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字八法》读书笔记(五)作者袁烽策(仰横或“提、挑")

《永字八法》读书笔记(五)作者袁烽策(仰横或“提、挑")

00:00
03:00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黑眼睛瑞云

    实际上,它与“逆撇”或者说“倒撇”更加形似,其势自左向右,微微上仰。无论如何,它总要有一个名称,其实叫什么不要紧,只要明白它的笔法就行,“仰横”也好“挑”(“提”)也罢。在现代人学习书法中,称它为“挑”的更多,我们也就随大流将“策”称为“挑”。以“策”讲“挑”(“提”),起笔铺毫和轻提露锋收笔是关键,主要目的是将笔锋顺势引向右方的笔画,是个搭锋的笔法。如“永”字的第三笔,笔画右边有竖画阻挡和长撇接势,“挑”末与“撇”始两笔搭锋相连;再如,“衣”“长”“食”的“竖挑”笔画,都是如此。

  • 黑眼睛瑞云

    策(仰横或“提”或“挑”) 这是“八法”的第五法,用“马”的“策”字命名。策马疾行,鞭子挥处,鞭梢是要害点,落在马身。策马之始,须有展鞭动作以蓄势,鞭尖去处是马身,重抽则伤马,只能轻抽,故鞭尖要重挥轻落。由此知道此笔法是,首先铺毫蓄势,然后由重而轻,笔末不顿笔而露锋出尖收笔,笔势顺势指向右上方的下一笔画。书中讲到,此笔法称“策”的另一原因,是不知道它应该“叫什么”?说是“仰横”,是一个笔势朝向右上的短横(右尖横),可短横的收笔是笔势回折(回锋收笔),而它却是顺势前指(露锋出尖)。按照“左钩右挑”的说法,将它说成“挑”,可“挑”短而它的行笔路径会长些,而且它的蓄势方法与之“趯”法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