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1【白话文】致诸弟:教九弟为文力求气势充畅

157.1【白话文】致诸弟:教九弟为文力求气势充畅

00:00
15:10

导言  

 这封信是道光二十四年五月十二日曾国藩自北京寓所写给家乡的四位弟弟的。信中,曾国藩谈及了京城进士、翰林考试的相关情况,并对弟弟们文章写作上的不足提出了建议。他希望弟弟们能够为学问而读书,而不要为功名而读书,在孝顺父母,兄弟和睦的基础上,能够在文章上有所成就。

白话文

四位老弟足下:


自从三月十三日寄出信之后,到现在一封信还没有寄出去。我在三月二十四号搬家到前门里西面的碾儿胡同,跟城外的消息不通畅。四月的时候,信差来过一次,我竟然都不知道,等我知道的时候,信差已经走了。只有四月十九号欧阳小岑南下回家的时候,我寄了一箱子衣物还有一封信回去。四月二十四日梁菉庄南下,我寄了书籍画卷等零碎物件还有一封信托他带回,两封信都仅仅只有几句话,到现在想必你们还没有收到。四月十三日黄仙垣南下,我寄回家了会试范文,这次没有寄信,现在将三次所寄回家的东西另外列出一张清单寄给你们。等他们三个回去之后,家里可以按照我所列的清单查收。


在内城我们现在住的房子总共有二十八间,每个月的房租是京城所铸铜钱三十串,房子非常宽敞,冯树堂、郭筠仙所住的房子都很干净。甲三在十月二十四日那天入学读书,他的天分一般,不高不低,现在已经读了四十天了,已经读到《大学》的“修齐治平”一段了。因为他的年纪太小,所以老师管教的也不严,已经读过的部分字都能认识。两个女儿都平安,陈岱云的儿子在我们家过的也很好,我的妻子身体也像往常一样,现在又“有喜”,大概九月的时候会生产。我的身体气息比去年略好一些,近来因为应酬太过频繁,天气又逐渐热起来,我又有了耳鸣的毛病。今年的应酬相较往年更增加了好几倍,主要是以下这些事:第一是帮人写对联条幅,如果把四川湖南两省求我书法的人都算在一起,那么连续写几天也没法写完;第二是进京赶考的人来借钱的很多,无论借还是不借,借多少都得好好款待、说话;第三是请喝酒、来拜访以及湖南会馆的公事;第四是接见门生很浪费精神,又加上翰林院庶吉士散馆考试,殿试相关的事情要帮别人照看着,考选差派的事还需要自己来办,这些事情都很繁冗,因此没有闲暇时间来读书。


三月二十八日挑选委派外任官,甲午年那一科的进士共计挑选了四人做知县,十九人做教官,全部的名单已经在托梁菉庄所带回去的信里一并寄回去。四月初八日会试中榜的名单公布出来,湖南总共考中了七个人,四川考中了八个人。去年我的门生考中了两个人,另外有中榜的名单附在信中寄回去。十二日那天新科进士复试,十四日公布了一等的二十一人名单,也另外将名单附录在信中寄回去。十六日官员考选差派,我在场,总共考了两篇文章一首诗,都写的很妥当没有什么毛病,字写的也没有落下的,也没有错别字,先将我所做的那首诗的草稿寄回去。十八日翰林院散馆,一等共二十一名,咱们的本家曾心斋考中了一等的第十二名,陈启迈是第二等的第三名,两个人都留在翰林院继续任职,徐棻因为诗里将“皴”写成了“皱”,改派知县,实在是可惜啊。二十二日翰林院散馆,皇上引见,二十六、二十七两天引见考选差派官员的人。二十八日那天新科进士举行朝考,三十日那天出来的具体名单我也附录在信后寄回。二十一日新科进士殿试,二十四日钦点状元,全部中榜名单我也附录在信后寄回。五月初四日、初五日两天新科进士引见。初一日外放云贵挂职暂任,初二日皇上钦派大教习两人,初六日又奏书派遣小教习六个人,我也在其中。


初十日那天接到上谕,翰林院侍读学士以下的官员,詹事府洗(音“显”)马以下的官员,自十六日开始,每天召见两个人。我排在第六名,大概十八日那天召见,从前没有皇上一天接着一天召见翰詹的先例,道光十五年举行过一次,足以说明皇上勤奋于政事,渴求贤才的意愿是多么的强烈,道光十八年也像这样,今年又效仿这么办了一次。这次召见,那么今年外派哪里做官,大概奏对符合皇上心意的占一半,诗文成绩排在前列的占一半。


五月十一日接到四月十三日家中寄来的信,里面有四弟、六弟各两篇文章,九弟、季弟的文章各一篇。四弟东皋的课程文章写得很干净,诗写得也很妥当,“则何以哉”这篇文章也写得清新、通畅、讲究文法,但是词句用的都不够自然,意思表达的也不够充分,文笔也比较平庸拖沓,没有超然的意境。平庸拖沓是文章家最忌讳的事情,最好痛下一番功夫改掉这个毛病。六弟的文笔爽快利落,近来也逐渐遵守文章规范了,然而用词表达很平庸,没有才气奔放,个性突出的地方,不是我期望中六弟该有的样子。像六弟这样天赋不凡的人,现在这个时候写文章,应当要求自己能够有纵横捭阖般的议论,才气磅礴奔涌,文章写得如火如荼一般热烈激情,这样将来大概能有一番成就。不然的话,这里挑点毛病,那里在挑点错,文章的立意很浅薄,格调也很低下,即便侥幸考中科名,也应该自己为自己文章的浅薄感到惭愧不安。如果没有考中,那真是什么都没得到,赔了夫人又折兵。


今年跟着罗罗山学习,不知道罗山有什么意见。我认为六弟今年考进府学正是绝佳的时候,万一考不进去,那么应当彻底放弃之前的努力,坚定志向学习先辈大家的文章。年龄已经超过了二十岁,已经不算是个年轻人了,如果还在“扶墙摩壁”不能独立,汲汲于考卷补白的小问题上,将来时间都浪费了,然而学业仍然不精通,必然会悔恨自己的计划制定的不好,因此这些问题不能不早点考虑。我当时就是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所幸的是我早早的获得了功名,没有因为这些问题而遭受损坏。假如我到现在还没考入学校,那么即便几十年来一直从事于科举考试、八股文章之中,到现在仍然一无所知,这样岂不让人汗颜吗?这其中耽误了多少人的人生啊!温甫六弟你有着世家子弟的身份,有着过人的天分,即便终究无法考中科举,进入学校,也不至于以后饿着肚子,奈何也要因为考试而耽误终身呢?


九弟要我替你改文章,详细批改,我实在不擅长改这种小考的文章,应该请曹西垣替你改,下次信差带回去。季弟的文章有一种异常让人觉得清新爽快的风格,这让我喜出望外,你的文章所表达的含义也是层出不穷,以后你要多要求自己做到文章才华横溢,气势充足,万万不能挑剔敷衍,安于庸俗、鄙陋,加油啊,加油啊,最开始的基础不能不打牢固,做扎实,有大格局!你的书法也有褚遂良的几分意蕴,这是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总之我所希望几位弟弟的,不在于能否获得科举功名,而在于以下几件事,第一件事孝悌,孝顺父母,兄弟和睦,是祥瑞之兆,其次是希望你们能写出千古不朽的文章,几位弟弟如果真的能够自立,应当追求远大的目标,不能一门心思都用在科举上。


冯树堂、郭筠仙在寓所读书、写文章,功课没有间断过。李继牧天天练习书法,他的精神也让人生畏。我在四川做考官时的门生留在京城的大概有二十人,用功读书的人很多。


其他的就不一一说了。


哥哥曾国藩亲笔

解读  

 曾国藩是文章写作上的大家,所以他能够在这封家信中用寥寥数笔指出几位弟弟各自文章的特点和不足。曾国藩认为四弟曾国潢的文章虽然清新、通畅、讲求文法,但在有些地方的用词上尚欠缺斟酌,表达也不够到位。文笔也比较平庸拖沓,没有超然的意境。平庸拖沓是文章家最忌讳的事情,所以曾国藩建议他痛下一番工夫改掉这个毛病。六弟曾国华的文笔爽快利落,近来也懂得遵守文章规范了,但词表达很平庸,文章特点不够鲜明,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曾国藩建议他努力提高文章的立意,将感情和想法融入到自己文章里去。九弟曾国荃寄来的是科举考试的应试文章,这类文章,曾国藩颇不以为然,故而没有给他提出建议。季弟曾国葆的文章曾国藩最为喜欢,曾国葆文章清新爽快的风格,层出不穷的议论和想法都深得曾国藩之心。综合给几位弟弟的意见我们可以看出,曾国藩心目中的好文章是要在简明扼要,通顺流畅的基础上做到言之有物,让自己的文章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和感情。这一点也是我们平时写文章需要留意和用心的地方。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