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史17(下)丨刘津瑜:从恺撒到奥古斯都:克娄巴特拉、埃及和罗马帝国

罗马史17(下)丨刘津瑜:从恺撒到奥古斯都:克娄巴特拉、埃及和罗马帝国

00:00
25:41




喜马拉雅的听友们大家好,我是刘津瑜,欢迎大家继续收听罗马史。


在上一讲的结尾我们提到对恺撒的评价一直都在演变,正面和负面的都有,不过刺杀恺撒并没有也无法改变罗马共和制的剧烈转型。

 

这个转型中几个关键人物是屋大维(恺撒的养子,公元前27年后成为奥古斯都,也就是罗马的第一位所谓皇帝),还有马克·安东尼(也就是公元前44年恺撒遇刺那一年的执政官,恺撒长期的助手)和他的盟友克娄巴特拉

 

屋大维和安东尼都有可能成为完成这个转型的人,鹿死谁手,一开始并不清楚,但是无论是谁,罗马共和晚期的一系列发展(也就是我们前面几讲的内容)已经为这个人的登场做了铺垫。

 

这个铺垫在哪些方面呢?一方面是心理上的准备:罗马社会已经见识了独裁官、唯一执政官,还有永久独裁官种种拥有至高权力的头衔,对于权力垄断的种种方式已经有点见怪不怪了;另一方面是旧族世家消减:经过内乱、内战等等的清洗,已经有不少家族大受影响。

 

还有一条铺垫非常重要,那就是大家对战争的厌倦或者说就是已经承受不住了,公元前80年代、40年代的内战,好不容易在恺撒期间有了短暂的和平,接着又开始新的内战(这回的参与方很多,包括屋大维和安东尼),又是十几年不得安宁,所以几代人经历了慌张混乱,对这个状况厌倦不满,产生一种对于和平的渴望。

 

所以最终当屋大维获得胜利,摇身一变成为奥古斯都之后,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主题就是和平。当然,他还宣称他恢复了共和,不过大家都知道,那只是美其名曰,是屋大维舆论包装的一个部分。塞姆在《罗马革命》(我们在第15讲中提到过这本名著)毫不留情地指出,“‘恢复共和’不过是个伪君子上演的正经滑稽剧。”

 

屋大维还会说他没和安东尼打内战,他倒也没瞎说。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克娄巴特拉在其中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这一讲我们就来谈一谈。

 

恺撒遇刺时,克娄巴特拉正在罗马郊外,作为恺撒的客人住在他的一个庄园中。那个时候,她大约25岁,恺撒比她大30岁左右。她有个儿子,那个时候不到3岁,也在罗马。这个儿子有个外号叫做“恺撒里昂”,意思是“小恺撒”,因为那时候的人普遍认为他是恺撒的儿子。

 

不过这个孩子的正式名字是托勒密,恺撒死后,克娄巴特拉带着他回到埃及,并把他扶植成自己的共治者,这就是托勒密十五世。但他从来都不是恺撒的合法继承人,恺撒的遗嘱中提到了很多人,甚至提到了自己未来有可能出生的孩子,但没有关于所谓恺撒里昂的内容。

 

恺撒一生虽然结过至少三次婚,但死的时候并没有婚生的子嗣。恺撒在遗嘱当中指定的合法继承人是屋大维,他是恺撒的姐姐的女儿的儿子,所以是恺撒的孙外甥。恺撒把遗产的四分之三留给了屋大维,并且指定他为自己的养子,由他来承继自己的名字。

 

他原来的名字叫做盖尤斯·奥克塔维乌斯。奥克塔维乌斯氏族出过一些执政官,但不属于罗马最显赫的氏族。这个氏族原来是个平民氏族,但在恺撒的时候被升级到贵族氏族。(所以说恺撒也是用他的权力为自己的亲戚谋过私利的。)


屋大维的家境应该是比较富裕的,但是曾祖父和祖父都属于骑士阶层,可能有比较大的生意,不过对于他的政敌来说,这个是个嘲点。他的亲生父亲进入了元老阶层,但没做到执政官。而且在屋大维4岁的时候,父亲就过世了。他的母亲再嫁之后,继父的地位不错,做到了执政官。而他母亲这一支,因为有位祖父可能出生在阿非利加,对他的政敌来说,也成为他的一个嘲点。


他是怎么被恺撒选为继承人的呢?恺撒看人,一向看的不是出身,而是这个人的能力和品质。公元前45年,恺撒在西班牙和庞培的两个儿子作战,当时只有18岁的屋大维,只带了很少的人穿过敌军控制的地方,加入恺撒的军队,他的胆识让恺撒对他另眼相看。不得不说,恺撒的眼光还是相当厉害的。


屋大维其实并没有恺撒的军事天才,并且体弱多病,但却是一位手段极为高超的政治家。一生无情,却知人善用,和他从小一起长大的将才阿格里帕,一直到死都在忠心耿耿地辅佐屋大维;而屋大维的一位骑士等级的朋友麦凯纳斯,庇护文人。这两人一文一武,是他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这是后话。


恺撒遇刺的那一年,屋大维也还只有18、19岁,人也远在现在的阿尔巴尼亚,却十分坚决地出来介入当时动荡、危险而复杂的政局。他的名字正式成为盖尤斯·优利乌斯·恺撒。一般被收养的孩子,人们也会在他们原来的氏族名后面加上个-nus(努斯)来称呼他们,所以人们也会称他为Octavianus,英文中一般简称为Octavian,我们现在用的屋大维这个名字,就是这个来源。主要也是为了避免和优利乌斯·恺撒混淆。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屋大维自己不再使用本名,如今他只是恺撒。继承恺撒这个名字,对屋大维来说,当然能带来重要的政治资本,其中就包括恺撒的财富和恺撒老兵的支持,让他能够快速组成一支强劲的军队。然而,风险也是巨大的。


首先,元老院的态度不好把握。西塞罗一批人成了意见领袖,大家记得西塞罗是反恺撒的;其次,屋大维当时没有任何职务,也达不到参选官职的年龄;另外,当年的执政官是马克·安东尼,然而他和屋大维的关系在那个时候却是竞争对手。


从那一年到公元前30年安东尼之死,这14年的时间里,屋大维和安东尼的关系几经变迁,先是敌人,之后结盟,再之后又成为敌人。(还是回到公元前44年,)那时几支主要的力量分别是元老院、马克·安东尼、屋大维,还有在逃的刺杀者。


这几方当中只有元老院没有能直接受自己支配的军队,所以他们需要拉拢有军队的一方。他们明显低估了屋大维这个年轻人,想着要利用他的力量来遏制马克·安东尼之后再来控制他(屋大维),在西塞罗眼中,马克·安东尼才是最可怕而可厌的敌人。


屋大维和元老院联手,在穆提纳之战中击败了马克·安东尼。这场战役是怎么打起来的呢?安东尼赶赴山内高卢,那是他执政官任后获得的行省。但当时山内高卢的总督是德奇穆斯·尤尼乌斯·布鲁图斯,是当年刺杀恺撒的人之一,但不是上一讲我们提到的那位著名的布鲁图斯。


这位布鲁图斯不愿让出行省,于是安东尼围攻他坐镇的穆提纳城,屋大维的军队和当年的两位执政官一起击败了安东尼,为穆提纳解围。然而两位执政官全部阵亡,剩下屋大维成为军队唯一的统帅。


大家可能要问,屋大维不是应该和刺杀者为敌吗?怎么还去为他解围?这也就是屋大维的厉害之处。因为作为交换,屋大维从元老院那里获得了正式的身份,在公元前43年1月,元老院破例让屋大维获得了元老席位,并且授予他法政官的权力,这样他就能名正言顺地领兵了。


但接下来,元老院会发现,屋大维远比安东尼难缠。两位执政官不是没了吗,屋大维现在要求执政官的位置,元老院不答应。7月,屋大维带着8个军团进军罗马。8月,屋大维毫无悬念地当选执政官,同僚是他的一个表兄。


更有甚者,屋大维、安东尼还有当时的最高祭司、恺撒旧部雷必达缔结了同盟,这就是所谓的 “后三头”。和恺撒、庞培、克拉苏当年“前三头”所不同的是,这三人联盟是经过元老院授权的正式的合法的机构,称为“负责重建共和的三人组”。


元老院很快就尝到了苦果。“后三头”和苏拉一样,颁布了“公敌宣告”,大肆报复、杀戮和抢夺财富,而西塞罗列于死亡名单之首。他被四处追杀,他的双手被砍下和头一起公开展示在罗马广场,成了罗马从共和到帝制过程中的献祭。


为恺撒复仇也提上了日程。公元前42年,恺撒被元老院敕令正式封神。这在罗马史上除了传说中的罗马建城者和第一位王罗慕路斯之外,是第一次凡人被宣布为神。而屋大维也升级了,从凡人变成了“神子”(Divi filius),这个也成了他名字的一部分。


同年,安东尼和屋大维的联军在马其顿的腓力比之战中两次击败恺撒的刺杀者布鲁图斯和隆基努斯的军队。当时,布鲁图斯和隆基努斯手下有17个军团,包括当年庞培的支持者。所以这场对决,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恺撒与庞培之争的延续。战败的隆基努斯和布鲁图斯相继自杀。


很多年后,屋大维(那时已经是奥古斯都了)在自己的《业绩录》(也就是他的《自传》)中只用了一句话带过他和这些人之间的冲突,他是这样为这场内战定性的:“谋杀我父亲的人,我迫使他们流放,以合法的判决惩罚了他们的罪行,之后,当他们向国家开战的时候,我两次击败了他们。”


在这样的表述中,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他是如何一方面把自己的对手定性为国家的罪人,另一方面把自己定性成为父申冤的儿子,为国家除去罪人的正义之士,这样一来,于家于国,他都是合法合理。当然,在这里他还完全剔除了安东尼的任何角色。


屋大维是舆论战的高手,这一点非常重要,屋大维后来之所以能够长期统治罗马,和他擅长使用攻心,擅长塑造公共形象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克娄巴特拉的负面形象也是他舆论宣传的产物。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下面就来谈一谈。


在腓力比战役之后,“后三头”把罗马世界分割管理:大维管辖意大利和西班牙安东尼分管东部地中海雷必达负责阿非利加的行省。之后的10年,安东尼以东地中海为基地,他很快就建立了与埃及克娄巴特拉七世的联盟,并且与她生育了两子一女。此前,在屋大维和安东尼那一方追捕恺撒的刺杀者的过程中,克娄巴特拉并没有置身事外,而是向他们提供了支援。


屋大维最终会和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的联盟打一场恶战,但这场战争并没有马上发生,而是隔了好几年。原因有不少,其中一个是当时罗马国家面临着一些严重的问题:


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要安置大量的退役士兵,需要大量的土地和资金,可是罗马国家那个时候并没有这些资源,于是就牺牲了平民,剥夺了他们的土地分给士兵,这引起了一些动荡,包括安东尼的弟弟路奇乌斯(公元前41年的执政官),和安东尼当时的妻子富尔维娅一起起兵和屋大维闹翻。


不过最终,路奇乌斯还是投降了,而富尔维娅突然死去。这倒给屋大维和安东尼提供了一个联姻的机会。公元前40年,安东尼娶了屋大维的姐姐屋大维娅;另一个问题是庞培的小儿子赛克斯图斯·庞培那时还控制着西西里,粮食到不了意大利。


直到公元前36年屋大维最倚重的将领阿格里帕击败赛克斯图斯,才解决西西里问题。屋大维和马克·安东尼之间冲突的先声是愈演愈烈的舆论战,互相抹黑。


马可·安东尼一方嘲笑屋大维出身低贱,还带着铜臭(xiu)味。并且还散布流言说屋大维之所以能被恺撒收养,是因为他献身给恺撒。(用情色换利益在共和晚期的骂战中似乎是一种标配抹黑路线。)然而,屋大维这一方的舆论战却采取了更高的高度。


屋大维一方的对马克·安东尼公共形象的抹黑集中在他不成其为罗马人了,他变了,变成了东方式的君主,他所做的事情,损害了罗马国家的利益,他甚至出让罗马领土给克娄巴特拉的孩子(这个是屋大维一方的曲解和夸张)。


而让他变成这样的罪魁祸首是谁呢?这个坏的影响来自于哪里呢?那背锅的自然是埃及的克娄巴特拉。这个名字会让人不自觉地联想“埃及艳后这样的名称,但是这是一个非常成问题的提法,在这里非常建议淘汰这个提法,为什么呢?

 

首先,关于这个历史人物,我们的史料非常的偏颇。我们并没有来自克娄巴特拉一方的资料,我们所读到的关于她的材料基本来自于罗马人,更为甚者,这些材料不少是来自于她的对手屋大维那一方。屋大维当然竭力把自己塑造成正义的一方,代表罗马国家的一方。

 

这场舆论战中充满了对克娄巴特拉的荡妇羞辱,把她说成是马克·安东尼堕落的缘由,这位罗马人是因为跟她纠缠在一起才变成了一个东方式的君主,变成了缺乏自制的狄奥尼索斯,生活在骄奢淫逸当中:所以罗马人去征服他们,是有理由的。

 

屋大维的宣传战中还有一条,就是安东尼为了一个外国女人背弃了他忠贞的妻子,这位忠贞的妻子是谁呢?那就是屋大维自己的姐姐屋大维娅,而其实屋大维娅和安东尼的婚姻也不过是一场政治婚姻

 

如果我们使用“埃及艳后”这样的提法,我们其实是在重复屋大维为我们设下的圈套。而且,我们连她的容貌如何其实都不清楚。我们并没有可靠的克娄巴特拉的写实雕像或画像。


她有一些传统埃及式的雕像,不过这些雕像都比较公式化,看不出本人的模样。有几个年轻女性的希腊化雕像有时被称为是她的人像,但实际上都是没有根据的。

 

有一些古代流传下来的带有克娄巴特拉头像的钱币,假如那些是真实的人物写照,那么克娄巴特拉绝对不是一个以容颜取胜的人。但我们不知道是不是这些钱币的人像走形了。

克娄巴特拉,银币,公元前32年(图像来源:美国钱币学会数据库1941.131.350


那么把克娄巴特拉放到她当时的时代背景中,我们该如何来看待她呢?她首先是一位年轻的君主、法老。她的名字Cleopatra来自希腊语,字面的意思是“父亲的荣耀”,是托勒密家族中女性的常见名字之一。这个托勒密家族来源于亚历山大大帝的一个部将,所以是马其顿人出身,但文化上以希腊文化为主。

 

所以在罗马帝国时代,有一些希腊作家当中(他们也是罗马人,但是用希腊语写作,比如普鲁塔克),可以过滤出一些对克娄巴特拉相对友好的信息。比如,克娄巴特拉精通许多的语言,甚至包括埃及本地的语言,她似乎是托勒密王朝第一个去学习埃及本地语的。

 

这个王朝延续了法老时代的传统,内部通婚,保持权力在家族内部流通。克娄巴特拉不是这个王朝第一个能干的女性,在她之前还有不少野心勃勃的女性实干家。而与她同时代的竞争者还包括她自己的姐妹阿尔西诺伊(Arsinoe)。她们在宫廷中长大,清楚政治斗争的残酷。

 

她应当是一位非常聪慧、精明有胆识的王族,一个例子是文献中关于她被裹在毯子中抬到恺撒那里,然后从毯子中现身的故事,如果是真的,那其实并不是一个色诱的故事,因为我们在第十七讲上部中谈到,当时亚历山大里亚的局面十分危险,恺撒自身都难保,而且克娄巴特拉是从流放中秘密潜回都城的。

 

在当时的政治局面下,她的首要目的当然是自身的生存,其次想保存埃及的独立,然后,如果有可能的话,还希望能够扩张埃及的领土,在这些方面她和以前的野心勃勃的希腊化君主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正因为克娄巴特拉是一位女性,年纪尚轻,所以身处的环境也更为艰难。

 

克娄巴特拉和恺撒乃至后来安东尼之间的关系,看做是各取所需的政治结盟可能更为确切。克娄巴特拉的吸引力更多地在于埃及的资源。

 

埃及有着发达的农业。在航海、造船等等方面也是相当出色。埃及的地理位置也有着战略意义,它就在罗马的阿非利加行省以东和以南,距离小亚细亚的行省还有叙利亚都很方便,对于罗马在整个地中海的布局非常有价值。


安东尼在和屋大维开战之前,他的一个主要计划是去攻打帕提亚帝国,那是在叙利亚以东,往伊朗那一带。当年,克拉苏野心勃勃远征帕提亚,结果战败身死;恺撒在被刺杀之前本来也计划东征帕提亚。


安东尼是在延续这些人的野心,当然埃及对于这个东征计划有很大的利用价值。不过,他在公元前36-35年的远征中并不顺利,于是对埃及的依赖性似乎越来越强。 


他有一条可能特别招惹了屋大维,那是公元前34年,安东尼发给元老院希望他们认可恺撒里昂是恺撒的儿子,这差不多是公开挑衅屋大维了。他们最后的决战,屋大维是通过元老院进行正式宣战的,但宣战的对象是克娄巴特拉而不是安东尼。从名义上来说,这场战争确实是和埃及的战争,不是内战。

 

屋大维的另外一个心机是他复原了一整套的对敌国宣战的古老仪式,这个仪式我们在第七讲的最后谈到过,罗马早年宣战是由外务祭司来进行的,屋大维就是以外务祭司的身份,把一个专门的长矛仪式性地投到一片象征敌国领土的圈圈里。


这么做的“心机”在什么地方呢?除了表明这场战争是对敌国进行的之外,屋大维还在表明他是维护传统仪式的,是尊重宗教的,神会站在他这一边。

 

公元前31年9月,屋大维的军队在希腊的亚克兴(Actium)海战中击败了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的联军。公元前30年初,屋大维登陆埃及。

 

几个月后,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相继自杀。屋大维并且下令除去恺撒里昂。埃及被并入帝国的版图,成为直接受屋大维控制的行省,为了防止埃及的资源被有心人利用,他规定任何元老不得踏足埃及。至此,希腊化时代告终,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

 

从下一讲开始,我们就进入帝国时代。谢谢大家的收听,期待下期再见。也非常希望看到大家听了这一讲之后对“埃及艳后”这个说法的看法。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毛毛牛bj

    屋大维很有头脑,把元老院、安东尼等等玩弄于股掌。什么时候进元老院,什么时候联合谁,什么时候打击谁,什么时候联姻……想得清清楚楚。最后还杀了凯撒里昂,除掉后患。通过制造舆论,把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搞臭。总之,在屋大维这里没有什么顾忌,采用一切手段打击阻止夺取最高权力的力量。这一点比凯撒想得明白。克娄巴特拉的“艳后”的形象是好莱坞制造出来的,不可信。她作为埃及的君主,是想利用凯撒和安东尼保全埃及的独立,三者就是政治联盟,互相利用。罗马元老院是向克娄巴特拉宣战,就是向埃及宣战,这就很明白了,其实屋大维就没把她只当成一个女人看待,她的第一身份是埃及的君主。

  • jean_hv

    克娄巴特拉与凯撒和安东尼首先应该是政治联盟,同时也是志同道合的夫妻。

    刘津瑜_Jinyu 回复 @jean_hv: 莎士比亚的悲剧《安东尼与克娄巴特拉》用的就是这个角度,强调两人的真情实感。(不过如果要较真的话,无论是恺撒还是安东尼都不能和克娄巴特拉成为真正的夫妻,因为按照罗马法,合法婚姻存在于有通婚权的人之间,但在克娄巴特拉和那两位罗马人之间没有通婚权。)

  • 13761319bqo

    谢谢。

  • 周瑟夫同学

    以前知道克里奥帕特拉不美,和凯撒安东尼是政治结盟,不过还是第一次搞清楚她其实是希腊人...

  • 听友195378008

  • 11111111_6a

    谢谢。

  • 老米是小米她爹

    一群老狐狸,结果上了小狐狸当

  • Qiang_d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