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和惠子又“吵”起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庄子和惠子又“吵”起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00:00
09:26

庄子和惠子又“吵”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呢?这个故事选自《庄子.德充符》。

原文如下:

     惠子谓庄子曰:“人故无情乎?”

     庄子曰:“然。”

     惠子曰:“人而无情,何以谓之人?”

     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恶得不谓之人?”

     惠子曰:“既谓之人,恶得无情?”

     庄子曰:“是非吾所谓情也,吾无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

     惠子曰:“不益生,何以有其身?”

     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无以好恶内伤其身。今子外乎子神,劳乎子之精,倚树而吟,据槁梧而暝。天选子之形,子以坚白鸣。”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山野小童

    我已经听了6遍了,还是听不够

    十八无 回复 @山野小童: 感谢光珠老师支持,庄子故事耐读,十八无每读一遍感受都不同。

  • 小泉_n5

    听了那么多期,我想说的是,庄子可能自己也没发现自己的观点是矛盾的。他提倡顺应自然之道,却让人放弃欲望,这就是矛盾点。人的天性是有动物性,追逐名利犹如飞蛾扑火,但那也是命,遵循本心不应该才是顺应自然之道吗?人各有命,就如他说孔子宣扬礼乐,是一种生命的枷锁,为何不觉得放弃世俗名利追寻生命长久也是一种枷锁?所以我认为,遵循本心随波逐流,才是真正的自然之道。庄子可以追求生命之道,那孔子也可以追求宣德治世,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这个世界才完整。

    十八无 回复 @小泉_n5: 您好,您做出这样的结论,十八无在反思,自己之前的讲解,是不是还不够透彻清晰。客观地说,庄子的思想没有自相矛盾,是我们的理解还有偏差。“顺应自然”,在《庄子》一书中,很多时候是顺应万物的自然本性,即便是这样讲,也容易产生误解。再通俗一点讲,就是顺应万物的生长规律和生命规律。比如鲁侯养鸟,顺应鸟的本性,就是顺应鸟的生活习性和生长特点,远离人群和噪音,生活在树林或者旷野。对应到人的话,顺应人的本性,就是顺应人的生命规律,比如多运动,少熬夜,不要过度劳累,不要忧思极虑,不要过度悲伤,不要过度纵欲等,这样是有利于生命和健康的。但顺应人的本性并不是顺应本心,比如,从人的本心或者“本性”讲,好吃懒做,

  • 承影御风

    十八无这集解读的特别好

    十八无 回复 @承影御风: 感谢您的支持

  • 中国行_th

    把复杂的事简单化,这就是高明。

    十八无 回复 @中国行_th:

  • 听友227024219

    四大皆空 庄子真是中国第一才子 南华真人

    十八无 回复 @听友227024219: 这个十八无严重同意

  • 星星之火8088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依他起性,结果带来遍计所执,但生命本源却是圆成实性。

    十八无 回复 @星星之火8088:

  • Han海风

    多更新点吧,不够我们听

    十八无 回复 @Han海风: 收到啦,最近几个专辑一起更,欢迎多多围观新专辑

  • 1301059zmdz

    庄子与其说的是无情 不如说是无欲

    十八无 回复 @1301059zmdz: 您说的一针见血,这里的无情,就是不要因为自己的感情好恶而给生命增加负担。其实质就是“无欲”。

  • 听友237019514

    哪些是生命必需的,哪些是生命里多余的,对每个人来说,真的是不好分和不易分啊。

    十八无 回复 @听友237019514: 确实是这样,正因为难以拿捏,所以人很容易被欲望主宰。其实,究竟该怎么拿捏,也取决于自己的欲望。

  • 兰若心理

    身外之物,可以维持生命,但不是生命的核心。

    十八无 回复 @兰若心理: 说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