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太高租房难,曾国藩比你还难!

房价太高租房难,曾国藩比你还难!

00:00
11:59

房价太高租房难,曾国藩比你还难!


现代人的生活,买房是一个困难的话题,因为所有生活成本中,房价总是最高的一个。这一问题,不仅现代人要面对,古代人也同样绕不过去。


比如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白漂泊一生,就从来没买过房;杜甫买不起好房子而只能盖茅屋,结果还被秋风所破,由此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感叹;作为诗坛后辈,白居易刚到长安时,结果被前辈拿他的名字打趣,“长安居,大不易。”后来的事实证明,在京城生活确实很艰难,所以白居易写了这样一首诗:


“游宦京都二十春,贫中无处可安贫。长羡蜗牛犹有舍,不如硕鼠解藏身。”


由此可见,大城市里的“蜗居”生活,早在白居易那会就已经开始了。


在京城里安身立命,古代不容易,现代不容易,近代也不容易。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圣人”的曾国藩,就是其中一例。曾国藩老家湖南,出生于普通的耕读家庭。道光十八年,曾国藩得中进士并拨入翰林院深造。两年以后,曾国藩被任命为翰林院检讨。那翰林院检讨是多大的官呢?不大,不过是从七品的小京官。


清朝官员的俸禄很低,按规定,清朝一品官的全年俸禄180两银子;到七品官,就只有45两了。雍正搞“养廉银”制度的时候呢,大大提高了地方官员的收入,但对于京官,因为本身办公费不高,所以没有养廉银而只实行“恩俸”。所谓“恩俸”,就是在原来俸禄的基础上加倍,比如曾国藩之前俸禄为45两,加恩俸的话就有90两的收入了。


京官还有一点和地方官不同,那就是京官有禄米。按规定,京官每正俸一两配发禄米一斛,也就是说,曾国藩正俸45两,配发禄米45斛。那么,这45斛禄米值多少钱呢,大概30两银子左右。这样算下来,初入官场的曾国藩,他一年总收入大概在120两银子左右。


此外,京官还有数目不等的“公费”,但数额极低,一品大员每月不过5两银子,从七品翰林公费一两半,一年能拿到手的大概 10两。加上这项,曾国藩全年收入在130两左右。


收入问题先放一边,这里说说曾国藩的衣食住行。外省人到京城做官,首先遇到的是住房问题。遗憾的是,清朝京官在这问题上没有什么优势,他们既没公房也没住房津贴之类,要么自己买房,要么只能租房。由于当时京城房价高,加上做官的流动性又比较大,所以多数人尤其是刚入职的新官员通常选择租房。


据研究,清朝京官租房大多集中于宣南,也就是现在的宣武门外一带。最开始,曾国藩暂住于宣武区椿树胡同的长沙会馆,不久,因为家眷还有弟弟曾国潢、曾国荃、曾国华陆续来京,曾国藩不得不寻找一处较大的宅院。道光二十年十二月,曾国藩在骡马市大街北的棉花六条胡同租了一处四合院,全年租金67两白银。这样一个独门独院的四合院,租金着实不低,几乎接近他全年薪俸的一半了。


道光二十一年七月,同为京官的老乡王继贤前来拜访曾国藩。王继贤是京城知名的“风水大师”,他一进门,左右打量了一下,就连说此地风水不好,吓得曾国藩连忙另外找房,最后在菜市口绳匠胡同找到了一个更大的四合院。这个四合院比之前的宽敞大气,但租金也翻了一倍多,一年要160两白银,比他全年收入都要高。[①]


据粗略统计,晚清时期的普通京官,每年租房、雇车马、雇佣仆人还有一般性日常开支等全部包括在内,最低开支大约在100两银子,不能再少了。具体到曾国藩身上,以道光二十一年为例,他全年薪俸加起来不过130两白银,花销却高达620两,两者相抵,一年亏空490两。那么,除了租房外,曾国藩的钱都花在了什么地方呢?


大体而言,清朝京官的开支主要有四个方面,其中的一个大头是社交应酬。清朝时期,京官的工作量不大,生活比较清闲,但正因为清闲,所以社交活动特别多。比如亲朋好友、上级、同乡之类,遇上谁家生日节庆、红白喜事乃至生孩子等等,样样都得随礼。此外,朋友间的相互来往,请客吃饭肯定少不了。曾国藩也算一个喜欢交往的人,朋友很多,社交开支也不少。比如道光二十一年,曾国藩用在社交上的随礼就高达70两银子,而他自己请客吃饭也用了40两银子。这两项一加,就已经110两银子,接近他一年的俸禄了。


然而,对于官员来说,社交这种事不参与不行。如时人所说,京官聚宴习以为常,“若不赴席、不宴客,即不列于人数”。这就是说,京官之间请客吃饭是稀松平常的事,如果别人请你你不去,或者人家请了你不回请,那时间长了,名声坏了,这个交际圈子就没你这个人了,以后遇到什么事,也不会有人想起你了。


清朝京官的另一项开支是置装费,尤其对曾国藩这种初入官场的人来说,更是如此。清朝的官服,不是免费配发,而需要官员自己去买,这一年四季,官服都不一样,而且衣料都很昂贵,费用不低。作为新官员,曾国藩在道光二十一年就花了近500两银子置装,光帽子就买了11顶,什么大呢冬帽、小呢小帽、大毛冬帽、小毛冬帽、皮缝帽等等,这就得花去几十两银子。


或许有人要问,曾国藩不是一向节约简朴吗,那他为什么要买这么多的帽子、衣服呢?这话倒也没错,但您要知道,清朝官场是讲规矩的,不管衣服还是帽子乃至官靴,都有严格的要求,曾国藩又是一个守规矩的人,他能不按规矩办事吗?为人节俭固然重要,但在官派威仪上,曾国藩却决不含糊。这初次置装花了500两银子,还算是节约的,如果奢侈一点的话,1000两都打不住。而且,曾国藩也确实节约,比如有几件名贵的官服,平时都是放在衣橱里好好保管,只在重大庆典时才拿出来穿用。所以,用了三十年,依如光亮如新。


交际费、置装费之外,还有交通费也不少花钱。清朝时期,京城的道路都是土路和石子路,行走十分不便。曾国藩好歹也是个七品官,他不能天天走路上班,一旦碰上刮风下雨天,又赶上皇帝召见之类,那弄得满身是泥,成何体统!由此,京城官员多数是选择乘轿、骑马或坐骡车出行,但这三样,没一样是便宜的。


比如说乘轿子,轿子的费用除外,还得养几个轿夫,那一年的费用绝不是小数目。即便坐车,费用也不少。当时的很多中下级京官买不起车,只能经常雇车。最穷困的官员,连车也不雇,比如“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他上班路程很远,但因为无钱坐车,所以平时都走路,“惟雨天路太烂时,偶一坐车”。这个算是十分有吃苦的精神了。至于初入官场的曾国藩,轿子是买不起的,骡车也买不起,只能隔三差五的雇车,但即便这样,在道光二十一年,也用去50两银子。


除了以上三种开支外,家庭的日常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也是必不可少的。曾国藩做官不久,妻儿老小也一同来京,后面又添了几个子女,加上几个弟弟来京读书,外加雇佣仆人的费用,这些都不是小数。此外,曾国藩爱好读书写字,笔墨纸砚和各种买书的费用自是不少。


那有人就要问了,曾国藩的开支这么大,就他那点收入,怎么对付过去的呢?据记载,曾国藩在进京当官时,从家里带上一笔银子,数额在1500两白银。这笔钱,是曾国藩通过“拜客”的方式筹来的。所谓“拜客”,说白了就是“打秋风”。按当时的规矩,出去做官了,要拜访各处本家、本地知县知州,或者有钱朋友,这种相当于收取“贺礼”,也是希望日后彼此有个照应。


俸禄之外,京官还有另外一些收入,比如外地官员送的“冰敬”、“炭敬”,另外就是京官特有的“印结银”之类[②]。此外,曾国藩当过乡试正考官等差使,应该也有一些外快。当然,曾国藩在京期间学做圣人,他“立誓不靠做官发财”,所以这块收入究竟有多少,也不得而知。但根据曾国藩自己披露的,他在咸丰二年离开北京的时候、结束11年的京官生涯时,还欠了1000多两银子,直到他做两江总督时才还清,可见他还是十分清廉的。[③]





[①]曾国藩在家书中说:“屋甚好,共十八间,每月房租京钱二十千文。前在棉花胡同,房甚逼仄,此时房屋爽垲,气象轩敞。”不过账簿中,曾国藩记载的实际房租数为十千文,折合一年租金80两出头。



[②] 印结银,指有人进京捐官时,需同乡京官做保而缴纳的保证金。这笔钱通常由本省京官瓜分,数额不小。



[③] 参考:张宏杰:《给曾国藩算算账:一个清代高官的收与支》,中华书局2015年版。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默默的羽毛

    清 贪官 是低工资逼出来的 工资低到 不够基本生存啊 宋 是以高薪养廉 不过 高薪也只养官 不养吏 以至出现 阎王好见 小鬼难缠的现象

  • 小小小梅1209

    跟着温太医涨知识了

  • 雪群1209

    又来学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