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生活中怎么做到有恒

三十四、生活中怎么做到有恒

00:00
14:22

                  生活中怎么做到有恒


上一集,我们讲了,曾国藩告诉弟弟们,人生当中最重要的两个字,是有恒。


确实,中国文化历来推崇这个“恒”字。荀子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为了让弟弟们做到有恒,曾国藩从正反两方面来给弟弟们讲解。


反的方面,就是以自己为例子,讲无恒的坏处。


就像我们以前所说的那样,曾国藩早年是一个意志力比较薄弱的人。他管不住自己,青年时代他是一个非常浮躁的人,坐不住,屁股上长刺,每天都要出去玩。我们知道北京过去风沙很大,有一次冬天,风特别大,曾国藩本来已经计划在家里读书,但是坐了一会儿,还是出门找人去玩了,回来之后在日记当中骂自己,“无事出门,如此大风,不能安坐,何浮躁至是!


而且他做事没有恒心,这个事开了个头,放下了,又拿起了另一件事。


有一次,有个朋友对他讲了一个道理,“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也就是说,与其到处挖井,每一个都没有挖出水,不如就专门挖一个,直到出水。


他反思说,“此语正与予病相合。盖予所谓掘井多而皆不及泉者也。”这正是我的毛病啊,我总是喜欢挖井,但往往是没挖到水就放弃了。所以他在家书当中说,“余向来有无恒之弊”,“无恒是吾身之大耻”。


他说,“我生平坐犯无恒的弊病,实在受害不小。当翰林时,应留心诗字,则好涉猎它书,以纷其志。”在翰林院是要专门研究学问的,可是每次要用功的时候,就感觉看其他方面的书似乎更有吸引力,于是就放下手头要研究的东西,沉溺于读其他更有意思的书,所以心静不下来,专业上没有进步。


这是他在反的一面,讲自己的教训。


正的方面,他也是以自己为例子,以身作则。他首先自己做到了有恒,然后告诉弟弟们,他是怎么做到的,有恒有多么重要。


我们以前讲过,通过脱胎换骨,曾国藩成为一个自我管理的榜样,一个意志力极其强大的人。他写信给弟弟们,说要从无恒变有恒,第一步是立志。关于这一点,我们以前讲得很充分了。第二个关键是要有人监督。曾国藩用写日记的方式修身,一个重要的目标,是让自己从无恒变成有恒:


余向来有无恒之弊,自此次写日课本子起,可保终身有恒矣。盖明师益友,重重夹持,能进不能退也。


我向来有无恒的毛病,但从这次写日记开始,就可以保证我此生做事都能持之以恒了。因为有良师益友在身边挟持着我,我只能前进不能后退了。


立志脱胎换骨之后,曾国藩确实变成了一个非常有恒心,非常有毅力的人。我们看曾国藩后来的日记,最突出的一个印象是曾国藩后半生几乎没有休息日,他没有大周末,没有年假,一连三十多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无论是春节、生日,或者其他节日,没有休息过。每天都在工作,读书,学习。他要求自己每天都坚持固定的日程,他在家书中介绍自己的做法说:


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兄往年极无恒,近年略好,而犹未纯熟。自七月初一起到今,则无一日间断,每日临帖百字,钞书百字,看书少亦须满二十页,多则不论。


学习的方法很多,但最重要的是要持之以恒。我以前特别缺乏恒心,近年来稍好一些,但做得还是不够好。自七月初一起到今天,我每天临帖一百个字、抄书一百个字、看书至少二十页,多则不限,从来没有间断过。


具体到读书,曾国藩说,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凡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气,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怎么做到有恒呢?曾国藩说,他的读书方法叫 “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徇外为人。”一本书没有用圈点的方法认真看完,绝不看下一本。东翻西翻,在乎读书的数量,非得追求一年读多少本书,那都是为了吹牛时候用,显示自己的渊博,那是为别人读书,我不那样做。


同样,看一本书的时候,上一句没读懂,也不看下一句。他读书强调“耐”字诀:“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不弄明白绝不罢休,一点一滴地积累,读书也有要愚公精神,不能追求速效,“求速效必助长,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只要日积月累,如愚公之移山,终久必有豁然贯通之候。”追求速效必然拔苗助长,不但没有好处,反而遗患重重。只要天天坚持,如同愚公移山,早晚有豁然贯通的时候。


曾国藩说,这种读书方法,看起来很慢,但实际上很快。他向弟弟们汇报说,从七月到现在,我已经看过《王荆公文集》一百卷、《归震川文集》四十卷、《诗经大全》二十卷、《后汉书》一百卷,而且都用红笔圈点过,并加了批注。


练书法也是这样,曾国藩说,练书法关键在于每天要写一百个楷书字,不求多,关键“万万无间断”。绝对不能间断,这样无论什么人,都能写出好字。


其实从生理学和心理学角度看,曾国藩的这种学习方式是很不科学的。人的本性是好逸恶劳,见异思迁。这是因为本我是受“快乐原则”支配的。逃避痛苦、紧张,不断追求新的刺激,这是人类最根深蒂固的本能。我们固然不能受这种本能的支配,但如果对这种本能因势利导,其实可能事半功倍。英国著名作家毛姆说:“一个人不可能每一天都具有不变的心情,即使在一天之内,也不见得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热情。”因此,他读书是随自己的兴趣,不一定读完一本再读另一本。马克思也是这样。他钻研哲学或政治经济学疲劳的时侯,就演算起数学题,或躺在沙发上读小说、诗歌,而且他有时候是两三本小说同时打开,轮流阅读。由于各种不同信息刺激的是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读这一类书使这一部位的大脑皮层太劳累了,换读另一本书时,这一部分大脑皮层就获得了休息。这样轮换使用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就减少了大脑的劳累。


曾国藩却不懂这个道理。他做事尚拙,正如同打仗以“结硬寨,打呆仗”而闻名,他读书,也以呆和硬闻名。翻开他的日记,我们确实经常会看到他一连几个月只读一种书,而且每天读的数量都一样。


这样追求有恒,当然是非常痛苦的。绝大多数普通人都不可能熬下去。熬不下去,怎么办?


曾国藩的办法,非常简单:熬不下去,也要熬,用强悍的蛮劲打通此关。他以练习书法为例,说明人在困难、倦怠、麻木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写字写到)手愈拙,字愈丑,意兴愈低,所谓‘困’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习字,凡事皆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在困难时切记不要间断地练习,绝不能停下来,只要熬过这一关,便会有所进步了。有点进步以后会再有困难,再有困难,就再次熬过去,再发奋向上,自然会有通达精进的时候。不仅是练字,凡事都会有极其困难的时候,能够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每当极倦怠疲乏的时候,曾国藩都要调动起“刚猛”的精神与自己的本我进行“血战”。他在日记中当说:“因作字,思用功所以无恒者,皆助长之念害之也。知此事万非疲软人所能胜,须是刚猛,用血战功夫,断不可弱。”


因为写字,想到一个人做事之所以没有恒心,都是因为追求速度,要拔苗助长。用功学习这种事,不是软弱的人能做到的,必须以刚猛之心,用血战的功夫,一定不能软弱。


这样的生活,当然非常辛苦。然而曾国藩说:“极耐得苦,故能艰难驰驱为一代之伟人。”只有能吃别人不能吃的苦,才能成为一代做大事业的伟人。事实上,曾国藩一生就是这样苦过来的。他的一生,就是不断与自我战斗的一生。因此也是不断脱胎换骨、变化气质、增长本领的一生。


所以在反和正两方面以自己为例,给弟弟们讲清了道理之后,他就对弟弟们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了。第一是不能给自己找借口。


吾今在京,日日事务纷冗,而犹可以不间断,况家中万万不及此间之纷冗乎?


谓在家不可用功,此巧于卸责者也。切勿以家中有事而间断看书之课,又弗以考试将近而间断看书之课。虽走路之日,到店亦可看;考试之日,出场亦可看也。


我现在在京城,每日事务繁杂,但我还是可以不间断学业,家中事务再怎么多也不会比我这里的事还多吧?认为在家就不能用功学习,那是在找借口,为自己推卸责任。千万不要因为家中有事而间断了看书的课程,也不要因为考试临近而间断看书。即使是在路上,到了旅店也可以看书,考试当天,出了考场也可以继续看书。


 第二是不能提前预做,或者事后再补。因为这也是在给自己开口子。


虽极忙,亦须了本日功课,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


虽然每天都非常忙,但也必须完成当天的功课,不会因为昨天耽搁而今天补做,也不会因为明天有事而今天提前做。总之,要规律,要坚守自己对自己的诺言。


从曾国藩家书当中他这样反反复复地讲恒字,我们能看出,他确实是把这个字当成金科玉律。我们在今天的生活当中,可能没法象曾国藩那样严格地要求自己,那样一丝不苟地做到这个恒字,但是我们多读读曾国藩的这类家书,尽可能地把已经开了头的事情坚持下去,相信肯定会大有好处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天喜文化

    上新啦!曾国藩早年是一个意志力比较薄弱的人。他管不住自己,青年时代他是一个非常浮躁的人,那他后来是怎么做到有恒的呢?

  • 百万向荣

    曾国藩说的很准,读经一句不通不读下句,这个读经二字应该是重点,个人认为学习经典和科学都应该这么作,而看其他内容则可以采取其他的读法。

    张宏杰讲史 回复 @百万向荣: 确认一下眼神,是个学霸了!

  • 知之且行之

    买了您的同款书,白天零散时间听,晚上整块时间读,精神盛宴!

  • 归来_4v

    我想确认一下,老曾年轻时候又浮躁,又管不住自己,脑子也不灵光,他怎么考上进士的?

    十三OOV 回复 @归来_4v: 你都没仔细听过呀

  • 13761319bqo

    谢谢。

  • 春羽伊

    老师讲得太好了,这是我听过关于讲曾国藩家书讲得最好的

  • 夏赫天

    孟子掘井

  • 文氓呀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 老枪168

    有恒万物可解

  • 春羽伊

    受益匪浅,感谢张宏杰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