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史10 | 刘津瑜:罗马与希腊化王国的冲突升级

罗马史10 | 刘津瑜:罗马与希腊化王国的冲突升级

00:00
24:49


喜马拉雅的听友们大家好,我是刘津瑜。欢迎大家继续收听罗马史。


在上一讲中,我们谈到罗马第一次走出亚平宁半岛,踏上了西西里岛,但他们并没想到这场战争,也就是第一次布匿战争,会持续二十几年。


公元前249年,罗马舰队遭受海上风暴,海军几乎毁于一旦。这不是新生的罗马海军第一次遭遇海难,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指挥官对大海不够敬畏,仓促出航。


不过在那个时候,双方都十分疲软,无力发动大规模的战争,转成了小型的攻城战和游击战,各有胜负。那么罗马最终是如何翻盘的呢?


这还得归功于罗马没有放弃海上战略,致力于重建海军。建造战船,十分昂贵,那时罗马国库空虚,其实是没有财力来建造一两百只战船的。但是不少富人都带头捐资。公元前241年,罗马的新舰队登场,在西西里岛的西岸拦截了迦太基运送物资的舰队。这是迦太基人不曾预料到的,因为他们以为罗马海军已经无法再挑战他们了。


那个时候,迦太基在西西里岛的据点只剩下了西岸的两个城市。其他地方大部分在罗马人的控制之下,还有一部分是罗马人的盟友叙拉古的地盘。这场海战,击溃了迦太基。迦太基的决策机构,也就是它的长老院,决定还是优先保全北非本土,最终不得不接受罗马人苛刻的和约。


这个和约苛刻到什么程度呢?罗马人要求迦太基人撤出西西里,并且撤出西西里和意大利之间的所有岛屿,遣返所有战俘。10年内赔偿2200塔兰特银子,这相当于多少呢?大约是56吨银子,是非常巨大的数额,尤其是对于一个已经打了二十几年仗的国家来说。


几年后,当迦太基人出兵去撒丁尼亚镇压雇佣军反叛的时候,罗马认为这属于开战,以这个为借口又把撒丁尼亚和科西嘉据为己有,还另外追加了1200塔兰特战争赔款。


第一次布匿战争对于罗马的意义是无可取代的,它给罗马带来了许多第一次:正是在这场战争中,罗马第一次创建了海军,从此走向海上霸主的道路;


这也是罗马第一次在亚平宁半岛之外作战,为他们今后的海外作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作为这场战争的后果,罗马获得了第一个海外行省,也就是富庶的西西里,在这里他们沿用了以前的税收制度,收取十一税(也就是十分之一的税收),那里将成为罗马的粮仓,扩大了罗马的资源。


罗马也要开始学习管理亚平宁半岛之外的领土,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去管理这些行省,是保留原有结构还是来个翻天覆地的变革,这都是罗马人今后要经常面对的问题。


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之后,一方面罗马拿着迦太基的战争赔款在回血;另一方面,迦太基新的一代在仇恨中长大,这其中就包括迦太基出身军事世家的汉尼拔。


在三次布匿战争当中,第二次布匿战争可能受到的关注更大,讲的人也更多,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这位传奇的迦太基军事天才汉尼拔。公元前218年他带着军队和大象从西班牙出发越过阿尔卑斯山,把意大利作为他的战场。


罗马人经受了至少四次惨败,他们在惶惶不安中度过了十几年,人力损失惨重,甚至窘迫到征召成千上万的奴隶入伍。这是非常破例的做法,因为罗马军队征收贫穷的自由人都要再三斟酌,正常情况下,当兵这种权利是不对奴隶开放的,可见罗马在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是如何慌不择路。


罗马甚至还到小亚细亚去引进了一位新神“大母神”(这是和丰收有关的神)来加盟罗马的众神为罗马助力。这也是罗马在非常情况下才会采取的措施。


这个局怎么破?其实如果从我们传统战争理论来说,汉尼拔劳师远征,无论他有多少胆略和天才,后劲都会有些问题,特别是人力和物资的补充。汉尼拔的上策是拉拢罗马在意大利的盟友,瓦解罗马的同盟网络。在南部意大利,确实有不少当地人加入了汉尼拔一方,这也是汉尼拔之所以能够在意大利如此之久的原因之一。


然而,汉尼拔做不到瓦解罗马所有的同盟,而他的来自意大利之外的供应线和物资输送,在战争的第十一年被切断了。


罗马人在战争的起初,心态是轻敌的,态度是草率的,统帅之间还经常意见不一,互相争斗。几次惨败很大程度上都有这些内因的因素。


罗马最有效的策略不是在意大利本土和汉尼拔交战,而是到迦太基所属的西班牙,也就是汉尼拔的筹备基地,进行战争,控制控制西班牙,割断汉尼拔的补充兵源和输送路线。西班牙之战的大功臣是一位叫做斯奇皮奥的贵族世家子弟。


公元前205年,只有31岁的斯奇皮奥当选为执政官。(这个年轻对于执政官来说太年轻了,一般得要40岁以后,后来公元前180年的法律规定43岁是当选执政官的最低年龄。)


他接下来采取的策略类似围魏救赵,也就是通过攻打迦太基来迫使汉尼拔离开意大利的策略,才最终解救了罗马和意大利。但是罗马元老院对此是有疑虑的,甚至没有给他提供足够的兵力,乃至他需要自己去征募士兵。


公元前202年的时候,被迦太基召回的汉尼拔和饱经历练的斯奇皮奥在北非的土地上会战,汉尼拔以失败告终。


公元前201年,第二次布匿战争结束,迦太基遭到重罚50年内要交付1万塔兰特的赔款,并且只能拥有10艘战船,不得在阿非利加之外开战,未经罗马允许不得在阿非利加开战,也就是说迦太基连受到邻邦威胁而自卫都要经过罗马人同意。


而斯奇皮奥因为在迦太基的功劳,获得了阿非利加努斯的称号,意思是阿非利加征服者。


第一次布匿战争和第二次布匿战争,战场不一样,过程不一样,从事后的视角,许多人都分析过为什么在两次布匿战争中,罗马人都能取胜的原因,我们在之前也提到了一些。


比如罗马人的超强学习能力,公民兵从长远来看比雇佣军优越,当然还有罗马人能够动用整个意大利的资源,无论是人力还是物力,而罗马的盟友总的来说对罗马是忠诚的,等等等等。


但有一位叫做波利比乌斯(Polybius)的希腊人,他认为罗马的胜利最终是因为制度上的优越性,尤其是元老院、民众和执政官之间的制衡。因为好奇罗马人为什么能在短期内就能够征服地中海,他用希腊语写了一部《历史》,洋洋洒洒40卷,是关于罗马地中海扩张史最重要的资料之一。


关于他的政治理论,我们下一讲还会详细讨论。在这里我们先来问一下,这位波利比乌斯究竟是什么来历?为什么一位希腊人如此关注罗马的崛起?


这里就不得不谈到罗马人和希腊化世界冲突的升级。关于希腊化世界,我们在第八讲中介绍过,这是亚历山大大帝之后的希腊世界,它不再是雅典、斯巴达称霸的时代。


而是马其顿王国(这是亚历山大大帝的家乡)、叙利亚王国和埃及王国主宰东部地中海的时代。在和迦太基人战争的间隙,罗马人一直没闲着,交织着和马其顿王国的四次战争,还有和叙利亚王国的战争


在那个时候,罗马可能并没有称霸地中海建立大帝国的整体规划,很多事是走一步看一步,那么罗马又是怎么和这些希腊化王国打起来的呢?和希腊化王国的冲突升级对罗马和整个地中海又意味着什么呢?


至于马其顿战争的起因还得追溯到第二次布匿战争。迦太基的统帅汉尼拔曾经和马其顿王国(当时的国王是腓力五世)建立盟友关系


这就招致了第一次马其顿战争,不过那个时候,罗马忙着和汉尼拔纠缠,腾不出手发动和马其顿的全面战争,但是罗马的舰队可以有效阻止马其顿向汉尼拔供应物资。所以第二次布匿战争的时候,马其顿也没能帮上汉尼拔什么忙。等到罗马摁住了迦太基,转头就找腓力五世算账,这就是第二次马其顿战争。


这个时候的希腊化世界,仍然不是一个团结的世界,这当然对罗马非常有利。希腊世界不但不团结,而且拉帮结派,纷争不断。三个大王国相互是竞争对手,不是一条心。也正是因为他们之间的矛盾,给了一些希腊小国和城邦在夹缝中存活的可能性。


而这些小邦有一些又联合起来,组成同盟,也就是说大家聚集资源来保卫自己的生存。其中最活跃的两个同盟是所谓的伊托利亚同盟和阿凯亚同盟


伊托利亚同盟在希腊西部,阿凯亚同盟包括伯罗奔尼撒半岛北部和中部的城市,波利比乌斯的母邦Megalapolis是阿凯亚同盟的成员之一。我们之所以要专门提一下这两个同盟,也是因为他们需要依附强国,但又常常转换阵营,所以属于那种不稳定因素。


伊托利亚同盟和马其顿的矛盾比较深,所以他们在第二次布匿战争的时候就投靠了罗马人。阿凯亚同盟原先背靠马其顿,但在第二次马其顿战争期间,他们又转投罗马人。希腊化世界的政治局面确实非常复杂,我们在这里讲的只是许许多多线索中的几条主线。


每次讲到这里,我都会不自觉地想起博士资格考试的时候,哥大的博士资格考试有个口试环节,答辩人要选四个主题,口试的时候由四位导师各问半个小时的问题。我当时选的是希腊化时代、罗马共和时代、罗马帝国还有罗马钱币学四个主题。


跟希腊化时代的繁杂比起来,后面三个主题实在是眉清目秀多了,希腊化世界太能折腾了。但是假如没有他们的折腾,又很难理解罗马是怎么上位的。无论如何有一条是明确的,就是马其顿王国在和罗马作战的时候,其实挺孤立的,没什么盟友。


尽管如此,罗马最终战胜腓力五世的消息还是震惊了希腊化世界,毕竟马其顿方阵的威名尽人皆知,也正因为如此,波利比乌斯专门辟了几节来分析马其顿方阵的优势和劣势。


马其顿方阵(P. Connolly, The Greekarmies, 1978


这种重装步兵的方块形队列,标配的纵深可以达到16列,标志性的兵器是长矛,长度可以达到4-6米,前五列人长矛向前,冲击力非常强,后面的长矛向上,可以拦阻对方的飞箭投枪。


马其顿方阵的优势在于正面,但是侧面和背面是弱点,而且也很难调转方向。希腊化世界打仗通常是方阵对冲,但罗马在这种固定作战思维之外,4000-5000人的军团由30个小队构成,非常容易拆分组合。罗马人在布阵的时候,会刻意避开方阵的正面,绕到侧面和后背,马其顿方阵就乱了阵型。一旦阵型被破,它也就没什么用了。


所以罗马其实一直都在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战略战术。在和希腊人打交道的过程中,罗马人的外交水准,特别是因地制宜的水准,也上了一个台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罗马人学会了一套希腊化世界的政治术语和做派。


典型的例子就发生在击败腓力五世之后。公元前196年,在科林斯海峡赛会上,罗马统帅弗拉米尼乌斯(Flaminius),用流利的希腊语,那时候像他那样出身名门罗马人大多受过希腊教育,代表元老院高调宣布:原来在马其顿统治之下希腊族群和城市自由、不需缴纳贡赋、可以沿用自己的法律。


罗马人这是在做什么?难道仅仅是在向希腊人示好?这个非常值得分析一下,因为事关我们对罗马手段的理解。


首先,这个科林斯赛会是怎么回事呢?科林斯地峡是连接伯罗奔尼撒半岛和大陆的战略要地,这个赛会是希腊世界的几个重大的赛会之一。另外几个包括四年一届敬奉宙斯的奥林比克赛会,还有敬奉阿波罗神的皮提亚赛会,也是四年一届。科林斯地峡赛会是尊奉海神波塞冬的,每两年一次。



1893年后,狭窄的科林斯地峡凿出一条运河(刘津瑜摄于2014年)


这些赛会都是泛希腊的文化宗教活动,是说希腊语的各个族群的共同纽带。这些赛会也是休战期。之所以要说这些,是要衬托一下罗马人有多么刻意,他们挑选了这么一个希腊世界的重大活动作为背景,做了一场很大的秀,抛出了希腊人最喜欢的自由这个概念,引起震天的欢呼。



(罗马重建后的)科林斯遗址(刘津瑜摄于2016年)


其实罗马人和在赛会现场的希腊人都明白这里的自由半真半假,因为在希腊化世界,大国常常使用这样的外交术语,作出友好的姿态。但在强权之下,这种自由都是有代价的自由。


这一套做法也符合罗马社会的庇护制度,也就是所谓的保护人和被保护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罗马成了希腊人的解放者和恩主,他们欠了罗马人的恩惠,按理说是要以他们的忠诚来报答恩主,也就是罗马的。


所以这是离间许多希腊族群和马其顿关系的手法,这也是罗马人做给希腊人看、来收买人心的,同时,罗马人也没有给自己揽上全面占领被战败地区的负担。罗马人可以说是越来越精明了。


但是,就算希腊人明白罗马人打的什么算盘,对于原来马其顿治下的希腊人来说,相比被劫掠被买为奴,这已经是个很不错的待遇。弗拉米尼乌斯,他的头像出现在希腊钱币上,在有的地方,他甚至被尊为神。


对于马其顿王国,罗马人也并没有实行占领,并且放过了腓力五世本人,但要求赔偿1000塔伦特的战争赔款,这个比对迦太基宽容了许多。不过腓力还得交出他的舰队,还要把儿子送到罗马做人质。


为什么对马其顿如此宽容?这其中可能有战略考虑,作为罗马和伊利里亚还有希腊其他各邦之间的缓冲带。


当时最失望的可能是伊托利亚同盟,因为他们虽然是罗马的盟友,但没得到什么实质性的好处。于是,他们转而投向叙利亚王国。当时的国王是安条克三世,又是一个亚历山大的崇拜者,他当选为伊托利亚同盟的首领。


公元前192年,他打着反罗马、解放希腊的旗号,进军希腊本土。四年后,战败的安条克三世不得不和罗马签订条约,放弃大片土地,叙利亚王国大为削弱。


在这场战争当中腓力五世站在罗马一边,出人出力,表现甚好,乃至罗马废除了他的战争赔款,还把他作为人质的儿子还给了他。但是马其顿王国内部在亲罗马还是反罗马这件事上,立场并不统一。


腓力五世的长子珀尔修斯(Perseus)也是他的继任国王持反罗马立场,那位做了人质又回来的儿子反而似乎是亲罗马的,也因为这个丧了命。


公元前171-168年,短暂的第三次马其顿战争以国王珀尔修斯被俘告终。而波利比乌斯也正是在这场战争结束后来到罗马的。具体情形如何,我们下一讲会详细讲述。


谢谢大家的收听,期待下期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8918580wxd

    引人入胜

    刘津瑜_Jinyu 回复 @18918580wxd: 谢谢

  • 曹忆嵘_3x

    刘老师的声音很好听!希望能多一点现代考古、新文献的介绍。

  • 毛毛牛bj

    布匿战争使罗马陷入疲态,但它并没有放松海军的建设。罗马取得了第一次布匿战争的胜利,并向迦太基收取了高昂的赔款。西西里岛成为罗马的第一个海外行省。罗马从此走上了海上霸权的道路。第二次布匿战争,迦太基在如雷贯耳的汉尼拔带领之下,四次打败罗马人,但终因劳师远征,供应线被切断而以失败告终。当然少不了赔款重罚。由于迦太基曾和马其顿结盟,罗马在主要对付迦太基时,还要对付马其顿,最终马其顿还是被罗马收拾了。但罗马给了马其顿相对迦太基很大的宽容。不仅给“自由”还免税,并用赛会的方式收买人心。罗马的战略战术是相当成功的,凸显出罗马人善于学习、善于总结经验教训,还有政策的灵活性。

  • cuijianchun_ax

    斯奇皮奥即大西庇阿。

  • 瑞师兄

    西庇阿

  • Qiang_da

  • 普洱幺幺

    弱弱的问一下,马其顿方阵和日后各国检阅军队是方形阵列有关系吗有知道的小伙伴吗

  • 听友195378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