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Haru no Umi (The Sea in Spring) : Haru-no-umi-吉村七重
正調ひえつき節-奈須稔
炭坑節-宮川廉一
正文:
早期大和绘《九品来迎图》(复制品),画于11世纪平安时代的中期,京都平等院。
《源氏物语》绘卷 平安时代
《三十六人家集》 和式制止和假名书法的高峰
女手
江永女书
镰仓时代与室町时代(幕府)的日本国画
雪舟《秋景图》
雪舟《泼墨山水图》
如拙《瓢鲶图》
《潇湘八景图》-相阿弥
听了好长时间的节目,以为不更新了呢谢谢张老师!
太惊喜了,这是要讲完欧洲讲亚洲,讲美洲,哈哈
刚好老师教画浮世绘,太巧了。
鼻炎大約也是物哀體質的特徵之一吧,因為對事物的切身體會和表達。聽完這一集,又看了一遍《雪國》,再重溫溝口健二。總之,如果有煩躁的時候,日本的文學和電影對我的療效顯著。物哀之美和生之徒勞,島國藝術的底色也!
哇 终于更新了
去年在福冈看了葛饰北斋和歌川广重的画展,感觉应该先听张老师这一课后再看,收获一定会大很多!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听了3遍就开始发言。😛 我一直对文人画没感觉,倒是浮世绘颇合心意,灵动、禅意,又是俗世的,离我们普通百姓很近。 法老的讲述我是真喜欢:不囿于艺术本身,延展到宗教、社会领域的时候,不枯燥,总能让我想东想西。 文人画像梅,雅、高洁、宏大叙事,天然就有对俗的蔑视;浮世绘则像樱花,多、离人近,美过之后没了就没了,用不着伤心。 就像他们的物哀,我们可能觉得丧,其实人家哀而不伤,遵循着中国儒教的传统呢。 当然不是说文人画不好,我一个压根儿不会画的人哪儿敢胡说八道啊,况且年轻时一心向着雅奔跑,还以文人气为荣来着。
聪明、勤奋集于一身!在“喜马拉雅”平台上,绝对是佼佼者。同时听了张老师讲的《中国美术史》。全家60岁~10岁一起分享!👍
音乐也都太好听了
谁知道那首是什么歌?太上头了,好喜欢,哈哈
可乐_jio 回复 @纸上造物: 是日本九州的民谣,正調ひえつき節-奈須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