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真相 | 075.帝王多奇葩
 6.67万
试听180

中国历史真相 | 075.帝王多奇葩

00:00
24:25

本期内容:

1. 北魏孝文帝全面汉化改革包括哪些内容?

2. 南朝皇帝更替频繁,几代帝王多奇葩!

 

大家好,我是枫落白衣,上集我们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带着大家去打南朝的萧齐,走到洛阳的时候,因为天气的关系,大家都不想走了,这时候拓跋宏露出了本来面目,马鞭一挥说,不想南征也行啊,我们把首都从平城迁来洛阳,要是不迁都,就跟着老子去打仗,反正出来一次,不能光游山玩水啥也不干。


迁都就是搬家,干点力气活总比在沼泽泥坑里和敌人打仗,随时要送命强得多,这笔帐大家还是算得过来的。


                               一


就这样,公元494年,北魏首都正式从平成迁到洛阳,这个意义很大,为啥?我们在这个专辑的第一集介绍那个青铜器大瓶子何尊的时候就说了,自古以来,中国人就认为洛阳是天下的正中央,所谓居洛阳者,天下之中也,是为中国。这一下,至少从地理上来说,北魏的这群东北人算是正式入主中原,而且,当时的洛阳也是中华文明集大成的一个城市,拓跋宏甚至觉得每天的呼吸都有了文化味。


让鲜卑大臣们没想到的是,迁都洛阳仅仅是拓跋宏宏伟计划里面的第一步,接下来,才是真正的折腾,迁都同一年的12月,孝文帝下令,以后无论是朝廷还是民间,无论是鲜卑还是其他民族,都不允许穿少数民族服装了,一律改穿汉服。


公元495年5月,拓跋宏又一连下了两道诏书,第一道是说官员们开会的时候要说汉语,30岁以上的可以有一段时间的缓冲期,30岁以下的今晚回家就去学,明天上朝就要开始说汉语。你要是说我笨,学不会,咋整?诏书上是这样说的,“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一句话,学不会外语,就请您回家种地。


另一道诏书是搬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改籍贯,报户口的时候,不能写东北的那个嘎仙洞了,要写河南洛阳,死了之后一律葬在洛阳,谁也不许回东北老家躺着去。


这两道诏书自然是惹起一片不满,但是28岁的年轻皇帝正值年富力强,加上从奶奶冯老太太那里继承的政治资源和手腕,反对派根本就不是对手,转瞬之间,两道命令全都贯彻执行下去。至于说什么新首都的建设,宫殿的式样,如何修建太学太庙等等,自然全都是按照汉朝的规矩办。


服装、语言、籍贯都改了,总归是满足了吧?不,拓跋宏晚上回家对着镜子一照,觉得自己的这副长相还不行啊,一看就是胡人,和人家高大上的汉族人相貌差得忒远了,那咋整?那时候朝鲜半岛上还没有整容这个服务,拓跋宏的办法是找一堆汉族姑娘,充实后宫,咱混血还不行吗?几代之后,俺的孙子看起来应该和汉人长得差不多了。


史书上说他大力提倡和汉族通婚,自己带头娶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等汉族士大夫的女儿,就连他奶奶的老情人李冲的闺女他也不放过,整进宫来,希望给自己生个汉人脸的后代。

可是样貌虽然变了,这个拓跋的姓氏还是不行,让人一听就是少数民族的野蛮人,咋整?简单,改姓呗。公元496年正月,拓跋宏下令,改鲜卑的复姓为单个字的汉人姓氏,就这样,拓跋这个东北人使用了几百年的姓氏不复存在,被他改成了“元”,所以,后世史学家从这时候开始,就称呼他为“元宏”。还有“步六孤”改为“陆“/,“独孤”改为“刘”,“贺楼氏”改为“楼”姓等等。


在孝文帝的不断折腾之下,鲜卑人的汉化是迅速而彻底,比如说洛阳的汉文化居然保存得比继承了东晋衣钵的南朝还要好,看起来更像是汉族文化,以至于后来南梁的著名将领陈庆之看到洛阳的繁华景象之后,发出了一句著名的感慨,说“比至洛阳,乃知衣冠人物尽在中原,非江东所及也”,洛阳比俺们江南更像汉族正统。


上面的这些内容,基本上就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留下一个“分定姓族”我们以后再讲。你要是问如何评价他的改革呢?我们这里先说积极的一面,那就是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从此之后胡汉的界限逐渐消除,一直到彻底消失,不仅仅是鲜卑族,还包括了匈奴、羯、氐、羌,这些折腾了100多年,建立了无数政权的五胡,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就像雪花落在湖面上,消失得无影无踪,成了汉民族的一部分。


你要知道,在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权能被称为“朝”,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这相当于后世中国人承认你政权的合法性,可以代表某个时期的中华文明。当年刘大耳折腾了一辈子,还有一个叫做刘老幺的牛掰祖宗,他的那个政权都被称为蜀汉,不能称为朝。现在绝大多数历史学家,都把来自东北深山老林,说着不同语言,穿着不同衣服,有着不同习俗的鲜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政权称为“北朝”,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孝文帝所做的这些改革和民族混血融合的政策,人家确实是我们后代汉人的祖先,今天汉族人的血液里,也流淌着他们的基因,这个和我们尊重治水的大禹为祖先差不多是一样的。

 

                         


我个人认为,拓跋宏,或者说元宏之所以干出了这么大动静的改制,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对汉族文化,甚至是汉人的一种偏爱,这种偏爱已经到了如痴如狂的程度。


南齐帝国曾经派了两个使者萧琛和范云来见他,拓跋宏和这两家伙相谈甚欢,然后还禁不住反复对北魏大臣们说:“南朝多好臣。”南朝的臣子们可真是好啊,最后气得他的大臣李元凯浑身发抖,高声回答说:“南朝多好臣,一年一换皇帝。北朝无好臣,百年一换皇帝。”弄得拓拔宏当场面红耳赤,下不来台,为啥?因为人家李元凯说的是实情。


北魏这些家伙拼命折腾,就是为了让自己更像汉人一些,如果当时有着和今天的韩国一样的整容技术,孝文帝拓跋宏那小子可能都会给自己来一刀,然后直接对外说俺就是正宗汉人,祖籍洛阳,爱咋咋地。


与此同时,东晋王朝最正统的接班人,南朝的那些汉人,却没把自己那张汉人脸当回儿事,相比于政权稳定的北魏,南朝的宫廷上几乎就是屠宰场,能得到善终的皇帝都是要靠上辈子敲穿无数木鱼才换来的福报。按照史书记载,他们做出来的事情,可以说是一个比一个不要脸。当然,我们之所以知道他们不要脸,是因为《南史》《资治通鉴》这类史书上有写。


不过一般来说,在皇权非正常更替的情况下,上一个皇帝被一定程度地抹黑是一定的,南朝恰恰是皇权非正常更替最普遍的时代,所以,这些人的不要脸行为可能有些夸张的成分,这一点我们看史书的时候自己留意就是了。你要是说我们难道不能抽丝剥茧,完全理出真相还给人家一个清白吗?我的回答是,大的事件也许可以,不过那些小事几乎是永远不可能知道真假的,这也是为啥美国史学家杜兰特说,大部分历史都是猜的。


所谓南朝,其实包含了东晋之后的四个朝代,依照登场的时间顺序,分别是刘宋、南齐、南梁和南陈,简称宋齐梁陈。我们前面说过,公元420年,那个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篡了东晋的江山,建立了刘宋政权,标志着南朝的开始。


刘裕这哥们一辈子的劳碌命,当上皇帝没两年,就翘了辫子。临死之前,拉着四位托孤大臣的手,恳请他们念在君臣相知多年的份上,一定要尽心竭力地辅佐他儿子刘义符。这四个大臣分别是司空徐羡之、尚书仆射傅亮、领军将军谢晦和兖州刺史檀道济,这几个家伙当时是指天发誓,永远效忠新皇帝刘义符,然后,刘裕就放心地死了。


可是仅仅过了两年,也就是公元424年,继位的刘义符先是被废,接着被杀,谁干的?正是这四位爷,也就是辅政大臣们干的。为啥?按照《资治通鉴》上说法,刘义符“居丧无礼,好与左右狎昵,游戏无度”,无论是狎昵,还是游戏无度,其实都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贪玩,极度沉迷于歌舞游戏,不理朝政。于是辅政大臣徐羡之和傅亮认为这皇帝不能要了,在另外两位大臣的默许之下,发动政变,干掉了刘义符,迎回了宜都王刘义隆登基做了新皇帝。


按理说,一个17岁的少年皇帝贪玩,辅政大臣应该好好劝导,怎么说弄死就弄死了?这事你问我,我也不知道,但是可以给你一个线索,当时有一个大臣,给刘义符写过一个奏章,里面有“时在后园,颇习武备 ,鼓鞞在宫,声闻于外”,啥意思?刘义符在后宫训练军队,至于说为啥训练军队,史书里说,这是因为刘义符贪玩,可是这事自然也可以有另一种解释,那就是少年天子想要从大臣手里夺权,只是很幼稚,最后除了失败去死,还要戴上一顶贪玩的帽子。


不过徐羡之和傅亮等人也没高兴太久,刘义隆继位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426年,新皇帝宣布以弑君的大罪追捕徐羡之、傅亮和谢晦三人,徐羡之自己抹了脖子,另外两位反抗之后都被抓住砍了脑袋,可怜的傅亮作为当年拥戴开国皇帝刘裕上位的第一功臣,没有落个善终。


至于说新皇帝刘义隆为啥要杀他们,那答案简直就是简单的不要不要的,你们几个发过誓要忠于刘义符,最后居然以“贪玩”这种莫须有的罪名干死了他,我在朝廷上的根基还不如那个死了的哥哥刘义符,我咋知道你们将来不会给我也来一顶同样的帽子?正所谓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刘义隆在不动声色之间,就宰了这几位自鸣得意的辅政大臣,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此人的能力很强,他也在随后将近30年的时间里证明了这一点。在他统治期间,实行了劝学、兴农、招贤、整顿吏治等一系列措施,让老百姓休养生息,经济文化都日渐繁荣。史书上说:“凡百户之乡,有市之邑,民谣舞蹈,触处成群,盖宋世之极盛。”老百姓的日子很好,是东晋南北朝国力最为强盛的历史时期,史称“元嘉之治”。


文治不错,不代表你武功也高,刘义隆在公元430年、450年和452年三度出师北伐,攻击北魏,都是咣当一脚踢到了铁板上,而且是连踢三次,全以失败告终。最惨的一次,导致北魏拓跋焘在反击的时候直接长驱直入,直抵瓜步,由此还诞生出一个成语,叫“饮马长江”,造成了刘宋江北地区急剧萧条,从黄河到长江,中间五百公里都成了战场缓冲区和无人区,扎扎实实的千里无人烟。


后来南宋的辛弃疾有一句名句,叫“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讽刺的就是刘义隆牛气熏天地去北伐,结果被人打得仓皇逃窜的事情。


虽然如此,在南朝皇帝里,刘义隆还是应该算相当不错的一位,不过这哥们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最后会死在亲生儿子的手里。简单滴说,太子刘劭害怕夜长梦多,就用扎小人的办法诅咒他爹早点儿去死,事情败露之后,一向果决的刘义隆却犹豫了,在废不废太子这事儿上左思右想,他儿子刘劭却害怕得要死,也不想再等下去了,联合了同父异母的弟弟虎头一起造反,闯进宫去,让部下杀死了两人的亲爹刘义隆。


史书上说,这个宋文帝刘义隆当时举起板凳抵挡儿子们的钢刀,手指头都被砍掉之后,又挣扎了一番才倒地身亡,也算是英雄了得,只是不知道闭上眼睛之前,是不是伤心欲绝。

 

                                  三


刘义隆死后,刘劭随便找了两个人顶罪,说我爹就是你俩杀的,然后砍了两人脑袋,自己坐上了皇帝宝座,但纸里包不住火,事情的真相很快传了出去。刘义隆的第三个儿子,手握兵权的武陵王刘骏马上起兵,对外宣称自己哥哥的大逆不道,说“生民以来,未闻斯祸”。这哥们说的是对的,从秦始皇建立帝制以来,刘劭是第一个杀了自己老爹走上皇位的。很快,失去人心的刘劭和虎头就被打败之后抓住,随后砍了脑袋,尸体扔进了长江。


在这件事里,《宋书》《南史》和《资治通鉴》里都记载了下面这个插曲。刘劭的老婆,刚刚被封为殷皇后的女人在被处死之前问行刑官,他们老刘家的兄弟打来打去,为啥要殃及我们这些无辜的人。执法官江恪说:“受拜皇后,非罪而何?”你已经是皇后了,怎么能说自己无罪。殷皇后听了之后,愤愤不平,说早知道这样,就让王鹦鹉那个女人当了,说是这么说,可是也得去死。实际上,这个殷皇后提到的刘劭的另一个女人王鹦鹉比她还惨,至少殷皇后是被赐死,也就是自己可以选择吃药还是上吊,但王鹦鹉是在大街上被活活用鞭子抽死的,死了之后尸体也被扔入了长江。


刘宋新的皇帝刘骏一共坐了12年的江山,在他掌权的时期,世家大族的权力被进一步削弱,大量的寒门庶子走上了领导岗位,拥有了实权,我们前面说过刘裕打破了门阀政治,到了刘骏这里,平民子弟掌权就渐渐地完善成为一种政治局面,这件事在历史上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寒门掌机要”。后来的隋唐又继承了这种局面,催生了科举制度。自那之后,中国就算是彻底没有了贵族制度,变成皇权之下的庶族地主阶级执掌中枢的政治模式,这事儿我们以后再详细讨论。


实事求是地讲,早期刘骏还算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可是到了晚年,这哥们变得飞扬跋扈,穷奢极欲,据说有一次,他去皇宫里的一个小博物馆参观,这里面是他爷爷刘裕当农民时用过的一些东西,专门用来教育后世子孙要简朴。这个孙子居然指着他爷爷的画像说,他不过是一个农民,混到这个地位岂不是很过分,原话是“田舍公得此,以为过矣”,可以说一脸的嫌弃,连自己爷爷,开国皇帝都瞧不起,其余人等自然更不在他眼里。


除了狂妄自大,此人还变得神经兮兮的,你可以说神经病早期症状,或者说奇葩,下面的两件事足以证明这个结论。当时地方上的官员到首都出差,他总是逼着人家和他赌博,你给我上贡我不要,咱就打麻将,那官员们谁敢赢他的钱?就一直输,输到身上带的钱都输没了,刘骏这才放他们回家;第二件事儿就是他最喜欢的女人殷淑妃死了,他除了给办了一场据说是有史以来最豪华的葬礼之外,还亲自监工,做了一个抽屉式的棺材,放在自己身边很长时间,每次想殷贵妃了,就拉开抽屉,看一眼里面的尸体,《南史》里面说,“为通替棺,欲见辄引替睹尸”,如此深情,牛郎织女也不过如此了。


公元464年,刘骏翘了辫子,他儿子刘子业继承帝位,成为刘宋的第六位皇帝,但是后世都不承认,一直称呼他为前废帝,也就是一位被废除了称号的皇帝,为啥?因为这哥们基本上没干过人事,要是按照残暴和淫乱来排名中国古代帝王,他倒是可以排进前几名。


这个刘子业继位不久,他的亲妈王太后有病要归天了,就派人叫他去看看,刘子业的回答是,“病人间多鬼,可畏,不能去。”你一个要死的老太婆,房间里有鬼,我咋能去?气得王老太太大声叫唤,让人拿剪刀来,要剖开自己肚子,看看是哪个零件出了问题,生出这么一个儿子。


那这哥们不去看他妈,他在干啥?自然是花天酒地,穷奢极欲。不仅仅是他,他姐姐山阴公主也是一个女汉子,或者说奇葩,这个女人曾经对她的皇帝弟弟兼情人刘子业说,你看看咱俩,都是父皇的骨肉,你三宫六院无数女人,为啥我只有驸马一个男人?结论是“事不均平,一何至此”,咋这么不公平呢?刘子业说姐姐这事好办啊,我马上就给你30个男人,并且亲自发明了一个后来很常用的词汇“面首”,用来代指皇族或者贵族妇女们的男宠,面就是长得好看,首就是头发乌黑,说的是这群男人年轻和体格健壮。


这个刘子业还有一个特别的爱好,那就是家里的长辈姑姑和婶婶们。为了防止自己叔叔们对他的这个爱好有不同意见,这哥们一上任,就把那几个有实权的叔叔全都软禁在宫里。其中湘东王刘彧最胖,被他封为猪王,没事的时候,他就拿这几个叔叔取乐,甚至在地上挖一个大坑,放一个木槽,里面拌满各种杂食,让几个叔叔下去吃,把他们当畜生养着。据说刘子业有很多次心情不好,要杀了他们,都被其中的一个叔叔,建安王刘休仁用小丑一样的行为化解了他的怒气,这几个叔叔才保存了性命。当然,也有倒霉的,刘子业的叔祖刘义恭就被他满门抄斩之后,挖出眼睛,用蜜糖水泡上,经常拿出来欣赏一番,美其名曰“鬼目粽”。


这个疯子皇帝刘子业在皇位上一共折腾了一年半,公元466年1月1日,在大臣,将领还有他的亲信联合反叛之下,刘子业被杀死在华林园,死的时候年仅17岁。可是就在刘子业的皇帝任期内,中国也诞生了一件让后世瞩目的事情,那就是一个小县令在公元464年,计算出了相当准确的圆周率,准确到什么程度呢?这位县令说这个值一定在3.1415927和3.1415926之间,我们今天当然知道,这家伙说对了,在这件事上,他领先了欧洲一千多年,此人的名字就是祖冲之。


其实祖冲之不仅仅是计算出了圆周率,他还制造了很多机械设备,比如水力舂米器,失传了的指南车,千里船等等,并且和儿子一起,发现了一个计算球体体积的公式,这件事也领先了世界1300多年。更神奇的是在他编制的《大明历》里,他说一个回归年是365.2428天,这和今天的365.2322只差了0.0006天,也就是51秒。对一年时间计算得如此精准,很自然地,祖冲之编的历法也可以准确地预报日食、月食,以及太阳行星重合的日期,那是相当了不起。如此优秀的人物,在刘子业这个变态皇帝之下做县令,也不知道他老人家当时是什么心情。


我们说在刘子业之后,湘东王刘彧,也就是那个猪王,当了6年皇帝,前一两年还算贤明,但很快就变得一样残暴淫乱,并且大肆屠杀自己的兄弟叔侄。


这个刘彧也是一个非常奇葩的皇帝,他的名字和开国皇帝刘裕的发音是一样的,他觉得是因为这件事才让自己逃过了刘子业的迫害,然后还当上了皇帝,所以,他给自己儿子取名字的时候,无论字怎么写,发音必须和自己的一样,只能是玉。


问题是,根据《南史》,《宋书》和《资治通鉴》三本权威史书一致的结论,他的这些儿子全都不是他的,原话是“诸弟姬人有怀孕者,辄取以入宫;及生男,皆杀其母”,也就是刘彧看见皇家宗室里面谁的小老婆怀孕了,就把人家弄进宫来,生了男孩子,就杀了人家的母亲,对外宣称孩子是自己的。


就在这一大堆叫做“刘YU”的孩子里,他选中了一个叫做刘昱的孩子作为自己的接班人,可是这个新的刘昱更加奇葩,更加凶残。史书上说他经常带着一些小兄弟出宫,随身都是各种各样的管制刀具,原话是“针锤凿锯,不离左右”。这些工具当然不是摆设,看见不顺眼的,上去就弄死,而且死法还不一样,有击脑,就是把脑袋砸碎,剖心,也就是活体解剖,以及各种各样惊心动魄的酷刑。史书上说,这个刘昱一天不杀几个人,就闷闷不乐,抑郁得想自杀。


公元477年的一天,他带人路过领军府,当时的将军萧道成正光着膀子睡觉,一听皇帝来了,急忙站起来相迎。刘昱指着萧道成的肚子说,好大的肚子。接着命令萧道成,你就站立那里别动,我喜欢你的肚子,想射一箭看看啥效果。萧道成吓得是连连请罪,刘昱身边的人也都劝说道,萧领军肚子虽然大,可是一箭射死了他,以后可找不到这么好的肚子射箭了,不如将箭头包起来再射。于是刘昱换了一支没有箭头的箭,一箭过去,正中萧道成的肚脐,乐得他手舞足蹈。


这种事在刘昱眼里,自然是又好玩,又刺激,可是萧道成却实在不想再玩一次了,年纪大了,心脏受不了这样的刺激了,于是,刘宋的江山也就到头了。这事儿我们下集再聊。


精选用户评论
  • 金五v5721

    为什么蒙元可以称为朝?

    千鸢锁画_vf 回复 @金五v5721: 因为人家也是大一统

其他用户评论
  • 我爱蓝色星球

    这些鸟皇帝都是过客,无所谓。但是祖冲之和他的儿子才是永恒的,伟大的。在《微积分的力量》一书中就特别提到了祖冲之计算的圆周率,那是相当震撼。致敬!

  • 钟祥_yG

    汉人这一概念自从南北朝以后就由血缘概念转化成政治概念。如果真的穿越到西晋之前我们会惊奇的发现原来我们的先人从长相到语言都和我们有太大的不同。

  • 三丫家的丫

    拓跋宏是汉文化的超级粉丝

    汤圆缘 回复 @三丫家的丫:

  • 火星人村头农夫

    洛阳必须要去一次

  • 听友185688951

    听了老师讲的五胡十六国与南北朝之后,我觉得我作为北方人,血缘关系已经不是纯粹的汉族人,经过一千多年的繁衍可能有很多各种胡人的少数民族血统,但是文化认同绝对是中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