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你被“波士顿倾茶事件”骗了吗?

【读书】你被“波士顿倾茶事件”骗了吗?

00:00
11:00

前些年,有一个很流行的理论叫“麦当劳理论”。讲的是对于任何两个国家,只要他们的国内有麦当劳开张,之后彼此就再没有发生过战争。换句话来说,一个国家与国际贸易的联系日益紧密,并因此提高了自己的生活水平时,麦当劳的门店也自然就出现。这个时候,双方如果发生战争,付出的代价太高昂了,所以战争不划算。


但假如你拉长时间看,就会发现经济贸易依存加大,并不会获得战争的豁免权。比如一战时期的德国和二战时期日本,之所以扩大殖民地,都是为了争夺更多原料与势力范围。也许旧的形式的战争没有了,新的战争会不会来?比如贸易战。


今天分享的书名是《千年贸易战争史》,本书是由深耕历史研究多年的彭波和施诚老师联合编纂,书的副标题是贸易冲突与大国兴衰,在这本书中,我们能在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中重新发现隐藏着的对外贸易因素。当你在看到一起历史事件的问题时,你会发现其实是一道政治题,当你以为它是一道政治题的同时,你会发现它还能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现在就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历史背后的暗流汹涌吧。


1


在我们所学的历史中,波士顿倾茶事件赫赫有名。历史教材中会把这起事件看作反抗英国暴政的一次正义的行动,人们也会经常这样说如果没有波士顿倾茶事件的发生,可能就没有之后“民主灯塔国”——美国的建立。


而在《千年贸易战争史》中,波士顿倾茶事件的背后隐藏着什么矛盾呢?


对于波士顿倾茶事件我们还需要追溯到英国的七年战争17561763年的七年战争是以英法为代表的欧洲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大规模战争。


先不提这次战争的结果,但是战争费钱是不争的事实。英国为此承担了高额的负债,有多高呢?平均每个英国人负债是当时法国人负债的5倍。为了缓解债务,英国政府决定将三分之一的负债转嫁到北美殖民地居民头上。于是先后出台了《糖税法案》、《茶税法案》和《印花税法案》等多项经济控制法案增加税收。


但是,矛盾来了,曾经的北美殖民地一直处于不纳税的状态下,所以三个法案带来的是巨大的反抗。英国政府在一番谈判妥协中,最后决定留下茶税。


为什么留下茶税呢?因为在这三项税收中,茶有巨大的利益。据调查,在当时北美人民喝茶已成常态,当时每年北美殖民地进口茶叶已经达到100万磅,大部分为走私茶,占比高达十分之九。


而英国在当时通过了《救济东印度公司条例》,这个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可以垄断北美殖民地的茶叶运销,价格比走私茶叶便宜一半,北美人可以获得比往常便宜一半的茶叶,而且是正规的可以在明面上叫卖的茶。这样看起来是不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也没有损害百姓的利益呀?为什么会出现之后倾茶事件中所谓的愤怒抵抗呢?


因为,在北美殖民地幕后的资本家和茶叶走私犯受到了重大的利益损失。


他们很快采取行动。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谴责英国政府通过茶税让利的方法,让人们接受,进而干涉北美征税和立法。二是宣扬有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垄断行为先例,以后还会有更多行业被垄断。


不出所料,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发生了。当时有60个人化妆成印第安人上了茶船,将英国东印度公司船上的三百多箱茶叶倾倒入海。后来的后来,一些历史研究人员认为,事件中的60自由之子其实是被雇来的人。更通俗一点说,就是茶叶走私集团,这个茶叶走私的组织当然也包括其他的地方利益集团,类似于中国古代社会动荡时期的地方豪强。他们为了维护茶叶走私的利益,花钱雇人,或者怂恿一些愤青闹事,破坏正常的茶叶贸易而折腾出来的,目的就是要激怒英国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由此看来,美国发动独立战争的理由之一是英国的赋税太高,但这可能与民主无关,与自由也无关,虽然最后还是被宣传成“民主自由”的伟大事业。


2


书中还为我们重新解读了拿破仑兵败莫斯科之谜。拿破仑在位时期,为了与英国争霸,在德国柏林颁布了“大陆封锁令”,对英国发动了名为“大陆封锁”的贸易战,力图切断英国与世界的贸易联系。这与美国试图在全世界封锁中国发展的策略如出一辙。


当时的法国经济实力有限,不能充分代替英国供应沙俄必需品,并且收购沙俄的木材、大麻、油脂等物资。大陆封锁使得沙俄的经济陷入困境,所以俄国对拿破仑推行的“大陆封锁”政策阳奉阴违。拿破仑为了加强“大陆封锁”,并惩罚沙俄对“大陆封锁”政策的背叛,1812年,拿破仑远征沙俄,但他在莫斯科撤退时却几乎全军覆没。以往的历史学家是从军事的角度分析的,认为俄国的战略纵深使得战线拉得过于漫长,俄国冬天又太过于寒冷,法国士兵水土不服,最终导致了远征的失败。


在《千年贸易战争史》中,我们能看到贸易对于决定这场欧洲命运战役的影响,假如拿破仑在军事指挥上称得上“天下无双”,那么在贸易政策的制定上可谓是是“人菜瘾大”了。


事实上,“大陆封锁”已经影响到法国的工业生产。拿破仑军队之所以缺少御寒的冬衣以及其他物资,是因为法国当时的工业已经没有办法生产出足够的质量好的冬衣了,大量的原材料是来自海外的,而“大陆封锁”损害了原材料的供应。书中提到了一个小细节,当时在沙俄的严寒下,法军冬衣的纽扣非常容易掉落,可想而知,当时法军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战斗力了。


3


在这本书中,作者同样重塑了我们对“鸦片战争”的认识。说到屈辱的近代史,“落后就会挨打”这句话就一定会被提起来。那么,为什么百年前的中国落后于世界呢?分析起来比较复杂,但大家都公认“清朝闭关锁国”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清政府腐朽保守,拒绝和世界交流,直到鸦片战争被坚船利炮打开国门,鸦片贸易客观上改良了中国政治”,这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近代史叙事。


然而,史实真的是这样吗?


在《千年贸易战争史》中,作者推翻了我们习以为常的认知,揭露了历史的真相:


首先,中国从未拒绝和外界交往。相反,我们还是贸易全球化的重要推手之一。举个例子,中国作为货币消耗掉的白银,也是不断从域外流入的。宋元之后,白银需求持续增加。问题是,中国并不是产银国,大量的白银都是从哪儿来的呢?主要依赖于从美洲的进口,当时中国是世界白银最大的流入地。


再说出口。很少有人知道,在前面讲到的“波士顿倾茶事件”中,这些倾倒的茶叶,全部来自中国南方。当时抗议者们一共倒了340箱茶叶,其中有240箱福建武夷红茶,60箱松萝,15箱工夫红茶、15箱熙春和10箱正山小种。据考证,这些茶叶在运到波士顿之前,已经在伦敦的库房里囤积了两三年。可见中国与世界一直相互连接,全球贸易的流动从未停止。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误解,人们普遍认为清代可以经商的港口非常少,只有那么几个,比如江海关就是太仓、云台山或松江,浙海关就是宁波。实际上,这些城市或港口不过是省级总关所在地而已。其实江海关一开始有24个港口,浙海关原来有15个港口,鸦片战争前后,浙海关扩大管辖范围,合计全省海关有7大口,11小口,15旁口及1厅。


那么中国“闭关锁国”的形象是怎么流行起来的呢?作者也告诉了我们答案。“闭关锁国”的说法,其实跟英国的重商主义政策有关,而且主要是鸦片贩子叫出来的。欧美国家占据着国际主流话语权,总是出于维护自己利益的目的,不断歪曲历史,包括他国的历史,当然也包括中国的历史。


4


《千年贸易战争史》其实有着非常真诚的现实关怀,透过千年贸易战争背后的利益角逐的视角,可能更容易让我们理解今天的一些大国奇怪的“发言”与“操作”,同时也可以重新理解今天所看上去习以为常的国家贸易往来。《千年贸易战争》中对于世界贸易、全球经济细致入微、色彩斑斓的描绘,为我们更理解今日身处的全球化世界,开启了新的多元探讨的视角。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Freedom_n81

    没有严格的历史考据 上来就乱说,你这自信是哪来的

  • 北望_长安

    这是读书分享,是作者观点,不是吴老师啊

  • 未青39

    吴晓波老师,这期节目说啥,发出前可听过?

  • JackWang_0f

    晕,俺们中国人自己都承认我们在清代闭关锁国了,你瞎bb啥?只能说英国人拿了个真实依据,做了个恶文章。

  • 缘来__缘起

    这个声音是谁?

  • 浪子中华

    居然你也是这样的晓波

  • 缘来__缘起

    货币战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