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一个人的能力?
我们常常把名校和学分等同为个人能力,然而当人进入社会后,仍然存在“惊险的一跃”:一个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业和获得好成绩的学生,未必是一家公司所需要的好员工。
获得知识只是一个前提,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的目的和能力。
如果你仅仅是乖乖地完成领导布置给你的任务,对一家高速发展的卓越公司而言,你并没有什么存在的价值。
2020年,受疫情影响,岗位数量大幅下滑,所以去年被称为“最难就业季”。不过到了今年三月,中高端人才紧缺指数达到了1.12,意味着就业市场回暖,岗位数大幅度增加。即便在这样的环境下,公司依然需要具备应用能力和自驱力的员工。
所以,不管你是一个有小孩的家长或是一个即将就业的学生,请告别唯成绩论,在成长中需要培养应用能力、适应能力甚至人情世故。
附本期音频知识点海报,欢迎收藏或分享给好友哦~
好好的名校毕业生,学统计的游戏方面他咋可能适合呢?就业也要找适合自己专业!
作为QS前30学校的在读研究生,我表示就业真的难。因为我就是一个不擅长表达的人,从小到大都是理科很好,语文拉后腿。现在发现工作中语文才是最重要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个标语已经过时了。而且学校所教的内容和实际工作内容其实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大学老师社会阅历有限大多教授理论知识。大学更多的意义是在课后发现自己的爱好与特长,加深自我的了解,分数不能代表一切。我认为作为学生应该具备以下素质:抗压力 时间管理能力 自驱力 逻辑思维 与 书面和口头表达 知识的迁移能力 以及 信息的搜集与处理 当然还要有一个健康的身心。
这属于小概率事件吧,很多大公司还是倾向于收纳好学校的学生的!
解决问题是永远的生存法则,也是读书的目的
有的岗位适合“乖学生”。
此公司觉得培养潜力不够,那这位同学总得在社会磨练,他才能成长成社会所需要的那种啊,但是没有谁会给这样一个机会。社会都需要高端人才,那高端人才也是从小职员成长起来的啊,没有人愿意出这样的成本来培养,着急着找人才而不是培养,那将永远缺乏高端人才。残酷的现实。学校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而不是成绩评比。哎
也许这是个国际学校的娃?去了美国常青藤校(可能是小藤,大藤可能就直接讲校名了)。中文表达不强?这样的娃周围不少,尤其顺义娃,可能和乖不乖没关?真心希望国内国际校好好提升中文和中式教育,好多精英的顺义娃们就这么耽误了竞争优势。
看了李翔写的书,最新一期关于沈鹏。他提到的就是自驱力。
874人
摩天圇 回复 @摩天圇: 读稿能力下降。交给ai算了
没被录取不说明他不优秀、只是不适合而已
likeflower 回复 @Qling_2u: 所以正确的反馈很重要,否则将打击一个人的进取心。还是应该对自身有全面的评估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