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与统一
李白无拘无束,杜甫忧国忧民。
杜甫似乎是带着悲悯情怀降临人世的,因此对苦难的体验超过了同时代人。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冬,大唐政府军与安史叛军在长安西北的陈陶作战,几乎全军覆没。困在京城的杜甫得到消息,悲痛欲绝地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这是比《春望》更为沉重,也更有分量的作品。没有煽情的语言,只有如实的记录:寒冬腊月,十郡子弟,四万青年,同日而死,还有比这更惊心动魄的吗?没有。
难怪野旷天清,鸦雀无声。
但,此时无声胜有声。
悲声从心底发出,穿越千年时空直指人心,让我们至今读来仍不免震撼和颤栗。是啊,历史上有过太多战争,也有过太多死难。但是,又有多少人为那些陌生的亡灵,写过如此沉痛和肃穆的墓志铭呢?也就是杜甫吧!
唐代就像一个幻梦一样,一个人格魅力极大放大的时.有时候梦见唐代的盛世,然后接上安史之乱,真是令人心碎啊。之前看纪录片《大明宫》,安史之乱后面唐,从下到上都让人心碎。就像一个建的巨华丽的宫殿,被闯进一只蛮牛撞的粉粉碎。伤心的都都没心情去怨恨蛮牛。很多时候都不敢"梦回大唐"。因为自己明确知道前面多繁华,后面多凄凉。杜甫,城春草木深。就像小时候,家里来了一群人过节,突然人就全没了,孤零零的。卧槽,虐死心啊。
易老师写得真好!主播演绎得也细腻动人!
安史之乱死亡人数在中国战争史中排进前十,死亡人数1千万以上。相当于当时总人口的1半还多。
朱门酒肉xiu,路有冻死骨
1380674iaii 回复 @阚学达: 第一种:读作“朱门酒肉臭(chòu),路有冻死骨”。征诸《中国古代文学辞典》(贾传棠等编,文心出版社1987年11月第一版)注释为:贵族人家的美味佳肴食用不完,只好让它腐烂发臭;黎民百姓饥寒交迫,悲惨地死在路边。 第二种:读作“朱门酒肉臭(xiù),路有冻死骨”。这样读,首先有《现代汉语词典》为证;其次在《杜甫诗选译》(倪其心、吴鸥译注,巴蜀书社1990年6月第一版)的脚注中,也可找到一段足以作为依据的文字:“臭,一说读xiù,气味。‘酒肉臭’是酒肉香味。”按照“臭”字的这种音义,该诗句的注释就应该是:贵族人家的红漆大门里散发出酒肉的香味,路边就有冻死的骸骨。
唐的前后落差,突然感觉跟晴雯的前后一样。晴雯被逐出大观园心痛的喊娘。这种发自内心灵魂的凄凉,和唐中后的惋惜一样。
这一节这一次录音,比第一次录音,差太多了张,思想感情淡了太多了,不信你自己听听对比一下,差太多太多了,有点失望
策马入山 回复 @杜亮_lj: 杠精
杜甫这么有才,却没有养家的本领。当我知道他的好几个孩子都是饿死的,惊讶极了。心里挺看不上他。
唐朝
诗人中的圣人,
初唐和盛唐是赤子,而晚唐是怨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