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亡国史

大明亡国史

00:00
38:49

明清史专家剖析崇祯四大败笔,揭示大明王朝覆灭原因。


读书笔记 


今天为你解读的这本书叫《大明亡国史》,它还有个副标题:崇祯皇帝传。顾名思义,作者是通过讲述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的一生,揭示大明王朝覆灭的原因。

一、崇祯朝的政局基本盘。


简单概括,就是党争愈演愈烈,成为晚明政治的毒瘤。崇祯先后撤换了不下10名首辅。其他的内阁成员,换得更频繁。崇祯的目的之一,就是防止内阁结党。

此举副作用极大。崇祯政治经验匮乏,明朝又面临着内忧外患。这时候,他迫切需要一个有经验的、稳定的内阁班子,来出谋划策、落实执行。然而,崇祯的作为,却使晚明朝政始终处于动荡之中,无法应对危机。


二、崇祯在战略决策上首鼠两端。

崇祯刚登上帝位,就面临两大危机。第一个危机来自东北方向,后金,也就是满清的进犯。第二个危机,是西北的农民起义。以明朝的国力和军力,要在攘外的同时安内,根本不可能。比较现实的做法是,先同满清议和,然后集中力量,消灭农民军。


可是崇祯一心收复辽东,两线作战的结果,明军精锐全部断送在辽东战场,农民军则趁机茁壮成长。结果,无论是对内镇压农民军,还是对外抵抗清军,明军都已无能为力了。

三、明末财政的崩溃,成为压垮明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明朝后期几乎年年打仗,军费居高不下。据崇祯初年统计,就算把财政收入全部用作军费,每年也还差40余万两。结果只能加税,辽饷、剿饷、练饷,合称三饷,总计征收白银约1600万两,比正规赋税还高。这对百姓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迫使更多的人加入农民军,反抗朝廷。

四、崇祯的性格缺陷,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崇祯的性格有两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即极端自负和极其多疑。这使得晚明朝廷的各项决策和举动,每每陷入一个怪圈:凡是崇祯认定的事,一定要办;办砸了,他从不反思自己,更不愿意承认错误。而是指责是大臣们不尽心尽力,甚至怀疑他们有不良企图。


这种让官员背锅的做派,使整个官僚集团与皇帝离心离德,朝臣但求自保,不肯干事。因为事情办砸了,皇帝就会把你抛出去顶缸。


李自成向北京进军时,崇祯想迁都南京。他自己不说,希望朝臣主动提出。可朝臣怕担责任,无人出头。无奈之下,崇祯只得留守北京,但他已经指挥不动军队了,朝臣们也都做好了投降的准备。最后时刻,崇祯连个愿意护卫自己突围的大臣都找不到,在绝望中自杀。

可以说,崇祯的死很大程度上,是自己的性格缺陷导致的。


作者:苗棣

解读人:抱老师,资深媒体人,书评人

主播:叨马澹

策划编辑:李峻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东家发哥

    明朝最后一帝

  • 山有起伏

    杀袁崇焕是因为袁崇焕擅自骗杀死东江镇总兵毛文龙,使得大明对朝鲜和清军都失去了从背后掣肘的力量,再加上清军入口,袁崇焕作为前线最高指挥面对清军这么大规模的兵力调动居然毫不知情,你信吗?

  • 金桶榛子1981

    安安静静讲书听书,多好!

  • 1柠檬甜了

    总感觉是葛优在播讲

    赤炘_修一 回复 @1柠檬甜了: AI

  • 新造的人haidee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11111111_6a

    谢谢。

  • 浩风起波

    皇帝没有信用,因为古往今来,皇帝借钱从没还过,如果皇帝有信用,再加些利息,肯定能借到钱。

  • 所谓善良

    播讲是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