培养、考核和调动)


这个问题再往深挖掘一层就是,为什么中国企业需要花大资源在经营和管理人才上面,而西方企业只需要花资源在建立制度方面?


这是因为中西方教育方式差异,导致我们缺少了一些关键技能和思维方式,所以企业需要额外承担帮咱们补课的责任。


西方的教育过程鼓励的是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这让西方人才具有很强的突破力与创新性;而中国鼓励权威和服从,这导致中国人才羊群效应很严重,也就不为自己负责任,凡事都是权威负责。


在偏向自由和民主教育的环境下,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锻炼。如此也就越能培养出有自主性和懂得自律的人,他们明白自己所要承担的责任,当看到很多行为的时候,会思考是否该继续墨守成规,所以会有创造特斯拉的Elon Musk、重新定义科技的乔布斯这样的人出现。


而在偏向顺从和接受教育的环境下,我们的思维方式更多时候是因为别人都不这样,所以我也不这样,至少不会出错。出现劣币的时候,破窗效应就出现了,因为他这样了,我也可以这样,规则就这样被破坏了。这种怕犯错的思维方式直接导致了组织难以构建,人才也很难突破自己,大家都会保守的固守在静态竞争力上。


我们常说,企业健康发展需要每个人都具备自主性、独立思考、为自己负责、尊重规则等。这些其实本该是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应该教会我们的,然而在16年的基础教育里却缺失了,直到员工到了企业中,才让企业来补这一节课,而且因为很多理念和习惯在咱们成长时已经定型了,再补这门课需要花的时间甚至需要更久。


举个例子,职场上有句话叫“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指的是职场上任何事情,因为涉及多人合作,所以要养成闭环思维,任何事情都要有头有尾有结果有反馈。这是在入社会前就应该养成的最基本的习惯,很多管理者做到中层了都养不成,做起事来虎头蛇尾。


所以职场人基本教育缺失的问题大大加剧了企业的人才管理难度,无异于是让中国企业沙土上起楼。所以华为需要总干部部、阿里需要组织部,因为中国企业要把国家、学校和相关制度缺失所带来的人才弱点,通过企业的努力补回来。


在这个大背景下,拥有创造新事物这种动态竞争力的职场人,就更加满足企业的需求和长期的痛点,无疑就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总结一下:保护静态竞争力会让职业成长作茧自缚。如果想获得长远有竞争力的发展,可以尽快将静态竞争力教给更多的伙伴,置换出时间去掌握动态竞争力,创造新的机会为你和企业打开天花板。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大家想想,你在职场上赖以生存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是否有可能把你现在的核心竞争力教给别人呢?教给别人之后,你最想获得新的核心竞争力又是什么呢?欢迎评论区里交流一下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