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读|110:孤寡不谷

成语解读|110:孤寡不谷

00:00
11:22

【出处】第四十二章:“人之所恶,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为称。”


语义这个成语说的是,普通人厌恶“孤、寡、不穀”这些代表着人间不幸的状态,而那些王公贵族却又以此来自称。老子使用这一表述方式来指明悟道者的一种主动平衡自己的觉悟:按照大道平衡的原理,地位高时,就要主动的把自己的姿态放低。


【寓意】在老子的时代,能够受到中华文化较为系统的教育并最终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并不是普通老百姓,而是那些王公贵族、皇亲国戚。虽然王公贵族和皇亲国戚们高高在上,但却要依靠和服务广大普通百姓,也就是要得人心,才会有长治久安的良好局面。但是,王公贵族和皇亲国戚,也特别容易滋生优越感,特别容易以普通民众产生巨大的距离感,甚至因为自己的优越感而去欺压百姓,最终导致社会的动荡不安,这就是当时王公贵族和皇亲国戚的主观状态与普通百姓的客观状态相冲突的典型形态。但老祖宗们也是智慧的,在看清楚了这种冲突状态的规律之后,王公贵族们发展出了平衡自己的文化:他们身处人间高位,锦衣玉食,但能够认识到“高位”即“高危”,能够通过使用这些一般人厌恶的、并不美好的词汇来“自称”,也是在一次次告诉自己要保持低调和清醒。当然,盛世开明的君主,并不仅仅是使用这些称谓来装裱自己,而是通过具体的行动来践行这些理念,这就是悟道而懂得自我平衡的一种觉悟、一种智慧。


素描】观察世俗中的人间万象,可以划分成两种景象和两种轨道:一种人是不管能力和成就大小,却不断的自我膨胀,不断的粉饰自己,到处去招摇,于是乎,与大道的对立不断增加增强,从而造就了自己痛苦和失败的局面。每每看到现实中那些很高调,很自以为是,很招摇的人,往往过不了多久就会出事。尤其是一些身居高位或者取得重大成就的人,一旦主观上沾上这些毛病,最终悲惨的结局几乎就是不可避免的。一些学习道德经的朋友经常会说,那么优秀的人最终都会出事,若是能够学习道德经,也许就能够避免最终的悲惨结局了。再来说另外一种景象,就是有这样一种人,他们总是想方设法弱化自我,尊重和学习别人的长处,反省和改正自己的错误,随着成绩能力或者地位的不断上升,本人反而变得越来越谦卑低调,于是,自己的优点不断增加,错误不断减少;朋友不断增加,敌人不断减少;机会不断增加,危机不断减少,就这样,他们用自己的这种智慧,为自己铺就了幸福和成功的轨道。当然,大部分人可能是第三种景象:他们时而明白时而糊涂,时而傲慢时而谦虚,时而膨胀又时而觉醒,这样的人生状态,就会缔造一种上下起伏如坐过山车一样颠簸和刺激的人生。当然我们也会听到各种各样的人在这种状态下的惊吓和惊叫。


真言】主动平衡叫觉悟,被动平衡叫幸运,拒绝平衡叫灾难。人生的命运,就在平衡与不平衡的变换中迎来人生的三个拐点:第一种是主动纠偏,从而走上坦途。第二种是被动纠偏,但依然执拗,也就是痴迷不悟,继续犯类似的错误。第三种是被动纠偏中幡然醒悟,领悟大道的规律,成为大道的可教之子。人生最优的模式就是学习修行,早一点建立自我平衡的模式,随时学习失衡的人们所出现的教训,让自己时刻警惕主观上的膨胀所导致的失衡,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状态下,找到人生那个平坦的大道!


自省】想想自己的过去,没什么能耐和成就时,却非要装装样子,想一想真是可笑。有了一点小能耐,小成就时,自己又会将其放大,从而装出一副很了不起的样子。随着能力和成就继续的增长,自己往往就会飘起来,进而迷失自己,从而招灾引祸。随着学习和领悟道德经的智慧,才知道过去自己是那样的愚蠢和可笑,尽管现在的能力和成就比过去大出很多,反而不敢张扬和傲慢了,变得更加老实了,不再到处去表现自己的能耐和成绩,也懂得去尊重别人,欣赏和赞美别人的成就,于是人生的局面也变得越来越和谐了。想起来呀,人若是不悟道,就只能做蠢事,最终自己也就会变成个蠢货呀!


成语是文化的基因,道家是醒世的智慧。


心中装进智慧成语,灵魂就会觉醒放光。


让我们一起记住道德经成语“孤寡不谷”,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组织或者社会上,当我们身处高位或者有显著的成就和名声时,一定主动的平衡自己,否则就会被大道规律平衡,到了这种地步就会遭遇人生的灾难。优秀的人,不仅仅是做事优秀,做人更要持续的谦卑和低调,这就是人生中最典型的智慧平衡模式。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平安喜乐56

    尊重学习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错误

  • 风之谷_75c

    老师还在辟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