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故事:贵州孝子千里背“疯娘”上大学,13年后他变成了这样

文章故事:贵州孝子千里背“疯娘”上大学,13年后他变成了这样

00:00
14:49

最近,13年前“千里背疯娘上学”的刘秀祥又上了热搜。


很多人都好奇,当初那个孝顺的小男孩现在怎么样了?


他4岁丧父,母亲精神失常;哥哥姐姐先后离家出走,再也没回来过。


从10岁开始,刘秀祥一边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一边赚钱谋生,同时还在努力读书。


就是在这样一个家庭环境下成长的男孩,他靠着读书一步一步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刘秀祥大学毕业后,有企业开出了高达55万的年薪,但他拒绝了。


他选择回到家乡当一名教师,有记者前去采访,问他:当初拒绝55万元的年薪,后悔吗?


刘秀祥说:“不后悔,反而更坚定了,因为思想上的贫穷比经济上的贫穷更可怕。”


感动中国刘秀祥:他走在黑暗中,却成了别人的光。


刘秀祥出生的时候,一家人其乐融融,有疼他的爸爸妈妈,还有哥哥姐姐。


家里虽然贫寒,但好歹能吃饱饭,不会饿肚子,也不会受人欺负。


然而,4年后父亲的一场病故,让刘秀祥的生活完全堕入了深渊。


父亲走了后,母亲受到重大的刺激,患上了间歇性的精神病,甚至连生活都不能自理。


家里的重担落在了哥哥姐姐的身上,但他们坚持了几年,也撑不下去了,相继离开了家中,那时候的刘秀祥以为他们还会回来。


直到有一天,刘秀祥才突然意识到,只剩他和母亲相依为命了。


母亲心烦意乱的时候,吃不下饭,爱扔东西,还会把石头扔房子上的瓦片。

村里的人都不喜欢他这个“疯娘”,所以有时候他放学回到家,别的孩子就拿石头和牛粪扔他、砸他,嘲笑和谩骂一直伴随着他的整个童年。


这时候母亲会站出来,大声嚷嚷着,大家听不懂她在说什么,都笑她是“疯子”。


但是刘秀祥知道,母亲这是在保护他,潜意识里不想让别人伤害她的孩子。


他的童年是孤独的、苦涩的,他从来没有怨恨过自己的母亲,他说:


“虽然她不能像其他母亲一样把我抚养长大,但是她给了我一个家,有家在,牵挂就在。” 

刘秀祥一开始并不打算去读书,因为他没有钱交学费,老师知晓他家里的情况后帮他垫了学费,他才没有辍学。


他每天早早地起床,帮母亲穿衣服、洗脸、做饭,再去学校里上课。


小学毕业后,他要去城里读初中,可是家中还有一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母亲,刘秀祥决定带着母亲一起去县城。


周围的人知道了都劝他把母亲留在家,没见过人去读书还带着娘的,况且还是一个“疯娘”。


但正因为是“疯娘”,他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他不能抛下母亲不管。


刘秀祥临走之前带着母亲去了父亲的坟墓前,他跪着发誓说:


“爸,我带着妈出去了,我一定会治好妈妈的病,我一定会给她一个温暖的家。如果我出去混不成人样,我绝不回来。”


熬过初中后,刘秀祥又继续带着母亲上高中。



那时候高中学费是800元,为了赚到这笔钱,他跑去工地里抬钢筋。


一天有两个班,白班10个小时,晚班8个小时,大家都是轮班倒,但他为了能多赚点,白班和晚班都上,一天下来基本不休息。


有一次因为打瞌睡,从100多米的高架上摔下来,庆幸的是,下面有安全网,刘秀祥才捡回了一条命。


赚到了学费,那租房子的钱呢?


他跑遍大街小巷,终于找到了一间最便宜的房子。


那是一个爷爷家用来养牲口的小屋子,四周通风,但刘秀祥只能租得起这个。


他用编织袋把屋子四周盖起来,和母亲一起住在里面,就算是有个家了。


刘秀祥平时除了上课,还要出去赚生活费,做苦力、捡垃圾,忙到很晚才能回家。


对于别人来说,生活是生活,而他的生活是为了活着。

到了高三后,高考和生活的双重压力,让他病倒了。他没钱买药,只能躺在床上,没人能够照顾他,母亲还等着他照顾。


母亲对他说“我饿了”,刘秀祥强撑着爬起来,在家里找到仅剩的一碗白菜给母亲,却因为头晕严重,自己不小心摔倒在地。



他把撒了的白菜装回碗里,用干净的水洗了一遍,再次端给母亲,饿了很久的母亲狼吞虎咽起来,笑得像个孩子一样。


刘秀祥顿时心里不是滋味,自己没有照顾好母亲,他希望这样的日子快点结束。

然而命运却并不总是眷顾苦难的人,高考放榜的时候,刘秀祥落榜了。


他第一次有了自杀的念头,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这么努力了,老天还这么不公平呢?他再也撑不下去了。


他试图从书上看一些美好的东西来拯救自己,但看来看去都是悲伤的,直到在自己的日记上看到这么一句话:


“当你抱怨你没有鞋穿的时候,你回头一看,发现别人竟然没有脚。”


刘秀祥瞬间被这句话触动到了,他想,比起孤儿来说,至少自己还有母亲,是幸福的。


于是他决定要好好活下去,他去洗浴中心帮别人擦背赚钱,一次5块钱,做了50多天后,他突然意识到不对。


他不想一辈子都帮别人擦背,他想改变自己的人生,而唯一的途径只有读书。


刘秀祥去找校长,他说他想复读,但因为他的成绩一般,经济条件也很困难,学校一开始不肯接收他。


直到第五次,刘秀祥扑通跪了下来,说自己一定能够考上大学的,这才打动了校长。


考上大学的那一刻,他抱着母亲喜极而泣,他觉得自己的人生总算熬出来了。


但只开心了不久,刘秀祥发现前方还有更大的难题等着他,大学的学杂费要3000,而他全身上下只有60块,连路费都不够。


当时有很多报纸报道了他的故事,想要资助他上学,但刘秀祥一律拒绝了。


他说:“一个人活着,不应该让人感到同情、可怜,而应该是活着让人可亲、可佩、可敬。”


靠自己凑够路费后,他一路背着母亲,千里迢迢,坐车从贵州来到了山东上大学。


在大学期间他打好几份工来养活自己和母亲,剩下的钱,他捐给了捡垃圾时认识的几个上不起学的妹妹。

大学毕业后,有一家北京的企业,给他开了55万的年薪,让他去那里上班。


刘秀祥再次拒绝了,他说不希望别人是因为他是“孝子”同情他,给他多少钱,而是希望能够凭借实力,去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他不需要那些同情,也不想让自己的苦难故事成为索取的资本。


正如中国一句老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刘秀祥最后选择回到家乡当老师,他想让那些像他一样的贫苦孩子,都好好读书,走出大山。


没钱的上不起学的,刘秀祥自己掏腰包资助;有学校邀请他去做讲座,他说不要钱,只需要资助我的两个学生读书。



为了让这些孩子知道上学的重要性,刘秀祥骑了一个摩托车,在车上绑上音响。


每到一个地方他就把大家召集过来,给大家播放自己考大学的励志故事,让他们意识到读书是有用的。



他还会经常带那些孩子去他以前的住所“参观”。


一间小小的茅草屋,很破,也很黑,说是牛栏也不为过。


但他不是为了博得同情,而是希望能以此激励他们好好学习。


刘秀祥一遍又一遍地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孩子们:读书真的可以改变命运。

皇天不负有心人,越来越多的孩子都来上学了,而且努力地考大学。


8年前在他们当地每年上大学的人只有70人,而去年有1270人。


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很多大学生最后都回到家乡做建设,因为刘秀祥经常跟他们说:


“努力读书走出大山,不是为了逃离大山,是为了更好地回到大山,反哺大山。”

现在刘秀祥当上了望谟县实验高中的副校长,他可以影响到越来越多的学生了。


有这样的好校长,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贫困孩子像他一样,努力读书,改变自己的人生。


刘秀祥的母亲如今状态也良好,他和妻子一起照顾她,让她安享晚年。


当有人问起刘秀祥他最感谢的人是谁时,他依然会说:


“是我的母亲,她生下了我,一直陪伴着我,给了我精神的力量。”


一直以来,刘秀祥的故事鼓舞着许多人,他是“千里背疯娘上大学”的孝子,也是自强自立、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更是教书育人、改变千名孩子命运的好老师。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