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话“清明”(4)

清明节话“清明”(4)

00:00
02:57

春秋时期的介子推在老柳树下去世后,衣襟上写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令多少人敬佩、感叹和深思。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清明节”是介子推用真、善、美换来的节日,也是他一生对“清明”的追求和示范。然而,时隔2500多年,许多人在“柳暗花香愁不眠,独凭危槛思凄然”之时,不反思“清明”的真正内涵和真正的现实意义。

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唐伯虎的《桃花庵歌》:“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也正印了清明的乐趣!有这样宠辱不惊,看花开花落。去留随意,任云卷云舒的境界不正是最清明之举吗?

“乐自清中出,廉从淡中来”。“官至贫时方为清”。甘守清贫,一身正气,才能“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忻忻于富贵”,使清明之风吹拂人心,使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成为一种习惯。

清明节,有几多能清,几多能明。也许清明在各自心中!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