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无形是阴,有形是阳,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善者,利万物而不争;性者,天命也,乐知天命故不忧,人生有什么好焦虑呢?
身薪神火~ 新新不尽、念念迁流,昨日之我,于今已尽,今日之我,更生于后矣。
薪火相传
反复听这一段,仍然不甚了了:老者哭之,少者哭之,是遁天倍情,也就是说他们没有学到老子思想的精髓,不明白安时处顺。包括老子弟子对秦失三号而出也有微词“然则弔焉若此,可乎”,表明也没有得老子精髓。这样又如何薪火相传呢?求指点
太精彩了
姚耀品读国学 回复 @驹中之王: 谢谢
感谢博主!!!
养神+养生
安时处顺,顺其自然
顺其自然,自得其乐
“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这句话各位大家的解释差距甚大,南怀瑾认为“起初我以为老聃是个人,原来他不配做人”,张美霞老师认为是“起初我认为老聃是个普通的人,后来发现他不是普通人”。而姚耀老师认为“之前我以为吊唁老子的只是门人学生,其实不然。”我也糊涂了。
姚耀品读国学 回复 @水镜君: 从您之前的留言看出,您过于注重枝叶,而忽略了对主线思想的把握。道家经典重意而不重形,关键要把握意境,而不要过分关注某句话正确的解法为何,当您理解无是无非、无对无错,对即是错,错即是对,就离“意”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