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皇帝杨坚:此儿风骨不一般

开国皇帝杨坚:此儿风骨不一般

00:00
15:50

本期节目:


这一集,我开始讲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杨坚的父亲是我们之前所说的杨忠,他母亲叫吕苦桃。因为他父亲战功赫赫,杨家在北周的地位很高。杨坚的出生会有宗教色彩。据说他的母亲吕苦桃是在般若寺梦见苍龙冲进她的肚子里而生产的。史书上说,当杨坚降生时,红光照室,并有紫气满庭,紫气使人的衣服都变成了紫色,这让周围的人惊异不已。而且,他的相貌奇异,手掌有字纹理。在杨坚刚出生后不久,十分怕冷,吕苦桃拿扇子扇风差点给他冻死,被突然赶到的尼姑智仙所救。智仙说:这个孩子来处不比寻常,不可在俗家养育。虽然万般不舍,杨坚的父母看到他一见到智仙就不哭、一离开就啼哭不休的样子,只好割宅为寺,同意让智仙抚养杨坚。智仙给杨坚取了一个乳名,叫那罗延(梵语是金刚不坏之意)。她与杨坚的父母约定,没有得到她的允许,不得随便抱杨坚。一天,想念儿子的吕苦桃趁智仙不在,悄悄走进房中,将儿子抱起。突然,她发现儿子的头上长角,全身上下也出现了鳞片。惊骇之下,吕氏将杨坚摔到了地上。智仙回来后说:已经惊扰了孩子,他将来要晚些才能得天下。从很小的时候起,杨坚就跟随智仙吃斋奉佛,成为受戒弟子。七岁时,智仙对他说道:儿当大贵,从东国来,佛法当灭,由儿兴之。后来果然如她所预言的:杨坚成为皇帝,大兴佛门。但是也是由于杨坚从小就不和父母住在一起,这也形成了杨坚沉默寡言的性格。这种性格对于他后来朝堂崛起很有利。 


我们前边说了,杨忠长相非常好,杨坚也继承了他父亲的优良基因,相貌堂堂,而且持重沉稳,让人一看就有好感。再加上他父亲的威望,所以杨坚十五岁就获封成纪县公,十六岁迁骠骑大将军。连一代枭雄宇文泰都说,"此儿风骨,不似代间人。"意思就是这孩子绝对不是等闲之辈。虽然大家对杨坚的评价都很高,但如果仔细看历史就会有一个疑问,关陇集团都是文武双全的人中豪杰,为什麽最终会支持杨坚这个并没有很大战功的人登上九五宝座呢?如果要弄明白这一点,还要说一下北周的皇室宇文家。不是杨坚有多优秀,而是宇文家太能作了。宇文泰一代雄主,死后把北周交给了他侄子宇文护监国,宇文护继承宇文泰遗志,把关陇集团里不一条心的老臣清理个干净。可权力拿到手就很难放下,为了维持到手的权力,宇文护把宇文觉,宇文毓都干掉了,最后把宇文邕推上宝座。这里我们要注意一点,关陇集团的柱国将军们,大部分都还在呢,这也是宇文护为什麽自己不登上宝座的原因,而他清除掉的那两个皇帝,也是因为不符合关陇集团的利益,所以柱国将军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宇文邕不同,这是一个不下于宇文泰的明主,所以柱国将军们支持他干掉了宇文护。宇文邕不负众望,勤勉治国,灭北齐,降突厥,战场身先士卒,朝堂之上任用贤臣。如果他这麽干下去,杨坚就在家待着吧。可惜天妒英才,宇文邕三十六岁就去世了。宇文邕英明神武,但就一个不足,他对儿子的要求太高,以至于他的儿子宇文赟(晕)长期受到压抑,一旦继位可以不受管束的时候,就爆发得太离谱了。杨坚是宇文赟的岳父,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杨坚和宇文邕的年纪实际上是相仿的。史书关于宇文赟刚即位的表现就八个字,宣帝初立,即逞奢欲。刚当皇帝,他爹的尸骨畏寒,他就开始放纵了。他把他父亲的后宫检阅了一遍,好看的就纳入自己的后宫。然后把自己功勋卓著德才兼备的叔父齐王宇文宪父子五人以无名之罪给诛杀了。这些皇室内部的瞎搞也就罢了,关键是在国家大事上他也是随性而来。喜欢儒家文化,就要求大臣全部按照古制着装。想着仁治天下,就大赦囚徒,结果社会治安混乱,一看不行,又颁布更严苛的刑法。天天搞演出,看阅兵,纵欲狂奢。可是北周在碰到这麽一个疯到一定高度的皇帝的时候,并没有出大的问题,还拿下了南陈江北之地,这说明北周真正的运行依然把握在关陇集团的手里。宇文赟太能折腾,结果把自己折腾死了,死的时候只有二十二岁。他身后留下的是年仅8岁的皇长子宇文衍和皇后杨丽华。那么这时候,杨坚杨国丈的机会就来了。不过杨坚也不是一直顺风顺水的活到这一天的。我们总说冥冥中自有天意,杨坚隋朝开国皇帝的命运也许很早就给了北周皇族有为之士一种预感。在周武帝宇文邕时,杨坚长女杨丽华为太子妃,杨坚一下子就又从贵臣荣升为"国戚"。当时的武帝五弟齐王宇文宪就对皇帝哥哥讲:"普六茹坚相貌非常,臣每见之,不觉自失。此人终非久居人下之辈,请早除为上。"意思杨坚不能留。周武帝对自己这位亲家多有回护,表示,"看他的相貌,作上将就并不多,没有什么特异。"不久,武帝亲近大臣王轨也密奏:"皇太子非社稷主,普六茹坚貌有反相。"周武帝很不高兴,沉吟久之,无可奈何地表示:"假若天命有在,又能拿他怎样!"消息传出,杨坚"甚惧,深自晦匿",他害怕的不行,一改平素满脸戾气,韬光养晦,开始毕恭毕敬装孙子。 这个时候杨坚是不会有想法的,因为宇文邕比他有才太多了。后来宇文赟即位,杨坚作为国丈,深受信任。而杨坚也想做一个敢于进谏的忠臣。结果他的进谏搅了宇文赟的兴致,再加上后宫争宠,宇文赟设过四个皇后,这其他皇后家的外戚就给宇文赟进谗言,宇文赟曾经说过要废了杨丽华,杀了杨坚全家的话。最危险的一次,是宇文赟喝高了,忽然想起杨坚有"造反嫌疑",派人召杨坚入宫,对左右卫士讲:"如果杨坚入宫后神色惊惶,马上就杀掉他。"毕竟见过大场面,杨坚入宫后,行礼趋拜,一如平日,神色自若,装得逼真,周宣帝只能不了了之。但这里杨坚背后一定是有关陇集团的支持,这才会使宇文赟投鼠忌器。


那杨坚躲过了几次危机,终于到了宇文赟驾崩的时候。但这个时候杨坚要想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还需要旁人的帮忙。而帮他的人是两个小人,宇文赟的两个宠臣刘昉和郑译。这两位都是会溜须拍马之人,刘昉会吹弹玩乐。郑译更厉害,出身名门, "颇有学识,兼知音律,善骑射",可以讲是文武全才的坏人。这两个都是人精。郑译还是杨坚的同学,关系很不错。杨坚在受宇文赟忌恨之后,在郑译身上没少花钱下功夫。在宇文赟快驾崩的时候,这两个近臣首先想的就是把持朝政,但他俩的威望不够,所以他们就选了杨坚,密谋之后,宣杨坚入宫,把让他辅政的事情说出来。杨坚老奸巨滑,也是患得患失之辈,忙摆手"固辞",称不敢当。刘昉也急,激言道:"公若为,速为之;不为,我自为也!" 你赶紧干,你要不干我来干。急切之情溢于言表。杨坚答应之后,这二位就在宇文赟驾崩之后拟诏,让杨坚总知中外兵马事,即代理全国陆海空总司令。几个内臣草诏,惟独颜之仪不签字。刘昉、郑译知道颜之仪人太倔直,不能够说服,索性"代替"他签署。诏下,宫廷诸卫禁兵认敕不认人,马上归统杨坚节度。而一直效忠杨坚的御正下大夫李德林听说刘、郑二人要安排杨坚作大冢宰(类似人大委员长),郑译自己做大司马(国防部长),刘昉想当小冢宰(类似现在的司法部长),连忙跑去见杨坚,并出主意说:"杨公您应该作大丞相、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集党、政、军于一体),否则,无以号令大众。" 杨坚深以为然。宇文赟大殡结束,诏旨一下,连刘昉、郑译都有些傻眼:郑译为丞相府长史、刘昉为司马。二人本来想与杨坚平起平坐,这下子倒成了人家的僚属。不过,杨坚待二人甚厚,赏赐巨万,封刘昉为黄国公,郑译为沛国公,"出入以甲士自卫,朝野倾瞩"。所以这二人有了名与利,自然也就不计较了。周静帝宇文觉即位后,其叔父汉王宇文赞以皇叔之尊入居禁中,常与杨坚同帐列坐,听览政事。刘昉觉得这个宗室碍眼,就送上几个绝色美女,趁机对宇文赞说:"大王您乃先帝之弟,众望所归。少帝幼冲,岂堪大事!今先帝初崩,群情尚扰,您不如先回私第,等候佳音,待事宁之后,肯定我们会迎您入宫做天子,此乃万全之计。"宇文赞只是个十五、六岁的好色少年,性识庸下,觉得刘昉好人好语,马上携美女、属官出宫,回王府等着天下掉大馅饼。不过杨坚本人,并无大功于国,又是最让人起"联想"的外戚,忽然大权在握,幼主在朝,外间自然不服。杨坚总是先人一步。周宣帝刚死,杨坚已经矫诏征在外拥强兵坐重镇的宗室五王(赵、陈、越、代、滕五王,皆为宇文泰之子,是静帝叔祖辈)入京朝见。五王入见,才知道周宣帝已死,无奈之下,只得各返他们在京城的王府,伺机行事。这样杨坚就把反对他的势力尽量的消减掉一部分。但该来的还会来。外间拥兵的周朝贵臣纷纷起兵,其中规模最大的有相州总管尉迟迥、青州总管尉迟勤、郧州总管司马消难(此人是小皇帝周静帝的老丈人)、以及益州总管王谦,数十万大军,此起彼伏,四处响应。危急时刻,杨坚惊惧攻心,"忘寝与食",吃不好睡不好,想派心腹刘昉与郑译出外监军平叛,但刘昉推说自己从未为将,郑译以母老为辞,皆推托不行,杨坚心中大为恼怒。情急之下,府司录高熲自告奋勇,李德林坚持岗位,杨坚大喜,定下心神,派遣韦孝宽、梁士彦、宇文忻、崔弘度等名将到各处策划、征讨。我们看帮助杨坚的这批精兵强将全是关陇集团的精英,尤其是像韦孝宽,这可是关陇集团公认的大牛人。这些人为什麽会帮杨坚,绝不是因为杨坚王八之气侧漏,纳头便拜,而是关陇集团认为宇文家不能够担任集团的领导人,大伙认为杨坚是个合适的人选,于是倾全力支持。就这样,杨坚崛起于北周朝堂之上。但是宇文家一定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权力。外边战火连连,而被杨坚骗入京师的宗室五王也和杨坚开始了明争暗斗。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又有人跟我重名

    人才辈出的年代

  • 18853839crq

    怎么没有史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