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真相 | 065.成败转头空

中国历史真相 | 065.成败转头空

00:00
27:23

本期内容:

1. “高平陵事变”,司马家族掌握曹魏大权。

2. 曹魏灭蜀汉,司马炎逼退曹奂,建立晋朝。

3. 东吴内斗,孙皓残暴,终被灭。

 

大家好,我是枫落白衣,上集说司马懿趁着曹爽外出,突然发难,准备抢班夺权,可是曹爽的智囊桓范却抢先一步,逃出了洛阳城。司马懿的下属蒋济就担心起来,为啥?因为在他们的计划里,有一个致命的漏洞,或者说变数,那就是皇帝曹芳,这个傀儡天子当时可是跟着曹爽也出城了,只要曹爽以曹芳的名义下诏,指责司马懿叛乱,然后命令天下人共诛之,司马懿乱臣贼子的罪名就算是坐实了,而且他手上的那点兵力也真的就不够看。退一万步讲,就算是司马懿神勇无比,最后能干掉曹爽,可是曹魏这边自己打成一团,南边的蜀汉和孙吴也一定会趁机起兵北伐,到时候曹魏几乎是毫无胜算。


这两种结果,无论是哪一种,都是司马懿万万不能接受的。而以大司农桓范的智慧,他知道这是司马懿的软肋,一定会建议曹爽这么做,所以蒋济才特别担心。


不过司马懿的看法是,曹爽一定不会这么做,因为他就是一匹劣马,不会放弃虚幻的荣华富贵,和自己死磕。我们可以这样讲,这时候的司马懿就是在赌博。

 

                                           一

 

事实证明,司马懿看人精准,他赌对了。曹爽这匹又老又蠢的劣马,还真的就贪恋马槽里的那几颗豆子,当司马懿托人给他带话,以自己祖宗十八代和洛水河神的名义发誓,自己只是想夺权,曹氏一族的生命财产都可以得到保证之后,曹爽说,权力给他就是,我当一个富家翁也不错。


桓范苦劝了一晚上,磕头磕得脑浆子都差点出来,最后也只能起身大哭骂道:“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矣!”曹子丹就是曹真,曹爽的爹,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曹真那么英雄的一个人物,生了曹爽你们兄弟几个这群猪一样的儿子,我桓范怎么能料到今天被你们连累而灭族呢?


这位智囊所料不错,司马懿的所谓发誓就是放屁,曹爽和他的党羽何晏、丁谧、邓飏、李胜等不久全都以谋反罪名被杀,夷灭三族,长长的死人名单上自然也包括智囊桓范和他的家人。


从这场历史学家称为“高平陵事变”的历史事件开始,司马家一举掌握了曹魏的大权,从此,曹魏进入了司马时代。


 

65-1 高平陵事变 示意图 (图片来自网络,仅供参考,如不允许使用请告知)


两年之后,公元251年9月,73岁的司马懿在洛阳去世,他的大儿子司马师继承了他的职位和权力,曹魏依旧是司马家说了算。


又过了几年,已经20岁的年轻皇帝曹芳有点不服气,你爹司马懿我斗不过,但你和你弟弟司马昭看起来也没啥本事,他就想试试,废掉司马师这位大少爷。可是事实证明,他曹芳更加没本事,刚刚秘密开会讨论了两天,会议记录就被抄送到了司马师的手上,很自然地,与会者的脑袋瓜子掉了一地,曹芳也直接被废,14岁的曹髦又被立为新的曹魏皇帝,这一年是公元254年。


但司马师也没得意太久,因为第二年他就因为眼病去世了,据《晋书》上记载,此人在做了眼科手术之后,不听医生的话,不好好休息,偏偏要出去和孙吴打架,结果是伤口崩裂,眼珠子掉了出来,疼了一个晚上疼死的,这个死法肯定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儿。


他死之后,权力又传到了他弟弟司马昭手里,几年之后,新皇帝曹髦又要过20岁生日了,和当年的曹芳一样,血气方刚的曹髦觉得自己也有资格挑战司马家了。


公元260年6月2日,曹髦召集了宫廷里所有他能召唤的下人,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我不想坐等着被他废掉,今晚和你们一起去讨伐这个奸贼。然后悲壮地,像飞蛾扑火一样杀向司马昭的府邸。


当时京城“卫戍司令”兼“公安局长”叫贾充,我们都能猜到,如果不是司马昭的心腹爱将,他也当不上这个当时叫做中护军的官儿。所以,当贾充面对气势汹汹的皇帝曹髦时,一点儿也不像其他人那么犹豫,而是对着士兵大呼:“公等养汝,正拟今日,复何疑!”司马大人养我们这些爪牙就是为了今天,你们还迟疑什么?他手下一名叫成济的打手得到了鼓励,傻不拉几地直接上前,一剑刺死了皇帝曹髦。


司马昭听到这个消息,第一个反应就是一屁股坐在地上,说了这样一句话:“天下其谓我何!”完了,这一下弑君的罪名是背定了。


不过对于忠心耿耿的贾充,他是不能杀,也舍不得杀的,杀了贾充,他的所有心腹都会寒心。可是那个直接杀死皇帝的叫做成济的傻子二百五,倒是可以利用一下。于是,所有弑君的罪名都扣在了成济这个缺心眼的倒霉蛋身上,本人被万箭射死不说,还连累整个家族几百口子被砍了脑袋。


这个也没办法,古今中外,大臣们干死君主之后,一般都会找几个替罪羊,用他们的血洗清自己的罪恶,更何况本案之中,成济也不是无辜的。这种事,甚至到了今天,也是如此,比如说美国的那个肯尼迪之死,如果整个事件都细细思索一下,那也是细思恐极。这个我在我的《美国史话》中,有提到过。


言归正传,国不可一日无主,曹操的另一个孙子,14岁的曹奂被司马昭立为新的皇帝,这就是曹魏的最后一个君主魏元帝。


司马昭心里也清楚,虽然替罪羊已经杀了,但这时候还是需要战功来震慑那些借口自己弑君而蠢蠢欲动的各方势力,他决定攻打蜀汉。

 

                                                二


公元263年,司马昭征发四方之兵18万,钟会为主将,从骆谷进攻汉中,和他搭档的人叫邓艾,当时是镇西将军。


主将钟会出身于颍川钟氏,老爸是太傅,哥哥是刺史,从小就含着金钥匙长大,正宗官二代,九品中正制对于他这类人,一路上全是绿灯。而且他的老爹钟繇也不是一般的高官,还是一个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文化人,我们现在汉字书法里面最常用的小楷,就是他老人家创造的,是公认的“楷书鼻祖”,和后来的王羲之一起被称为“钟王”,影响了中国书法几千年。


不仅是家庭不一般,这个钟会从小的表现也与常人不同,比如说《世说新语》里记载了一个故事,说魏文帝曹丕听说钟家的孩子很不错,就让钟繇把两儿子钟毓和钟会带来给自己看看。见到曹丕之后,钟毓脸上流汗,曹丕就问为啥,钟毓的回答是“战战惶惶,汗出如浆”,老大,我看见您就害怕好不好。


曹丕挺满意,但一转头看见钟会神色自若,一个汗珠子都没有,就说你咋不出汗呢?言下之意是,难道我气场不够强?钟会自然是不敢说你也就是一个鼻子两个眼睛,我怕你个锤子。他的回答是,“战战栗栗,汗不敢出”,您气场实在是太强大了,我吓得汗都不敢出了。


这份镇静和机敏在一个13岁的孩子身上展现出来,还是挺令人吃惊的,不过这事儿的真假就不知道了,前面我们说过,《世说新语》类似于纪实性小说,真实性那是要打折扣的。


比起钟会,他这次伐蜀的搭档邓艾却是九品中正制的一个异类。邓艾出身贫寒,根本就没爹可拼,40多岁时,还是汝南屯田的管账小吏。可是这个人自带主角光环,44岁那年,极偶然又极幸运地见到了下乡考察的司马懿,当邓艾借此机会提出两淮屯田、以利东南的计划时,得到司马懿的高度赏识,改变了他的命运,于是一步步被提升上来。


曹魏要伐蜀,那么这时候蜀汉的情况如何?三个字,很不好。诸葛亮的逝世,对人才缺乏的蜀汉帝国是一个致命的损失,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他死之后,权力被分散了。大将姜维的才能和魄力都不行,压制不住,宦官黄皓就此掌握了朝堂的大权,皇帝刘禅被玩弄于股掌之中,而地方上则被各方错综复杂的势力分而治之。


根据裴松之的记载,就在司马昭大举进攻蜀汉的前两年,孙吴出使蜀国的使者薛珝回国以后对君主孙休说,我看蜀国是差不多要完犊子了,为啥呢?“入其朝不闻正言,经其野民皆菜色”,对比其他史料,我们发现这完全是蜀汉当时的真实情况,朝堂之上吃喝玩乐,村野之间,老百姓食不果腹,诸葛亮当政时期的治世已不复存在。


随后战争的局势也证明了这一点,蜀军是节节败退,曹魏各路人马捷报频传,司马昭的威望自然也是水涨船高,傀儡皇帝曹奂先是封他为晋公,随后又赐给他九锡,司马昭也没客气,马上用车把这九样东西全拉回了家,至于说接受了九锡的大臣最后都干了啥玩意,我想你现在一点儿都不陌生。


不过呢,十多万曹魏大军也没有一路顺风顺水地打进成都,而是在一道关口被拦了下来,那就是今天四川广元的剑门关。


这个剑门关号称中国四大古关口之一,建造它的人大家也很熟悉,那就是蜀汉的丞相诸葛亮。不得不说,诸葛大丞相的眼光相当地好。


 

65-2 剑门关


从汉中进入巴蜀,一共只有三条可以称为道的线路,分别是金牛道、米仓道和荔枝道。最好走,也最近最便捷的路就是金牛道,而剑门关就座落在这条金牛道最险峻的地势上,两边都是猿猴也很难攀爬的高山,我们汉语里著名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本来的含义就是形容这座剑门关,出自大诗人李白的《蜀道难》,原诗是“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不过这是说在战争的情况下,今天和平的日子里,驴友们可以悠闲自在地去游玩,别说现在,就是宋朝,也有陆游的“细雨骑驴入剑门”这样听起来悠闲自在的诗句。


面对着这样一座雄关,钟会等人噼里啪啦地打了一阵子,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这鬼地方实在打不下来,其实也不能说他们无能,自从这个剑门关建成之后,一直到21世纪的今天,中国历史上就没有一个军队可以从正面攻进去的,那是相当地靠谱。


既然打不下来,钟会就想着撤军算了,反正老板司马昭的九锡已经拿到手了,这一次的便宜也占了不少,够本就行了。


钟会的搭档邓艾不这么想,这时候他正从阴平赶过来,按照计划准备在剑门关与钟会会合,不过当他得知前线情况后,改了主意,没有按照预定的方向进军,而是沿景谷道向南转进,直接进入了荒无人烟的大山。


沿途都是悬崖峭壁,羊肠小路,甚至还存在没有路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邓艾往往是自己裹着毯子,身先士卒从陡峭的山坡上滚下去,为部队开路。你要知道,这一年,邓老爷子已经快70岁了,其他20岁左右的士兵们看见这一幕,那浑身的热血都哗哗作响,喊着口号跟着往下滚。就这样走了700多里,如同天兵天将一样,突然出现在江油城下,蜀汉的守将都吓傻了,直接以为天蓬元帅下来了,立马就投降了。


听到这里,你可能觉得还是这个邓艾牛掰,知道迂回前进,不像钟会那样,只知道正面死打。可是我这里必须说一句,实际上,邓艾这样的举动,就是一种赌博,而且还是最死心眼的那种赌博,也就是赌命。


在解释他为啥是赌命之前,我们必须要清楚一个问题,那就是古时候打仗,为什么一定要走大道,并且由此形成了雁门关、函谷关以及剑门关这样的关口?归根结底就是两个字,后勤,或者说粮食。


大军行动,那是一定要有粮食的,这些粮食是不能靠着背满了长刀硬弩的士兵们自己带的,也不能靠骡马这类牲口运输,因为它们吃的比人还多,那靠啥?只能靠大车,这样一来,如果大军团不走大道,你后面运粮食的车就跟不上,士兵没有粮食吃的后果是啥,只要是个人都懂。


回到这次邓艾的行动,如果江油守军不是怂货,能多支撑几天,那邓艾的军队只能满山打兔子吃,最后的结果就会颠倒过来,变成邓艾全军覆没,成为历史的笑话。所以,后来即便是打剑门关的人无数,他这个行为也没人效仿,邓艾和前面光武帝刘秀那次昆阳大战一样,都是赌命,幸运的是,他们都赌赢了。


言归正传,听说江油失守,刘禅一方面派人招姜维从剑门关带军回援,一边命令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带兵防守绵竹和涪城,但这位诸葛瞻的能力明显弱于自己的老爹,他的部下黄崇多次劝他快速前行,占据险要地势,阻止敌军进入平地,可是他却反反复复犹豫不决,最后只能是贻误战机,导致自己和儿子诸葛尚,还有黄崇一起兵败被杀,以身殉国,听起来很英勇,说起来也很忠义,但我觉得,还是比不上打败敌人守住这锦绣江山。


 

65-3 蜀汉地图 (图片来自网络,仅供参考,如不允许使用请告知)


绵竹和涪城失守之后,邓艾率军直逼成都,蜀汉政权内部当时有两种声音,一个说去投奔孙吴政权,一个说马上投降曹魏,反正都明白蜀汉从此是没了,研究的只是如何既能活命,又可以保住富贵的方法。最后是降魏的这一派占了上风,后主刘禅开门降曹,蜀汉灭亡。


刘大耳的子孙基本上都选择了投降,只有刘禅的第五个儿子刘谌,跑到爷爷刘备的庙里大哭了一场,然后回家杀死了妻子儿女,自己也自刎殉国。还是那句话,刚烈可嘉,但对国家人民又有什么意义?


听到皇帝刘禅这边已经跪下投降了,正带着人马赶回来的姜维也没啥办法,只好回去向钟会投降。姜维在投降了钟会之后,经过几次虚情假意的喝酒试探,他明白了,这个钟会的志向实在是不小,根本就没把司马昭放在眼里,于是,姜维就鼓动钟会造反,最不济,可以在巴蜀地区割据,自立为王。


钟会觉得姜维这哥们实在是太好了,这不就是老天爷送来帮助我成功的吗?《三国志》上说“出则同舆,坐则同席”,两人渐渐地达成了共识,第一步就是除掉邓艾。于是钟会诬陷邓艾谋反,作为主帅,虽然没有尚方宝剑,杀不了副统帅,但是可以把他抓起来送往洛阳,至于说到时候司马昭怎么处理他,那就和钟会和姜维这哥俩没关系了,反正也要反了。


不过他们千算万算,没算到一件事,那就是大多数曹魏将领都有家人在中原洛阳,你钟会即便给我100个四川小美女,我还能生出几个儿子来?更何况你还能给我一个亲娘和亲爹不?他们可都在洛阳司马昭手里捏着呢。


于是,当一部分将领意识到钟会要造反的时候,钟会的死期也就先到了,手下的牙门都尉胡烈于正月十八起兵反抗钟会,随即成都城内展开了屠杀。姜维首先被杀,不久魏兵又杀死钟会,上千人在这场内斗中掉了脑袋。


钟会被杀后,邓艾的部下有人想把邓艾接回来,可钟会的手下卫瓘也曾经参与诬陷邓艾的行动,觉得如果邓艾回来,自己可能也没啥好果子吃,就派人追击邓艾,在绵竹附近把还在囚车里的邓艾父子一起杀死。


蜀汉完蛋了,可是灭了蜀汉的钟会邓艾俩人几乎是同一时间也跟着去了地下世界,就连远在洛阳的司马昭也没高兴几天,伐蜀成功,他在被封为晋王之后的8个月,也被老天爷收走了,公元265年8月,司马昭薨,儿子司马炎继晋王位。四个月后,司马炎逼魏元帝曹奂把皇帝的位置禅让给了自己,曹魏灭亡。


45年前,老曹家对老刘家做的事情,现在司马家重新对老曹家又做了一遍,只不过曹家用了两代人,而司马家用了三代四个人,可谓是天道循环,报应不爽,所有的是非成败,转头皆空。

 

                                               三

司马炎当上皇帝之后,国号定为晋,追认司马昭为晋文帝,他自己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晋武帝。

 

65-4   晋武帝司马炎画像


对于晋武帝司马炎来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一统天下,也就是消灭南边的那个孙吴政权,但这事儿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三个原因:


第一个自然就是长江天险。在冷兵器世代,跨越长江那是需要极大的力量的,想当年魏文帝曹丕那么牛掰的人物,甚至都说过下面这样没出息的话:老天爷造出长江,就是为了分割南北。现在晋武帝为了跨越这道天险,只能派大将王濬日夜演练水军,同时大量造船;


第二个就是晋朝大臣们贪图享乐,不愿意打仗,每次司马炎和这些家伙讨论伐吴,就是一片反对之声;


最后一个难度是当时孙吴名将陆抗镇守北边,在晋朝里,还真就找不到一个完全有把握打败陆抗的人。


就在司马炎厉兵秣马,积蓄力量的时候,孙吴在一片混乱里,迎来了他的最后一任君主,孙皓。


这事儿呢,还要从孙权说起,这老哥一生精明,只是晚年老糊涂了,在太子的问题上犹豫不决,反复无常。大家千万记住,如果有一天你穿越回去,当上了皇帝,任何事情都可以犹豫,就是立皇后立太子,你千万不能犹豫,只要你在这事儿上一犹豫,那有一件事是必然会发生的,朝中大臣必定会分成两派,各选一边进行支持。


孙权这么一犹豫,结果就是鲁王孙霸和太子孙和在各自帮派的支持下,斗了一个两败俱伤,最后孙霸被赐死,孙和被贬为庶人,便宜了他俩的弟弟孙亮,可是孙吴帝国元气大伤。


等孙权死后,孙亮上台没多久,就被权臣孙琳废掉,然后景帝孙休又干掉了孙琳,随后自己又暴病身亡,怎么死的谁也说不清楚,所以说孙权如果地下有知,肯定挺伤心的,这家伙的后世子孙最擅长的就是窝里斗。


不过上面的这些事儿比起孙皓要做的可以说都不是事儿。此人登基的时候已经22岁了,所以,道理他是听得进去的。刚开始的时候,干得相当不错,开仓赈粮,抚恤百姓,减少宫廷花费,完全是一副圣明天子的模样。可是过了一阵子,不知道是本性暴露,还是性情大变,反正就是变了一个人。


先是盖房子,史书上说“大开园囿,起土山楼观,穷极伎巧,功役之费以亿万计”。人家造别墅不是几个卧室,几个卫生间和车库的问题,而是一盖就是几个别墅群,动辄花费亿万钱;


有了房子,那就要有女人,他不仅仅是喜欢美女,还尤其喜欢出身高贵的女孩子,特别制定了法律,规定所有高官家里的女儿孙女都要登记注册,他挑剩下的才允许出嫁;


住了大房子,睡了漂亮女人,这些都不新鲜之后,孙皓突然又迷上了杀人,他觉得这事刺激,而且特别喜欢杀熟人和亲戚,比如杀害孙奉,诛杀孙奋及其五子,杀死弟弟孙谦、孙俊,而且为了更刺激,杀人的花样也是层出不穷,用铁刷子刷脸皮,挖掉人家的眼珠子等等,凡是人类的思维能想到的,他都要找个倒霉蛋来试试。


远在洛阳的司马炎听说之后,觉得这是上天灭亡孙吴的最好时机,公元279年,他调动了20万大军,分成六路伐吴。不过有意思的是,司马炎给这六路大军找了一个坚定的反战派当总指挥,此人就是贾充,前面我们说的那位下令杀害皇帝的京城卫戍司令,自从那件事之后,贾充在司马家这里一直得到莫大的宠信,司马炎上台之后,对他更好,让他官居太尉。


这家伙其他事情都是唯司马炎首是瞻,全听司马炎的,只是涉及到讨伐吴国,他一直坚持伐吴必败的学说,反对司马炎出兵,原因只有一个,他是太尉,掌管全国兵马,一旦伐吴,成功了还好,失败了那责任就是他贾充的,况且他也真不知道如何打仗。


不过司马炎最后说了: “君不行,吾便自出。”你干不干?你不干我自己去。一般情况,领导说出这样的话,就等于说你不干就滚蛋。贾充混了一辈子官场,自然是完全明白这句话的分量,只好带兵出发,不过他怕死怕得厉害,走到襄阳就停下了脚步,说指挥所就放在这里吧,万一战事不利,好及时逃回去。当然,后一句是我自己加的。


实际上,当时晋国的人口是孙吴的四倍,粮食物资更是几倍于对方,水军经过多年训练,也完全可以和孙吴共享长江天险。一句话,拿下孙吴应该没啥问题,事实也是如此。


公元279年11月,晋国大军出动,第二年的5月1日,吴主孙皓打开建业,也就是今天南京的大门,反绑双手,车上拉着棺材,向晋军投降。不到半年时间,赫赫有名的孙吴政权土崩瓦解。


据史书上记载,吴军在整个过程中几乎没有像样的抵抗,往往是整建制的投降,晋书的记载是“兵不血刃,攻无坚城”,整个江南,竟无一个是男儿,这也不怪他们,谁摊上孙皓这样嗜血狂魔当领导,可能也不愿意为他卖命。


最有意思的就是贾充,这位伐吴总指挥,建业城破的时候,他还躲在襄阳城里给中央写信,向司马炎重复说战争必败,想要撤军。当大将王濬把孙皓投降的奏章送到司马炎案桌上时,贾充的伐吴必败的奏章也于同日送到,成了晋国上下几个月茶余饭后的谈资,不过司马炎只是一笑了之,并没有责罚贾充。


同样是投降了的亡国之君,蜀汉的刘禅和东吴的孙皓完全是两个表现,孙皓是倒驴不倒架,谱儿摆的极大,司马炎在第一次看见他的时候,指着自己旁边的椅子说,“朕设此座以待卿久矣”,结果这哥们说,“臣在南方”也给陛下您摆了这么一张椅子。


贾充在旁边问他,听说你在南方挖人眼睛,剥人家的脸皮,到底犯了啥罪要受这么痛苦的刑罚?孙皓回答说,做臣子的不忠心,试图谋杀君主的,就用这个刑。这回答简直就是当面噼里啪啦抽贾充的嘴巴,因为他曾经下令杀了自己的皇帝曹髦,所以贾充当时面红耳赤,可是孙皓毫不在意,脸色如常。这种失败了还牛皮哄哄的劲儿,只导致了一个后果,三年之后,此人神秘地死去了,享年42岁。


反观另一位曾经的君主刘禅,投降后被封为安乐公,那时候司马昭还活着,有一天他请刘禅吃饭,故意让俘虏来的蜀国歌姬表演蜀国的歌舞,蜀汉那些大臣看见了都暗暗落泪,只有刘禅一个人照样吃饭喝酒,嬉笑如常。司马昭很奇怪,就问他,你想不想蜀国啊?刘禅说,此间乐,不思蜀。你这地方不错,我不想家,这也是“乐不思蜀”成语的来历。


他的大臣郤正觉得这也太不像话了,就私下里对他说,下次人家再问你,你就先闭一会眼睛,再睁开,然后说先人坟墓都在蜀地,我每日都思念那里,然后再闭上眼睛,刘禅说没问题,我记住了。过了一段时间,司马昭又问了他同样的问题,刘禅把正教的话重复一遍。司马昭故意说,唉,这话好像是郤正说的啊。刘禅把眼睛一睁,惊奇地说,正是,你咋知道的?弄得左右一起哄堂大笑。


千古以来,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人,那就是刘禅到底是真傻,还是为了活命而装傻充愣?我们下集再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双车错

    东晋和西晋昙花一现而已。觉得我说的对的点赞谢谢

  • 28751226

    那么好的东西听的那么少,我都第二遍了

  • 没错是阿煜

    我觉的刘禅的乐不思蜀,是有大智慧的

  • 睡障

    更新有点慢 天天都在等

  • 汤圆缘

    枫落白衣老师的史话值得反复听

  • 听友123172002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皇帝说的

  • 听友235227674

    第二次听了

  • 听课的汤姆

    孙浩这么恐怖吗

  • 蓝册lance

    极棒!!感谢了

  • 北国燕书

    这货是人间呆够了想去地狱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