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07|规训与失范:现代社会还存在“隐秘的角落”吗

社会学07|规训与失范:现代社会还存在“隐秘的角落”吗

00:00
14:30


欢迎来到社会学板块第7讲,我是孟庆延。


你一定看过或知道近年来大火的《无证之罪》、《沉默的真相》、《隐秘的角落》等犯罪悬疑剧。在这些罪案悬疑剧中,警察与罪犯之间,除了正义邪恶、孰是孰非的判断谜团之外,最为焦灼的地方就在于“证据”,“调取监控”就是电视剧中的常见破案手段。


实际上啊,今天的社会是一个技术高度发达同时又快速普及的时代,摄像头早就遍布大街小巷,不仅如此,人脸识别系统也开始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机场、车站、学校以及社区。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空前的便利,也着实增强了我们的安全感。因为一旦遇到犯罪,有太多的途径可以查到罪犯的行踪轨迹,比以前更容易获取证据。


但是,除了安全和便利,这些技术手段还给我们带来什么呢?我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艺术家徐冰导演和制作的《蜻蜓之眼》,这部电影非常有意思,它既没有摄影师,也没有演员,影片中的影像全部来自公共渠道的监控视频。片名《蜻蜓之眼》显然是一个隐喻。根据生物学的解释,蜻蜓拥有着两只相对于它体型而言极为硕大的复眼,每一只复眼都由两万到两万八千只小眼组成,将他们周遭环境的每一个细节尽收眼底。它所隐喻的,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看上去毫不起眼的监控器、摄像头,这些监控就是人类社会的“蜻蜓之眼”。在它面前,芸芸众生都变成蚊蝇一样的微小生物,一举一动都逃无可逃。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技术在把每一个现代人变成透明人,并且对每一个透明人的行为进行着全方位的监视与“规训”。这样一种高度透明的社会,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它意味着现代文明发展到今天,必须依靠一整套外在的监控系统,完成对我们日常行为的监视与规训,而个人的道德与心灵开始变得无足轻重。这是一件细思极恐的事情。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一点点来分析。


【规训与透明人】


先来看看规训和透明人,这两个概念到底指的是什么。


“规训”是哪两个字呢?规则的规,训练的训,这个词来自法国著名思想家福柯。所谓规训,就是对人进行“训练”和管控,从而让社会成员的行为符合“文明社会”的要求、准则和规矩。你一定知道,现代文明是以欧洲的启蒙运动为先导的,它带给人类的最大财富,是自然科学的兴起和“理性”这个词的发扬。现代人越来越相信:我们的行为直接体现着内心的文明与理性程度。因此,一旦一个人犯了罪,或者有了破坏秩序与公约的行为,那么就要面临法律的刑罚与监狱的规训。


这里面的重点内容是什么呢?重点在于现代监狱主要不是进行肉体刑罚,比如古代各种挖眼、割耳等肉体的酷刑,而是对犯人的行为进行“管控”与“训练”,所以必须让他的行为具有可见性,才能实现这样的目的。现代文明相信,通过对罪犯的行为进行规训,就可以有效地改造人的“灵魂”与道德,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经过了现代监狱规训的罪犯,他的灵魂得到了洗涤,道德得到了净化,似乎就可以重新回归社会生活了。毫无疑问,这个出发点毋庸置疑是好的,因为绝对的无节制的自由是非常可怕的。


那么问题是,规训的前提是人的行为要具有可见性,可见性怎么实现呢?福柯有一本很有名的书,叫做《规训与惩罚》,在这本书里,他描述了一种能够实现可见性的方式。福柯在书里描述了早期欧洲监狱的结构:这个监狱中心是一座瞭望塔,这个瞭望塔呢,有一圈大窗户,对着四周的环形建筑。那么这些环形建筑又是什么呢?自然是囚室。这些环形建筑被分成无数小的房间,用来关押犯人。每个囚室都有两个窗户,一个对着中心的瞭望塔,另一个对着外面,使光亮可以照射进来。也就是说,这就是一个“透明”的囚室。然后,在中心瞭望塔中有一名监督者,负责监督和观察每个被关押者,每个被关押者的一举一动对于瞭望塔而言,都是可见的,他们也就变成了透明人。这种监狱的建筑方式有个专有名词,叫做“全景敞视主义”。它的主要逻辑就是将置于其中的人全部变成“透明人”,而“可见性”就是这座监狱的“核心技术”,在这个技术的保证下,犯人的一举一动都可以被完全掌握,违法行为能够得到及时的规训。


【现代社会是一个透明人社会】


但问题在于,随着科技的进步,这种全景敞视主义从监狱扩展到了社会层面。遍布大街小巷的摄像头、人脸识别设备以及永远挥之不去的消费记录,让我们每个人无处遁形,以前单单对“罪犯”的可见性,在今天,变成了普遍的社会状态。现代社会已经成为一个透明人的社会。


回想一下,在第三讲讨论政治与宗教关系的时候,特别是讨论现代政治的时候,我讲过什么?我告诉过你,现代政治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停在行为表面”。也就是说,现代政治通过法律与刑罚体系,完成对社会日常秩序的治理,这又建立在对各种“失范”与犯罪行为的规训基础之上。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行为是可见的,等于人心是可见的吗?我们总是说,人心隔肚皮,人心不可测。自然科学和“理性”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它使我们相信人的行为和人的心灵是高度相关的,或者说,通过对行为的监控和规训可以改造人的内心。由此所产生的现代刑罚体系,它的重点不在于肉体惩罚(因为那样太过于粗暴、血腥和不理性),而在于控制人的行为,并坚信在行为上受到了规训的人也会在灵魂上完成悔过,并重新形成对正常秩序的服从与认可。这就是现代社会可见性的主要逻辑。


那么,为什么说今天一系列的高科技视频监控手段、乃至人脸识别系统是将这一逻辑从全景敞视主义移植到了社会层面呢?因为你会发现,所有这些技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极大地提升了每个人行为的可见性,并实现了实时监控和轨迹捕捉。所以我才说,现代社会是一个全景敞视社会,而我们则是一个个透明人。


【透明人社会的危险】


这种高度透明的社会有它的好处,比如安全感,它让坏人无处遁形,但它也有副作用,而且这个副作用还不小。副作用主要包括两个,一个是导致人精神的紧张,另一个是导致人灵魂的败坏。


先来说第一个副作用,紧张。也许你会说,我这个人,行得正走得端,身正不怕影子斜,对自己有着极高的道德和行为要求,我不怕成为透明人,更不会紧张。但是即便如此,你也还是要担心自己的各种私人信息存在着被盗用的危险。我想每个人应该都有收到过骚扰电话或者骚扰短信,你有没有想过自己的这些信息是如何泄露出去的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边是小区门禁系统的人脸识别,一边是越来越多的刷脸支付,你在享受不带现金就可以消费的便利同时,难道就不担心自己的电子账户被盗刷?


在2019年11月,浙江理工大学副教授郭兵起诉杭州野生动物世界一案,就是因为野生动物世界的园方将入园方式升级为人脸识别。郭兵认为,面部特征等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属于个人敏感信息,一旦泄露、非法提供或者滥用,将会危害消费者人身和财产安全,因此,他认为园方这种行为实质上强制收集用户的生物识别信息,因此一纸诉状将其告上法庭。而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劳东燕也坚决对人脸识别说“不”。当他所居住的社区安装人脸识别装置的时候,他写了法律函,分别寄到物业公司和居委会,认为在居民社区安装人脸识别装置并无必要,而且不经同意收集人脸数据,也违反现行的法律规定。


所以,弥散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高科技监视与识别技术,既让我们觉得安全便利,又让我们感到忐忑不安。


如果说透明人社会的第一个副作用还算可以接受,无伤大雅的话,那么透明人社会的第二个副作用就非常危险了。这样一种高度可见性的社会,归根结底,它意味着现代文明发展到今天,已经越来越不相信个人的道德与心灵,而是必须依靠一整套外在的监控系统,完成对我们日常行为的监视与规训。


其实,自古以来,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的争论从未有过结果。在我看来,人性本无善恶,因为这其中既有善的部分,比如我们天然的同情与怜悯;也有恶的部分,比如我们的贪婪与自私。依托技术手段所构造的现代社会的监视系统,实质上是对现代人人性恶的部分进行的无孔不入的规训,这一切的前提和基础预设就是对人性的极度悲观的判断。


在高度可见性的透明社会中,我们确实会极为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可能被拍摄到的或者留下痕迹的地方克制自己人性恶的部分。但我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这样一种克制,更多的究竟是处于自身对“正义”“善良”“底线”的坚守,还是处于对“监控”“惩罚成本”的恐惧呢?其实,一个人出于内心的价值与坚守坚决不去做一件事,还是处于对惩罚的恐惧而不去做件事,这两种状态其实有着天壤之别。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从小就知道,考试作弊是错误的,因为这和“偷窃”行为没有什么差异。但是,一个人不作弊,却有两种状态,一种是害怕作弊被发现而遭受严重的惩罚;另一种是因为觉得作弊耻辱而不愿作弊。也许你会说,这没什么差别啊,因为只要结果是“没作弊”不就好了吗?我想告诉你,这两种状态的差异天壤之别。我国明代末期的大思想家王夫之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沿法而巧匿其奸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王夫之是在说,如果一人只是出于对惩罚的恐惧而不敢做一件事,那么很有可能他会沿着法律的边缘不停地寻找可以钻的空子来逃避惩罚。这就是我说的两种状态的最大差异。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我们越来越倾向于通过严格的制度来规范行为,来让人害怕惩罚而不敢做某件事,而不是通过教育的方式来让人建立内心的底线原则。我们依靠越来越先进的技术来监控人的行为,来追求“理性”与“文明”,却也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变成了“透明人”。我们感到安全,因为无处不在的摄像头可以捕捉不法分子的轨迹;我们又感到不安,因为我们担心自己的隐私被窥、探被捕捉。这便是透明社会带给我们的命运。


在以“行为规训”为核心的监控体系越发深入我们日常生活的时代,在“可见性”技术面前我们越发成为“透明人”的时刻,似乎现代社会已经不存在“隐秘的角落”了。但是,我们有时候却忘记了一点,真正隐秘的角落,往往在无法监控的“内心”,这才是现代社会留给我们的最大课题——因为这不是单纯依靠制度和技术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其实,我们应该知道,无论是技术还是制度,即使可以彻底规训人类的行为,也终究无法完全洞察人的内心。历史留给人类文明的一大挑战,就在究竟如何面对“人心”这片仅存的“隐秘的角落”。


你对人脸识别以及各种监控摄像头是如何看待的?你担心自己的隐私被泄露吗?在公共安全和个人隐私之间,你如何取舍?欢迎你在留言区分享你的看法,或者加入社群讨论,我们下一讲见。


(欢迎添加课程助理微信:eidos002,入群与知识爱好者们交流讨论,获得更多课程与学者的相关信息。)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大观天下志

    欢迎大家可以加入社群,提出问题,与人文社科爱好者一起讨论。我们会在大家提出的问题中选取问题内容,请主讲老师进行答疑,期待和你一起讨论。➕VX:eidos002

  • 我把帐号给忘了

    感觉这一期并不是很好

    煎蛋12138 回复 @我把帐号给忘了: 为啥呀?想知道原因

  • 迷途的强

    大数据时代,视频化是社会发展必然演化路径,因为满足了人多维度的需求,再加上即将普及的VR、全息影像等,将会更加丰富人们的生活。就犹如电视机出现了,谁还会听收音机呢,所以个人觉得好坏的价值评价,根本阻挡不了技术的发展,但这个过程中确实会侵犯到我们的隐私,分享下可以预防的一些想法: 1.当下从技术条件来说,可以建立全国的身份统一验证平台,可以由国家机构或者国家监督的某些企业来完成,如微警察,微信,支付宝,其它软件只需调用它的接口即可,无需保存个人身份信息,这样还有个好处是所有软件数据将会以统一身份建立起来,才能真正变成有价值的数据。 1.为数据所有权立法。这个是长效的解决方法。

  • Alcibi

    其目的就是对一个拥有各种权利,包括生存权的司法对象行使法律,而不是对一个有疼痛感觉的肉体行使法律。【福柯:规训与惩罚】

  • wangchen_Xb

    不太同意,被监控不一定会使人在不被监控时更想做坏事,另外,被监控反而会让人形成不做坏事的习惯。

  • 嘻嘻顽童

    这一讲讲的是关于我们个人隐私的,在当下社会隐私越来越难保留了,最熟悉的就是网购时候填写的物流信息,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还有小区出入的人脸识别,可能即将到来的刷脸支付,无一不在收集我们的信息,我们的隐私也就越来越少了。但社会是不断进步的,数据多了自然就可以通过分析找到对我们大家最有力的政策制度和一些商品等。但数据滥用就不太好了。 如果真有技术,就像是区块链一样的,运用到人脸识别和各种摄像头上,数据是大家公共有的,平时不会公开,如果有需要了(例如警察查案),需要调用了,就可以征求同意,有些商用的需要支付一些费用,公开对应部分的。

  • 敏儿好学2008

    不知老师有没有看过刘慈欣的短篇科幻小说,镜子,讲的就是这样一个全员透明人的故事。刘慈欣笔下,所有人对所有人的监控出现后,第一个消失的是文学和艺术,他的观点是,文明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善恶交织的灰色地带,即我们内心的隐秘角落。值得一看!

  • 听友219136243

    监控是针对意外和有坏人的情况而不是针对普遍大众。说了个寂寞,还是把人性看得太单薄了。人要想作恶犯罪管你有没有监控呢。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的三观道德,而不是仅靠外部的条件来左右自己。作者对教育抨击了那么多就跟个愤青一样

    听友81629239 回复 @听友219136243: 他是因为把人性看的太透彻了

  • 伊甸的盘山路

    我不怕成为透明人,但我怕被人窥视,尤其怕被不透明的人窥视。凭什么?

    听友219136243 回复 @伊甸的盘山路: 是的,为什么窥视别人的组织却缺乏公信力和曝光度

  • Annyiyu

    这个逻辑也太牵强了,所以古人不用监控是因为古人对人性的看法更乐观吗哈哈哈哈哈 难道不是因为他们没有监视器吗!!!而且说实话咱们过日子并没有觉得在监控面前就有啥区别了。你不作奸犯科,比如坑蒙拐骗,监控难道管你抠鼻屎吗???所以我们不坑蒙拐骗,只是因为有监控吗,这逻辑真的不成立啊!哪怕有“坏人”因此收敛,但这也不是绝大部分人吧!不然咱们的教育是不是也太失败了。。监控这个问题我相信是有很多深层次的东西可以挖掘的,但这篇讲的都是啥啊,既不深刻也经不起推敲 我大学还念了一些社会学的课 这真的太让我伤心了

    白子归 回复 @Annyiyu: 并不是因为对人性乐观所以不用监控,而是没有这个技术。也不是对人性失信才装监控,而是社会发展、技术发展而出现的必要性。这中间产生了一些利与弊,这节课实际上是剖析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变量,根据既定事实案例,引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