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第60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巴特-恒星核合成

1967年第60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巴特-恒星核合成

00:00
11:45

芳华赞助微信:fanghua0501_2018


汉斯·阿尔布雷希特·贝特(德语:Hans Albrecht Bethe,1906年7月2日-2005年3月6日),德国美国犹太裔物理学家,对于天体物理学量子电动力学固体物理学有很重要的贡献。由于恒星核合成理论研究成果,他荣获了196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贝特在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康奈尔大学的教授。他是秘密的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理论部门的负责人。后来,贝特与爱因斯坦和原子科学家紧急委员会开展了反对核试与核军备竞赛运动。他帮助说服肯尼迪和尼克森政府分别签署了1963年《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和1972年《反弹道导弹条约》(SALT I)。

他的科学研究从未间断。曾经是他的学生之一的弗里曼·戴森称他为“20世纪的最大问题解决者”。

出生汉斯·阿尔布雷希特·贝特
1906年7月2日
 德意志帝国斯特拉斯堡

逝世2005年3月6日(98岁)
 美国纽约州伊萨卡

居住地 美国

国籍 德国
 美国

母校法兰克福大学
慕尼黑大学

知名于核物理
恒星核合成
量子电动力学
贝特-索尔皮特方程
贝特公式
贝特-费曼公式
贝特晶格
贝特拟设

奖项 诺贝尔物理学奖(1967年)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核物理

机构蒂宾根大学
康奈尔大学
曼彻斯特大学

博士导师阿诺·索末菲

博士生M.K. Sundaresan
杰弗里·戈德斯通
罗曼·贾基夫
罗伯特·马沙克
约翰·欧文 (物理学家)
戴维·索利斯
P. S. Epstein
戈登·肖
R. Rajaraman
彼得·A·卡拉瑟斯

其他著名学生弗里曼·戴森
加塔克

签名

Hans Bethe (signature).jpg

质子-质子链反应

碳氮氧-I循环
氦核在左上方那一步骤释放。


表示元素起源(包括恒星核合成)的一个周期表版本;通常人造的94以上元素不包括在内。比铁重的元素通常起源于超新星爆炸,由超新星爆炸产生的中子进行r-过程产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82604ddmx

    父子关系很棒

  • 月牙日子很简单

  • 月牙日子很简单

    贝特他提出的在1500万开发生的是质子质子反应吗

  • 月牙日子很简单

    是他和威次责科提出的氢聚变为氦的两种反应吗,质子质子反应、碳氮氧循环反应

  • 曹树生_CQU

    超级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