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75】护法品第九:为何“烦恼即菩提”

【坛经75】护法品第九:为何“烦恼即菩提”

00:00
10:58

喜马拉雅的听众朋友,您好,我是钱文忠。今天咱们一起接着来精讲《坛经》,咱们现在讲的是《坛经》的第九品,护法品。


上一讲咱们讲到薛简希望慧能大师能够将自己的心得向他进行开示,这样他可以回到京里,并告武则天和唐中宗,同时将慧能大师的心得传达给京城其他学佛的人。就好比一盏明灯,慧能大师的心得好比是一盏明灯,又点亮了百千盏灯,这样就把光明一直传下去,永远没有尽头。


那慧能大师是怎么回答的?师云:“道无明暗,明暗是代谢之义。明明无尽,亦是有尽,相待立名。故《净名经》云:‘法无有比,无相待故。’”慧能大师说,道也就指佛法了在这里,佛法是没有光明和黑暗之分的,光明和黑暗是代谢之义,代谢是什么?我们讲的新陈代谢,光明和黑暗是此起彼伏的这样的一个关系。“明明无尽,亦是有尽”,您讲的明明无尽,光明传光明,永远没有尽头,实际上终究是有尽头的。为什么?因为光明是相对黑暗而存在的,没有黑暗,你也谈不上光明对不对?所以终究是会灭的。因此《净名经》云,有一部佛经叫《净名经》就讲,“法无有比,无相待故”,佛法是不能用其他事物来比拟的,因为佛法没有相反,你把佛法形容为光明,那么黑暗是什么?佛法是没有相反的,佛法是没有明暗的。

 

简曰:“明喻智慧,暗喻烦恼,修道之人,倘不以智慧照破烦恼,无始生死,凭何出离?”薛简想不明白,接着就问,我们通常都是用光明来比喻智慧的,明在佛经里边,明本来就是知识、智慧的意思,我们用光明来比喻智慧,用黑暗来比喻烦恼。学佛的人如果不是用智慧的光明去照亮烦恼的黑暗的话,我们怎么能够脱离生死?


师曰,下面太重要了,这6个字,师曰:“烦恼即是菩提,无二分别。”但是慧能大师讲烦恼既是菩提,无二分别,烦恼和菩提是无二的,是不能分别的。这一点就太重要了,重要在哪里?重要在实际上烦恼即是菩提这个思想,就直接,当然要经过很长的历史时期,就发展出了人间佛教这一脉思想。我们知道在现当代的佛教界,人间佛教是非常有影响力的,甚至可以说是主流之一。那如果我们要追溯人间佛教的思想的源头,当然它的源头不止一个,但是慧能大师的烦恼即菩提,毫无疑问是人间佛教非常重要的思想源头之一。


“烦恼即是菩提,无二分别,若以智慧照破烦恼者,此事二乘见解,羊鹿等机;上智大根,悉不如是。”如果要用智慧来破除烦恼,那这种见解是声闻乘和缘觉乘的,这个见解就好比是羊鹿等机。前面我们讲过,佛教是乘,也就是能够承载众生的一个运输工具,Mahayana大乘,我们可以把它翻成大车,小乘你就是小车。那么佛经里边经常有,前面我们也讲到过有三车的说法,对吧?羊车、鹿车、牛车。那这就是车的大小,羊拖一个车能够坐多少人?鹿拖一个车能够坐多少人?牛车当然就可以渡很多人了,人坐的比较多,这个只不过是羊鹿这样的小车。而有上等智慧的这种根器很利的人,都不会这么想,不会这样的。

 

简曰:“如何是大乘见解?”那薛简就要问了,那大乘见解是什么样的?师曰:“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慧能大师说,明也就是智慧,无明就是没有智慧,凡夫俗子看到的是两个,明、无明。但是智者非常明白,智者知道,它们两者在本性上是不二的,是没有分别的。“无二之性,既是实性。”这种平等无二的本性,就是实性,这个实性实际上可以理解为佛性的。“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佛性在凡衣的身上,佛性也不会少,在圣贤的身上,佛性也不会因此而增加。


“住烦恼而不乱,拘禅定而不寂。”佛性如果处在烦恼的境况里,他也不会混乱的。他如果是在禅定的状态当中,他也不会是死寂的,就是完全不动的,不会的。“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他没有断绝,也没有这种恒常,谈不上来,也说不上去,它不在什么东西中间,但是也不在什么东西之外,没有生也没有灭,本性和他的相,也就是这种外在的表相,如如,也就是如一,真实如一的。常住不迁,它是永远在的,不变迁的,真实佛性是永远在的,不变迁的。这个就叫做佛道。


那么这个薛简看来是读过一些佛经的,或者对佛法是有所了解的。所以他听了慧能大师的这个开示以后非常的惊讶,怎么惊讶?简曰:“师说不生不灭,何异外道?”他说如果照法师您讲的这样,没有生也没有灭,那么它跟外道的说法有什么区别?因为外道也讲不生不灭。


面对薛简的这样一个疑惑和提问,慧能大师是怎么回答的?咱们留待下一讲为您讲说。今天这一讲咱们就先讲到这里,感谢您的垂听,咱们下一讲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yeliaa

    烦恼即是菩提!勿求解脱。 勿求以智慧照破烦恼。蝇营日常,只能不断内外兼修,求得最终以力量照破烦恼,成就自身菩提。

    蔚蓝0121 回复 @yeliaa: 烦恼即是菩提说的是性无二无分别。

  • 月朗月朗

    钱老师,实话和您说,我订了您的课就开始的课听了,有很多部分都没听,或者每节课听开始也就十多秒然后就划到最后,我怕我走火入魔了。

    清风妙音 回复 @月朗月朗: 心里堆积的东西太多啦!回到你心的本来状态,心旳功能更强大,效率更高,一心一意,专心致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