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小镇青年走出来的秘诀:立志有恒

三十三、小镇青年走出来的秘诀:立志有恒

00:00
12:59

小镇青年走出来的秘诀:立志有恒


如果我们评选一个曾国藩家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我想志字和恒字肯定是前几名。


我的《曾国藩传》在发行的时候,我注意到出版商喜欢使用一个词进行宣传,小镇青年。他们喜欢说,曾国藩是从小镇青年奋斗起来的。这个词应该说用得不准确,曾国藩不是小镇青年,他是农村青年。比小镇青年还处于社会底层。


当然,我理解出版商的意思,因为农村没有书店,他们想把这本书定位为所谓小镇青年,也就是出身普通的青年人的励志书。


那么,一个出身普通,或者出身社会底层的人,怎么才能自拔于流俗,怎么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呢?曾国藩给出的灵丹妙药就是四个字,立志有恒。他在家书当中对弟弟们说,“余所望于诸弟者,总不出乎立志有恒四字之外也。”我对你们的全部有求,可以总结成四个字,立志有恒。曾国藩说,人生只要做到立志有恒四个字,不论你出身如何,处于什么境地,总会有所成功。


立志有恒这个词组,可以拆解为相关联的前后递进的两步。第一步是立志,首先你要有强烈的改变自己的欲望和想法。所以曾国藩的修身五箴,第一首就是《立志箴》。头四句说:“煌煌先哲,彼不犹人。藐焉小子,亦父母之身。”意思是说,伟人先贤,也一样是人。凡夫俗子,也同样是父母所生。只要立志,凡人也可以做到圣贤。


立志要立远志,立真志,才有作用。如果你立志了却没有改变,那是因为你的志向不够远大,改变自己的愿望不够强烈。


曾国藩在家书中反复说:


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我欲为孔孟,则日夜孜孜,惟孔孟之是学,人谁得而御我哉?若自己不立志,则虽日与尧舜禹汤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与于我哉!


也就是说,人如果能自己立志,什么圣贤豪杰做不到呢?何必求助于别人呢?如果我想成为孔、孟,那就日夜钻研,一心追求孔孟之道,谁又能挡住我呢?如果自己没有立志,即使你每天和尧、舜、大禹、商汤这些圣人住在一起,也是徒然,他们还是他们,我还是我,对我又能有什么帮助呢?


他说:


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亦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立志是一个人改变自己最核心的因素,打个比方,我们说卤水点豆腐,志向就是卤水,能把稀薄的豆浆中的物质成分集中起来,变成豆腐。所以我们以前讲过,曾国潢曾经向他报怨,说家里太乱,没法读书,静不下心来,曾国藩说:


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真能发奋自立,那么家塾可以读书,就是旷野地方,热闹场所,也可以读书,背柴放牧,都可以读书。如果不能发奋自立,那么家塾不能读书,就是清净之地,神仙之乡,也都不能读书。所以何必要选择地方?何必要选择时间?只要问自己立志向真不真就行了!


如果你立的是真志,或者说你真把自己调动起来的,你以前认为的很多困难,其实就是不困难了。


立志这一点,我们以前已经讲得够多了,这里就不展开讲了。除了立志之外,曾国藩更重视的是两个字,有恒。这更是他家书反复提及的。


曾国藩的弟弟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的毛病,就是无恒。做事缺乏恒心。这个当然也不是曾国藩弟弟们专属的毛病,其实大部分普通人都是这样。做事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坚持力不够。


以前我们讲,曾国荃在北京和曾国藩学了一年半,但是收获不大。曾国藩后来专门在家书中总结弟弟在京期间的收获和遗憾:收获是书法进步最大,此外在曾国藩的指导下读了大量的书,写了六十篇作文。可惜曾国荃“读文作文全不用心,凡事无恒,屡责不改。”因为提不起精神来,所以虽然表面上因为曾国藩要求严厉,不得不坐在那,但是心思不知道跑哪里去了。这个是志不坚。另个一个,什么事都没有恒心,怎么批评效果也不大,这个是心不恒,因此学业没有明显进步。至于其他几个弟弟,曾国藩也发现,最大的问题也是没有恒心,这山望着那山高,特别是曾国华,在老家总抱怨自己读书的环境不好,想到外面去读书。到外面新鲜了两天,用了两天功,又松懈下来了。总给自己不用功读书找各种理由,甚至说出什么不娶妾就没法好好读书这样的荒唐话。


曾国藩在给弟弟们写家书的时候,一开始对他们提出了种种要求,提得太全面,太严格,太具体,有的时候引发反弹,引起逆反心理,所以曾国潢曾经写信给他进行反驳,要求他以后不要写又臭又长的家书回来,这个我们以前讲过。因此后来,曾国藩改了,对他们的要求千言万语,只汇成两个字,有恒。


我们来看一篇比较典型的家书,道光二十四年十一月,曾国藩在北京给四位老弟写的信,核心就是一个字,恒。


这封信不长,开头说:


余蒙祖宗遗泽、祖父教训,幸得科名,内顾无所忧,外遇无不如意,一无所觖矣。所望者再得诸弟强立,同心一力,何患令名之不显?何患家运之不兴?欲别立课程,多讲规条,使诸弟遵而行之,又恐诸弟习见而生厌心;欲默默而不言,又非长兄督责之道。是以往年常示诸弟以课程,近来则只教以有恒二字。


翻译成白话,大意是说,现在咱们家中,我蒙受祖宗恩泽和祖父的教训,已经获得了功名。现在咱们家中,没有别的不满意的事。现在,核心的问题,就是你们的发展问题。你们四个人,一定要努力在科举之路上奋斗,争取再有几个奋斗出来,咱们的家运才能更兴旺。这个第一是家族发展的需要,第二是父母的期望,第三是我这个长兄的责任。但是我以前已经给你们设了很多课程,写了很多家书,讲了很多学习的规矩和要求,让你们照着去做。但是现在我发现,可能是我讲的头绪太多,担心你们看了心生厌烦。不过如果没有任何要求的话,又有违我这个长兄的责任。所以我决定,不再对你们提更多更具体的要求,只要求两个字,就是有恒


以后写信,但将每月作诗几首,作文几首,看书几卷,详细告我,则我欢喜无量。


以后你们写信,也不用和我多说别的,就汇报这个月写了几首诗,做了几篇文章,看了几卷书。我考察你们,也不考察别的,只有一条,你们有没有坚持用功。如果你们能坚持用功,我就会感觉无比欣慰。


兄日夜悬望,独此有恒二字告诸弟,伏愿诸弟刻刻留心。幸甚幸甚。


我日夜挂念你们的学业,只将有恒二字告诉你们,恳请你们能时刻留心,切实做到,那样我就太高兴了。


那么,为什么“有恒”两个字很重要呢?因为绝大多数人最容易犯的毛病是一曝十寒,精神头来了,努力奋斗几天,然后就坚持不下去了,又开始偷懒。曾国华就是典型的例子。曾国藩说,这样一来,什么事也不会成功。


大多数人犯的另一个毛病是总是换轨道,今天做这个事,明天做那个事,每件事开头的时候都很兴奋,但是放弃的时候都毫不可惜,最后也是一无所成。所以曾国藩说,“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只有保证了有恒,才能保证了能有成就。就如同种树一样,立志是种下了树苗,有恒是定期给树浇水,接下来树自己就会慢慢成长,不用着急。曾国藩说,“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年龄不论大小,事情无分难易,只需要行之有恒,什么事都会有成就。


所以曾国藩说,有恒二字,可以让人改掉最大的两个毛病。如果一个人能做到立志有恒四个字,不论做什么,都可以保证会有一个最基本的成功。


曾国藩立志有恒这四个字对他的弟弟们影响很大。我们说,曾国藩本人的天赋并不突出,这四个弟弟,资质比曾国藩还差,性格当中各有这样那样严重的问题,但是最后人生都算有所成就。一方面,是曾国藩关键时候的提携,另一方面,是曾国藩平时的教导。特别是立志有恒四个字,帮助他们改掉了自己身上的很多毛病。所以曾国藩最小的弟弟曾国葆,开始的字是季洪,后来改成了事恒,就是要求自己,做每一件事,都要有恒心。他给自己的书房起名,也是“有恒堂”。可见曾国藩这个恒字,对他影响之大。


那么怎么具体做么有恒呢?我们下一集再讲。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张宏杰讲史

    曾国藩本人的天赋并不突出,四个弟弟,资质比曾国藩还差,性格当中各有这样那样严重的问题,但是最后人生都算有所成就。是什么在改变着他们的人生轨迹呢?

  • 13761319bqo

    谢谢。

  • 听友283246147

    孙正义也是早期立志,有恒,但执行靠有恒,切不可轻易找捷径

  • 听友283246147

    立志有恒,自求,教育,交友都是这套逻辑,我的理解,立真志,就有了情绪目标,有了发动机的无限燃料,天时地利人和,满足了人和的因素

  • 随遇而安2583

    日积月累,坚持不懈,愚公可以移山,精卫亦可填海。

  • 木飒

    这就是我 无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