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精读课】《传习录·节选》:戒慎恐惧

3.20【精读课】《传习录·节选》:戒慎恐惧

00:00
12:44

3.20【精读课】《传习录·节选》:戒慎恐惧

 

喜玛拉雅的朋友,你们好,我是费勇,今天是王阳明心学课三 单元的4次精读课。来自《传习录》节选:戒慎恐惧。那么我们先听一下原文。

  

来书云:“养生以清心寡欲为要。夫清心寡欲,作圣之功毕矣。然寡欲则心自清,清心非舍弃人事而独居求静之谓也;盖欲使此心纯乎天理,而无一毫人欲之私耳。今欲为此之功,而随人欲生而克之,则病根常在,未免灭于东而生于西。若欲刊剥洗荡于众欲未萌之先,则又无所用其力,徒使此心之不清。且欲未萌,而搜剔以求去之,是犹引犬上堂而遂之也,愈不可矣。”

必欲此心纯乎天理,而无一毫人欲之私,此作圣之功也。必欲此心纯乎天理,而无一毫人欲之私,非防于未萌之先而克于方萌之际不能也。防于未萌之先而克于方萌之际,此正《中庸》“戒慎恐惧”、《大学》“致知格物”之功;舍此之外,无别功矣。夫谓灭于东而生于西、引犬上堂而逐之者,是自私自利、将迎意必之为累,而非克治洗荡之为患也。今曰养生以清心寡欲为要,只“养生”二字,便是自私自利、将迎意必之根。有此病根潜伏于中,宜其有灭于东而生于西、引犬上堂而逐之之患也。


我把这一段翻译成现代汉语,大家可以体会一下其中的意思。


来信说:“养生最关键的就是清心寡欲。能清心寡欲,作圣人的功夫也就完成了。然而,人的欲望少了,心自然会清明,清心并不是要远离尘世,并不是要去隐居追求宁静;不过是要使得这颗心纯为天理,没有丝毫的人欲私念而已。现在,想要清心寡欲,就要在私欲产生时加以克制,但是,病根依旧存在,不免会有东边的私欲克除了,东边却又生出私欲的情况。如果想在私欲还未萌芽之前就消除干净,却又不知道从何下手,反而使自己的心不清明。而且,在私欲还没有萌生的时候就四处寻找并想清除它,就好比把狗带进房间再赶它出去,更加不可以了。”


一定要这颗心纯乎天理,没有丝毫的私欲,这才是作圣人的功夫。要想这颗心纯是天理,没有丝毫的私欲,就要在私欲没有萌生之前加以防范,在私欲萌生时加以扼制。在私欲萌生之前就加以防范,在私欲萌生时加以扼制,正是《中庸》中“戒慎恐惧”、《大学》中“致知格物”的功夫。除此而外,再无其他的功夫。你所说的私欲灭于东而生于西、引犬入室再驱赶的现象,是被自私自利、可以追求造成的,而不是克治荡除本身的问题。现在你说养生最关键的是清心寡欲,这“养生”二字,就是自私自利、刻意追求的根源。有这个根源隐藏在心中,就会产生你所说这种情况,就是东边的克除掉了而西边的又生发出来。

 

这一段的前面部分,是有一个人和王阳明讲养生,认为养生的关键是清心寡欲,但王阳明认为养生这个念头就是自私自利,是一种刻意的追求。一般人不太容易理解为什么王阳明对于养生不以为然。前面我们提到过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徐桢卿迷恋道教的养生术,修炼长生不老。1511年(正德六年),王阳明和徐桢卿有过一次关于养生讨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王阳明的思想。据说,最初徐祯卿对王阳明说自己得到了某个道士“五金八石”的秘方,服食可以飞升成仙。王阳明开始王阳明不吭声,只是笑了笑。但当天晚上,徐住在王阳明那里,两人就展开了讨论。王阳明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对于这种靠药物去求神仙的做法,完全不赞同。因为“盈虚消息,皆命也;纤巨内外,皆性也;隐微寂感,皆心也。存心尽性,顺乎天命而已。”时运循环,生灭不已,可由盛而衰,也可由衰而盛。这个是命。大大小小的事情,内在外在的显现,这个是性。隐约细微的各种感受,是心在起作用。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向外去追求身体的不老,而是应该掌控好自己的心,充分发挥自己的天性,然后顺乎天命,就可以了。王阳明的意思其实和佛教的主张是一致的。金刚经里说,无寿者相。不要执着于自己能活多少岁,而是要去修行根本的解脱之道。不从根本上解脱,活了一百岁,死了之后还是轮回。这是王阳明不主张可以追求养生的原因。还是那句话,不要外求,要从心性上解决自己的问题。像徐祯卿,后来三十多岁就去世了,说明这种秘方其实也没有什么用。

 

在王阳明看来,真正要做的功夫是“戒慎恐惧”和“格物致知”,能够从源头上让我们的心变得清净。戒慎恐惧在王阳明心学里,也是关键的修行方法。来自中庸。这种修行方法另一种叫法:君子慎独。我们再复习一下中庸里那句话: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大概的意思是:上天赋予的最根本的支配万物运行的原理叫做规律,遵从规律而行叫做,修习便是教育。凡是,都是片刻不可以背离的;如果可有丝毫背离而无咎,那就不是真正的道。所以明道之人于不闻、不睹之地,仍时刻保持戒慎恐惧的状态,不让最隐微处的违背正确原则的行为显现坐实,所以修行到究竟处的君子就会非常慎重他自己的每一个心念言动。”

大学里也有一段话"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大概的意思是:”心诚,就是不自欺。比如厌恶丑恶的,喜欢美好的,这叫自谦。所以君子要注重独处时候的涵养功夫自。小人在家闲居时什么坏事都可以做出来。当他们看到君子后,才会遮掩躲闪,藏匿他们的不良行为,表面上装作善良恭顺。别人看到你,就像能见到你的五脏六腑那样透彻,装模作样会有什么好处呢?这就是所说的心里是什么样的,会显露在外表上。所以,是有德之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那么,今天就讲到这里,下一节课我会和大家分享精读课“传习录·节选》:夫人者,天地之心。”假如我们在独处的时候也能管理好自己,那么,我们就真的就成熟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阳明书童

    养身只是在追求形式上的健康,而不是追求纯正自己的内心。如果不修炼自己的内心,在形式上下功夫,很容易就会被人所诱骗。比如在古代很多文人,大臣,君主都追求养生,天天服用丹药,最终没几个能长寿的。而在现代很多养生的保健品层出不穷,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想买点来吃吃,其实大部分产品没有多大效果,只不过是多交了点智商税而已。阳明先生教我们在修心上下功夫,合理饮食,不要太多关注长寿的结果,不仅对身心有利,而且还能少交点智商税。

  • xushu5566

    太好了。结合了《中庸》和《大学》讲,融会贯通,非常感谢。

  • lishuowang179

    在股市需要清心寡欲

  • nt钱钱

    慎独,慎重自己每一个心念言动,就是修行功夫。

  • RememberR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