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刊词:大部分人的管理常识是错误的

发刊词:大部分人的管理常识是错误的

00:00
11:46

你好,我是姜海舟,欢迎来到《小团队创新管理手册》。

  

大部分人都觉得管理这事特别难学。首先是知易行难,怎么说都有道理,但怎么做都不干脆利索。然后学习曲线特别陡峭易学难精很努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去提高,但效果仍然很有限。最重要的是,需要有大量场景去实践,但每次遇到的问题仿佛都千差万别难以一通百通。

 

那么,少数管理高手和多数普通人,在提升管理能力这件事上,到底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我在近10年的职场和创业中摸爬滚打后,以及与4000多位中国最顶尖的管理者交流中,我发现核心区别是:我们在开窍前几乎都是用常识来做管理的,而常识基本都是错误的。高手则洞察到了精髓,掌握了管理的反常识。 分享我亲身经历的故事。  希望用业务带动管理的管理者,仍然只是明星员工 我职业生涯是从银行一线开始的,在银行干了五年,又创业了五年,有两件有关管理的小事让我记忆犹新:

 

第一个故事是我还在银行的时候,那时我刚走上管理岗位 自己业务能力很出色,但是团队管理却一团混乱比如很简单的事情,说了100遍了,同事还是会搞不定;比如明明分工和授权很明确,可遇到事情就是没人敢拍板。 跟很多人一样我当时的做法马上冲上去搞定,结果我自己忙的累死,天天加班,而同事不仅不感谢我,甚至我之前的好朋友,也经常背后吐槽我。我当时就很委屈,心想,这帮人投桃报李不懂么,至少我对你涌泉之恩,你得对我滴水相报吧。 直到后来创业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以后搞明白当年这个问题的根源两个人彼此投桃报李后相互感恩一起同甘共苦,这人际交往的常识放在管理者与团队之间,是错的。

 

这个常识本质上是一厢情愿当我成为管理者的时候,惯性使我仍然把他们当哥们,可是他们已经把我当爸爸了。哥们可以一起挨饿,可爸爸必须让孩子们持续有粮吃。所以升职成为管理者后,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去做团队裂变、团队赋能、制度建设和战术制定,去给团队一个能茁壮成长的管理体系,让他们为业务负责,我为管理负责。而不是反过来的,身先士卒带大家做业务,然后期待团队管理就会自然完成。团队只有一个人能为管理负责,就是管理者自己,团队不应为管理缺失背锅。所以“管理者业务能力优秀,但团队仍然乱成一团”背后的反常识是:希望用业务带动管理的管理者,仍然只是明星员工。 是不是管理入门了以后,再晋升就不会再遇到这个问题很可惜并不是,管理总会从零开始。 原因是每一级管理者管理对象和目标都完全不同,一句话总结初级管理者用团队管业务中级用战略管团队高级用商业和人性管战略。 所以初级管理者容易因为惯性,搞反了顺序,过度重视了业务,喜欢亲力亲为陷入其中,而忽视了团队,实际上应该反过来,应该用团队来管业务。中高级以此类推,一个容易忽略战略过度重视团队,一个容易忽略商业和人性过度重视战略。 至于正确的方法该怎么,中高级管理者将遇到哪些挑战,以及如何快速放下这些执念的方法,咱们都会在课程中逐步展开 

 

招人是管理者自己的事情,不是HR事情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招人听到这个话题,如果你的第一反应是,招人不是HR的事情吗那么,恭喜你,你已经错了这个常识错误在于招人是管理者自己的事情,不是HR的事情。绝不能跟HR提一套招聘需求,参面试写个面试反馈就完事了。必须深度参与各个环节,灵活的调整招聘要求和思路,确保招聘结果可控。因为是管理者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搭建团队中最重要的一环。100分的需求,必须招120分的人来做才有把握,宁肯将当兵使,绝不能相信美好的事情会发生。 给你讲讲我自己翻船的故事曾经需要招一位助理。因为当时不想花心思,所以把这件事完全交给了hr

 

我当时的想法是只要这个人从正规大学毕业天天在我眼皮底下些杂事,能惹出多大乱子?结果助理来了没两个月,我发现同事们的脾气越来越急,团队默契度和推进事情的流畅度越来越差,我却完全不知道么回事直到有一天,我偶然发现助理私下里他们说我对他们的各种评价比如表现不错谁表现需要提高等等。可是这些话我都完全没说过。

 

当天就把助理开除了,临走前跟她讲了三点:1.就算她是好心帮我收集团队反馈,但人不知道她嘴里说出来的话,是我的意思,还是她的意思。超授权范围做事情,决不允许,这不是职业素养问题,这是职业道德问题。2.一个团队是一个精密的仪器,所有的管理策略和人员安排都是严丝合缝的,她的行为是在掺沙子3.我已经发现了她虚报发票贪钱的事情。后来我用了很长时间消除这件事情的负面影响。

 

所以管理者该怎么看待招人这件事我们总结的反常识是:“对的人来了,问题就解决了;可是错的人来了,问题才刚刚开始。没招到人只是做事情慢点,招错了人是灾难所以管理者要为招人最终结果负责,不能被动等待。 如果你仔细回想下,类似上面这些例子,其实每天都在各个公司发生比如认为战略是高层才需要考虑的事情”走上中层岗位时发现需要理解和拆解甚至升华战略才能带领团队打胜仗傻眼了。比如认为追求合作共赢良好协调沟通的方法然而发现协调资源的时候被其他管理者怼得无言以对,根本无法为自己的团队争取利益比如认为“优秀的过程管理是团队成功的保障”然后天天开会考核流程,闹得团队鸡飞狗跳也没有拿到目标。比如认为我们需要保护好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然后就被长时间困在一个业务上日复一日而无法晋升。等等等等。 管理常识出了问题,就像长跑时方向即便只有1度的误差,你跑得越猛越远,你离目标的差距也越大。 

 

为什么管理常识会不好用

 

为什么我们一直习以为常的管理常识不好用

 

答案是我们的管理方法过时 管理完全基于实践形成主要靠言传身教来传承所以这些管理常识充满了个人色彩和时代印记。 平稳发展的时代,管理常识拿来就能用,过去40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我们的世界观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管理方法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 5060后的前辈经历的坚持到底、艰苦奋斗、勤能补拙这些世界观发展出的管理常识,去教育和管理在新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人类、新新人类现在的人显然不会买单

 

所以咱们需要更新已经不匹配这个时代的常识,去掌握真正有效的反常识。

 

在过去10年的职业经历中,我不仅通过大量的实践领悟了很多管理常识背后的真相,还结交了4000多家公司的CEO和CFO、600多投资人,还面试或交流过2000多名超级优秀的职场人。后来去读了长江商学院和涉足了传统行业,又结交了近千名传统行业的前辈高人。与这群时代宠儿和冒险家深度交流,相比那些耳熟能详的成功故事,我们讨论更多的是市面上见不到的失败、坑爹、苦逼的案例,是各行各业的思考精华和真相,以及背后这些亲历者对商业和人性的总结

 

成功的故事里只有段子和偶然,而那些亲历者讲述的失败故事里才能总结出真相。 咱们将用这些真实案例去帮你吃别人的堑长自己的智,一起将错误的“常识”摘出来,分析正确的反常识,来复制那些已经被探索成功的路。 这门课程一共28节,每节课都是一个相互承接又彼此独立的管理话题。这些课程纵深将管理分为洞察自己、洞察他人和洞察商业3个维度,分别对应管理自己、管理团队和管理组织;横向分为7个模块,分别是管理的定位、目标、技能、心态、团队、文化和一个关于运气的小锦囊。每个话题都会用亲历者的故事,和严密的逻辑分析指出常识错在哪里了,反常识又是什么样的,而且最关键的,每节课后半段都会提供一个具体简单的操作方法。相信课程全部结束的时候,你可以用一个全新的视角看待管理和职场。

 

最后,欢迎你一起学习《小团队高效管理手册》,用反常识10倍速提升你的管理效率。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