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宫商角徵羽,音韵正人心

41. 宫商角徵羽,音韵正人心

00:00
19:19


“听其乐便知其德”,舜帝以揖让得天下,《韶》乐所流露出的德风坦然祥和、尽善尽美;武王伐纣得天下,深受孔子孟子的称扬,《武》乐极美的德风里流露出杀伐之气。古人以礼乐治国、以乐感化人心、以正乐纠正人心。

3.23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3.24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3.25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3.26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子语鲁大师乐,大师是鲁国的一个乐官,管理整个鲁国的乐的最高的指导人。那这位大师,当时他为了要深入这个乐的意境,把自己的眼睛弄瞎了,那以便于让他的这个耳根,更加的灵敏,是一个为音乐而牺牲的人啦。那他在乐的造诣确也非常的高,孔子告诉鲁国的乐官,有关作乐的道理。说,乐其可知也,说演奏一首好乐曲的次序您可知道吗?讲这个话哦,是要相当有内涵才有办法讲这个话啦。就好像我去找张大千说,绘画的道理您可知道吗?各位,我若讲这个话你会觉得,我是不是太狂妄了?但我如果内在没有相当的程度,我敢讲这个话吗?恐怕是不敢的啦!那我们就知道说,孔了他也有做了《礼经》嘛!你就知道说这个是不简单的人物啦。那么现在孔子就来跟鲁大师说,做一个乐的道理。


始作,翕如也。“翕是合起来的意思,说乐曲一开始,这个五音开始演奏,声音呢都像是还没有完全放开似的,好像还有一个东西把它闷住似的,还没有完全发挥开来,一开始的时候是这样的意境。


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这个从之是放开来的意思,开始畅达的时候。这个纯如也的是和谐的意思,就是宫商角徵羽非常和谐,配在一块呢,感觉一点都不唐突。皦如也,这个是明白,它的节次分明。绎如也,“绎”是余音袅袅,相续不断的意思。大概是说五音继发之后,刚开始好像闷住了还没放开,那么放纵尽其音声,去尽情的演奏的时候呢,每个音符是那么样的和谐如一,每个音节是那么样的明白清晰。到了乐曲的终了,依然是余音袅袅,意犹未尽。这个便是一首完美的曲子,它的一个节奏的安排,这个就好像我们常常写作文的都知道,基本作文的组合就是起承转和,有没有?大概一个乐曲它也有一个不变的一个次序在。


古人以礼乐治国,因为乐能够感化人心。即使是现代人,你也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听一首不同曲风的曲子,只要这个曲子一放的时候,那个气氛就来了。如果我们需要比较兴奋的气氛,那我们只要放两首兴奋的曲子,待会儿气氛就有了。如果我们要安宁的气氛,安宁的曲子一放,待会儿气氛也就有了,对不对?乐啊,感人至深,对人的情绪、情性影响至大。因此呢,孔子借机会与鲁国的大师来探讨这个乐礼,为什么要这样讲呢?因为乐礼要正了,人心能不能正,有很大的关系。鲁大师既然是主掌鲁国的一个乐道,自自然然来跟他探讨是最为必要的事情。他的目的,是希望大师能够继续保持先王正乐的古风,去掉那些邪僻淫荡的邪音来救正天下的人心。其实他不是一个主管乐的人,他为什么斗胆去跟一个主管乐的人来探讨乐道,而且去探讨的时候,是一个举国皆知最顶尖的一号人物?为什么敢跟他探讨?因为他内在对这个乐也有很深邃了解的部分。


这一段文意虽然浅短,但仔细的想想,敢与主宰一国乐道的乐师去谈论乐礼,其胸中对于乐道的深入,又是何等的见识。就像孔子能为《易经》做十翼,这个看起来很简单吗?仔细想想,若非对于《易经》的理气象数都能够掌握得分毫不差,否则要如何下手写十翼呢?这十翼就是《易经》的十篇的补述。孔子本身这个学易呀,他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他从很年轻就开始学,然后读一直读,读到《易经》竹简的那个绳子都断了三次,那就知道他多认真,对不对?到融会贯通才敢下手来写十翼。


孔子能够做《乐经》,那吾人虽未见《乐经》之美,但仔细想想,若非对于音韵五行与人心的关系了若指掌,那又如何能够做《乐经》呢,对不对?诗、书、易、礼、乐、春秋嘛,他能够编《乐经》,那你可想孔子是何等人也。孔子能够删《诗》《书》,能够做《春秋》,能够教人礼门义路,能够治世,能出世,能指示天人合一之正路,能在乱世中明哲保身,这最为可贵的。在那个乱世,他周游列国一辈子,他没有见杀,对不对?全身而退,所以孔子是何许人也!所以无怪乎后世以“至圣”来相称。古人也讲,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呀!如果没有生孔子,那万古很多的人伦义理没有办法伸张开来的。那这些人伦义理记录在哪里呢?就在《论语》里面。古人讲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有没有?其实很多义理是重复的,只要半部读完了呢,治天下的理也差不多了然于胸了。


仪封人请见,曰,“仪”是魏国的一个县名。“封人”是管封疆的人叫封人。孔子周游列国,到魏国了,有一个仪县管封疆的人,就是在边疆看管疆界的人,想要请见孔子。说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这个封人呢,想要见孔子,可想见孔子之前,前面一定有一些弟子拦着啊,对不对?然后他就跟这些弟子说,凡有圣德的君子到我这个仪县这来,我没有不求见的。可见得这个人向道的心强不强?也很强的。说请让我拜见孔子好吗?意思是这样。从者见之,这个随从的弟子啊,便允许仪的封人去求见孔子。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这个“丧”是丧失了正道的意思,不是丧失官位,丧失正道。封人跟孔子会见相谈甚欢,那谈什么呢?这里没有记录,不过谈完出来,他对孔子的随从弟子感叹地说啊,说“二三子何患于丧乎?”诸位啊,“二三子”就是你们几个,你们这些弟子。说诸位何必为了正道的丧亡而发愁呢?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木铎”是什么呢?金属制的一个大铃子,铃子里面可以摇动的那个铃舌,是用木头做的,也就是木头跟金属相碰会发出声音的铃子,这种东西叫木铎。什么时候用呢?古时候每岁,每年的早春,宣令之官,宣扬政府的政策的那个官,揖着木铎,在这个路上走,边走边说,什么什么政令,什么什么政令,以文教的意思啦。看到木铎这两个字,都跟政令有关,也跟文教有关。


那这段是说什么呢?说天下丧失正道已经很久很久了呀,到了这个东周啊,从西周一开始比较有道,西周末期就没道了,然后进入东周是天下大乱。几百年来,丧失正道很久了呀,我看此刻老天正要以夫子为木铎,来宣扬出正道是什么,来叫醒天下的众生。他跟他谈了一席话之后,发出这样的感叹,说道就在这个人的身上,你们不要愁,尽管让你们的师父去展现他的言行,把他的言行都留下来,这些言论留下来以后做成书,就可以叫醒无数的天下人了。


各位来看啦,从孔子到现在,中间还经过什么?很多很多朝代,对不对?有时候这个儒家的学说很兴盛,有时候却很凋亡,对不对?在近代啊,清朝的末年,民国的初年,也发生过很多类似的事。还有我们现在的人对于古代儒学视为迂腐,然后也把它丢弃在一旁很久,可是呢,到现在这几年,又开始儒家的学说又盛兴,对不对?大陆的又有一些学者开始翻译《论语》,然后呢,日本也有孔庙,美国也有孔庙,全世界各地尊奉孔子为世界的圣人。正理就是正理,不会因为一时的误解而消亡。所以呢,天要以孔子为木铎,学问就在这个《论语》呀,《十翼》呀,还有曾子啦,子思他们的学说里面,来叫醒天下众生。


凡事物极必反,一治一乱,相续不断。自古都是一样的,天下不可能永远无道。那既然天下无道已经那么久了,必有一位君子会出现,来救治乱世。古代的圣贤不断的观察过去呀,天下治乱,一治一乱,每五百年到七百年之间必出一个大圣人啦,孔子也就是这样年代之下所诞生的一个救世的圣人。而乱事多群小,君子必然不能够见容于群小,各位对不对?乱世就是很多群小,那个群小就是会嫉妒心的,会排挤人的,会营小人私利的。


看到一个磊磊落落的君子,然后呢,堂而皇之,深得百姓的心,那会不会讨厌这个人?会的呀!小人专门讨厌君子。因此呢,势必招逢乱世中的种种不如意,到处受到排挤,但却也能够得到仪封人,这种君子的相知相惜。夫子虽然失义于当时啊,但却在周游列国的困境中,开万世师表之模范,立万世众生之根基。虽是当时之不幸啊,但却是后世的万幸。当时还不能够完全见容他,实在是他们的错失啦。后世可以有更多的子民来欣赏到孔子的气节、德性,所以有的时候我们大道在推广哦,一时推不开呀,千万别气馁,只管持好你的道,勇往直前就对了。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这个哦,是舜帝的时候的乐曲的曲名,那为什么会有这个韶乐呢?古代的王者功成就作乐,以崇表德天下之功德,让君臣共乐的一个乐。这意思是说,孔子听完舜的韶乐,就评论说,韶乐所流露出来的德风真是非常的美啊,而且是美到了极点,叫尽善。尽善就是这么美,美到了极点。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这个啊,是武王得天下时,所作的乐曲的乐名。他听完了武王的这个曲,就评论说,武王的乐所流露出来的德风啊,也是极美的,但是没有美到极点。古代的乐王功成而作乐以记之,那此乐必与其德相符,故听其乐便知其德。武王当时因不得不兴杀伐而有天下,武王伐纣嘛,对不对?没有伐纣无法得天下,其乐演奏起来就有杀伐之声,故未有尽善尽美。舜呢,舜是以揖让而有天下,而天下大治。其内心泰然祥和,故其乐得以尽善尽美啊。武王的乐里面一定有一种表现他的攻击的气氛在里面,而那个气势也有一点杀伐啦,对不对?然而武王伐纣啊,深受孔子、孟子的称扬,那孔子在《周易》革卦彖传中,里面说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这是在《易经》里面彖辞里面所说的。从这段话里面,你就知道说,孔子对于武王的革命是持赞许的态度还是批评的态度?是赞许的。主证孔子所说未尽善之意,是指武王所面临的时世,不得不去兴杀伐,“未尽善”而非指武王的德有所不足。


换个立场说,如果武王处在舜的年代,那舜处在武王的地位,那舜会不会兴杀伐?照样要兴杀伐。这样懂意思吗?所以他的时代未尽善尽美。像舜那样的年代,那就尽善尽美。天下为公啦。听一个乐就可以了解当时的民风,当时的政治,那对于内心的变化若没有非常清晰、了如指掌的话,那也就没有这个功力啦。


说起这个韶乐,韶乐当时鲁国的大师在的时候,有一个诸侯,硬要听听古代的韶乐长什么样。因为韶乐是必须王道的这个帝王在世才可以奏,进入霸道就不能奏了。那个乐师一再的谏主说:“虽然我会弹韶乐,但请勿演奏,因为现在的气没有王道来相合,不能奏这个乐。这个诸侯不信,硬要让他奏,他就奏起来。一开始奏还好,奏到一半的时候飞沙走石,天都黑了,然后那个诸侯急叫那个太师赶快停!赶快停!才停下来。这就是气不和硬要相击啊!所以你就知道说,韶乐也不是我们普普通通这样的乱世,可以去演奏的。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孔子说,居上位的人对于属下若不能够宽怀大量,行礼的时候若不能敬上诚敬的心意,面对丧事的时候若没有哀痛的心思,吾何以观之哉?那么还可以有什么可以让人去崇仰、尊敬的呢?该表现的气节,在那一个该表现的点上却表现不出来,那到底我们要跟这个人要学什么呢?礼数周全虽然是重要,但若一个人徒具外表的礼数,内心却完全没有一点点的诚恳的存心,那么礼数再怎么周全,那又有什么值得效法跟学习的呢?在战国列强的时代,大小官吏虽然是礼节繁冗周全,礼节最周全的时代就是战国时代了,可是人心最崩丧、最诡诈,那也是那个年代,对不对?但是多数呢,这一些繁冗的礼数多半是表面的虚文而已。好比丧礼,虽然办得极为奢华,但却毫无尊敬跟哀痛的意思,那这个便失去了根本。夫子呢,每次看到这么许多虚伪的场面,不忍见之。所以才用这句话发了这个感叹,那也警醒了很多的读书人说,这个学问也好,待人处事也好,要记得要从我们内心出发,从内心骨子里来出发。各位,现在电视上面可以看得到,很多黑道过世了,那个排场很大很大对不对?各地的黑道都来聚会,然后你就发现他们来这边干吗?就比角头啦,看看谁穿黑色衣服的人来得多,有没有?然后看看下一个谁老大谁老二,其实他们所专注这些,并不是来致哀的啦。


这个八佾第三全篇,都在发挥“礼”的真意。几乎这一篇都在谈礼,像刚刚最后一段感叹,“礼”应该是内心的事还是外在的事啊?是内心的事,这个意思。礼是将道德仁义发现于外,让它又变成有条文、有方式可以行持的具体方式。例如一个国家的宪法,就是该国的大礼所在啦,这个就是礼呀,看得到可以实行,有了这一些具体的条文便容易实行。因此在乱世要推行大道,便要以推行最末端的礼为第一要务。推行大道并不是推行最幽深的,而是要从百姓看得懂的那一端来开始做,那这也不表示是虚文,这个虚文正要以内心相应,有学问的人会这样做,它就不是虚文。那这个便是孔子为什么不多谈“道”,而谈“礼”的原因。


而礼的第一要务就是在正名上面,正了我们的名分。例如一个国家的行政体制,每个名位的职权皆有一定的范围,若是名分不正便会争权夺利,国家呢,一定会乱。因此呢,治乱世必先正名,那名一正便有了礼,对不对?礼就是因为正名之后的产物啦。名不正便无体制、无法统,好比鲁国的三家,下面有三个卿大夫,以大夫而妄用天子穆穆之礼乐。本来这个礼乐只有天子朝堂可以用,他们把它移到他们大夫的庙里面就用,进而演变成最后开始窃权祸国之乱,这个都是名分不正之故。因此呢,孔子提倡尊君为要,然而尊君更是以尊重国家体制之大全为要,而非教大家去给一个人做奴隶,这个根本也是倡礼者所应当知道的。


体制,体制定订下来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尊重这个体制。而国君只是体制里面的代表人,我们为国君尽忠,其实是为谁尽忠啊?为这个整个国家的体制,为了确保国家的体制,才能够让国家更安稳、更安全、更发达,是为了这个原因。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阳春三月sll

    虽然我购买了这些音频文件,但,老师有些错字,让我觉得失望😔,比如惴惴不安,读成chuaichuai不安

    曾墨冉 回复 @阳春三月sll: 或许错字是为了锻炼你的宽容心呢

  • 江湖有少侠

    孔子为什么少提“道”,而说“礼”。 原来要普正人心,让人人都看得懂,走得近,必从这儿开始!

  • 秋玉15973706glp

    天下无道久矣,然而道并没有消失,只是让圣人来重新为大家宣讲,我们不必为一时的无道而气馁,而应坚信夫子宣讲的 ,恰似修身治国的良药,只有人人都来完善自己,才不负修行的要旨

  • 顺其自然_心如明镜

    论语读了这么多年,听张老师的版本,很多地方豁然开朗,可谓今世之木铎,传扬传统文化

  • 静坐的小丸子

    由衷地佩服孔子,不能小看《论语》的每一句话,好好学《论语》,踏实地践行在生活中

  • 静坐的小丸子

    孔子何许人也? 孔子能为《易经》做十翼,做《乐经》,仔细想想若非对于音韵五行与人心的关系了若指掌,那又如何能够做《乐经》呢,对不对?孔子能够删《诗》《书》,能够做《春秋》,能够教人礼门易路,能够治世,能出世,能指示天人合一之正路,能在乱世中明哲保身,这最为可贵的。 古人也讲,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如果没有生孔子,那万古很多的人伦义理没有办法伸张开来的。那这些人伦义理记录在哪里呢?就在《论语》里面。  

  • 言观观言

    感恩!

    言观观言 回复 @言观观言: 20210203

  • 海霞8958

    乐礼可以正人心。

  • 夭如也

  • 梦唤真诚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八佾3.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