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一切市场的人 11

战胜一切市场的人 11

00:00
09:36

11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继续做客老齐的读书圈,今天我们继续来讲这本书,战胜一切市场的人,量化策略这个东西,就跟圣斗士的拳法一样,用的多了,他就不灵了。他们当时设计的做空热门,做多冷门的策略,后来由于摩根士丹利的天量资金,而变得利润大幅降低。而摩根史丹利最后自己也放弃了这个策略,原来的大摩团队中的统计套利主管大卫肖,也就辞职,投奔了作者。不过这次作者,并没有给他提供特别好的支持,就给了他1000万美元,开发新策略,没干多久,作者就放弃了,而大卫肖则找到了其他的投资人,还创办了一家当时华尔街最成功的分析公司,2014年这个大卫肖可不得了了,登上了福布斯排行榜,身价38亿美元。而在他当年招聘了一个金融工程师,叫做杰夫贝索斯,后来创办了亚马逊,成了全球首富。所以你发现,这些牛人往往都是穿成串的。彼此之间都有联系。


 


作者退休后,就用自己的系统,自己做交易,由于高度程序化了,所以基本上不用怎么费力,就能赚到钱,到了1994年,作者又开了一家小的合伙公司,叫做山脊合伙公司,还是做交易,他们的每年回报能达到18%,是同期标普500指数的2倍,而他的风险只有6.68%,收益是风险的2.73倍,在山脊运营的过程中,还发生过1998年的长期资本倒闭,以及2000年以后的互联网泡沫崩溃,而山脊的系统,都能很好的规避风险。但不得不承认,在这样一个时期内,波动率确实提高很多。甚至他们自己也对系统的表现失望,主动免除了合伙人的管理费。可见是,一段时间内,也没给大家赚到什么钱。


 


一遇到危机,市场会面临很多不确定性,比如平常很轻松得到的信贷杠杆,突然可能就终断了,或者市场管理部门,为了维持市场稳定,限制做空,叫停统计套利等等,这都会给对冲基金的操作,带来困难。大家都知道,市场狂跌的时候,就指着做空弥补损失呢,结果你突然限制做空,那么这对冲基金的亏损可就大了去了。而这些行政管控,很多时候都不可预料。这在美国其实还好,美国政府干预市场是比较少的,而在咱们这,做对冲的就得小心了。2015年就突然限制了股指期货,一下很多对冲产品,就全都裸奔了。你说因为这个造成的损失,算谁的?以前的对冲,都是国内自己的私募公募,你只能吃哑巴亏,现在放进来了很多外资对冲机构,未来你要还是这么干,估计就不好办了。


 


山脊投资的高光时刻是在98年到99年,当时他们的回报率达到72.4%,这对于对冲基金,几乎难以想象。通过统计套利赚到了4亿美元,而这一切,他们只用了6名员工,原来普林斯顿新港公司,有80人,但一共也就赚了2亿7000万,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互联网泡沫爆了,市场上的对冲基金也越来越多。所以,他们发现业绩也越来越不好做,于是就再次结束了这家公司。老齐估计作者也是赚够了,毕竟钱到了一亿美元,就只是一个数字而已。对生活已经全无意义。


 


作者再次提到了巴菲特,83年的时候,他注意到一家公司就是伯克希尔,他的股价已经从42美元,涨到了900美元,巴菲特当年的烟屁股,现在已经成了黄金雪茄,不过作者并没有因为他贵了就望而却步,他非常看好巴菲特的理念,所以在982美元的位置大笔买进,并持续加仓。现在也就是20209月中旬,伯克希尔的股价已经是32700美元了,30多年分,又翻了30多倍。后来他还碰到一个人,说是巴菲特早期合伙公司的合伙人,一听这话,作者肃然起敬,说你肯定赚翻了,至少得身价几个亿了,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在伯克希尔涨到79美元的时候,就给卖掉了。只赚了几倍,错过了300倍。


 


后来作者也定下了一个规矩,只给明白人推荐股票,那些根本就不了解交易原则,甚至根本不知道长期持有的人,他连理都不理。有一个清洁工,也是单亲妈妈,向他寻求投资建议,作者也是心软,告诉他以2500美元的价格买伯克希尔,并跟他约定,不可以擅自主张卖出。结果,没卵用,2年之后,也就是87年股灾,涨到5000多的伯克希尔突然暴跌到2600,这大姐就全都抛掉了。天王老子的他也不信了。他完美的错过了一个成为百万富翁的机会,所以,不学习,即使给你了摇钱树也没用。


 


作者说,判断伯克希尔的价值很简单,就三块,1是他公开市场持有的股票价值,2是全资子公司,看资产负债表上的增长率,3是保险,主要是浮存金价值。这些如果你都不会看,你就看巴菲特手上的现金,一旦他手上现金越来越多,就是他不看好市场了。2008年之前,巴菲特就攒了400亿美元现金,这笔钱也拖累了伯克希尔的业绩,但是等到股灾一来,巴菲特刚好用这笔钱抄底,而2020年,巴菲特手上的现金,超过了1200亿美元,而且越来越多。所以股神其实在等,第二次活久见的机会。不过最后作者也说,巴菲特的规模现在实在是太大了,所以除非市场暴跌下来,他用现金抄底,否则在市场持续上涨的过程中,他已经不太可能跑赢指数了。


 


2008年,经济衰退来袭的时候,许多对冲基金都损失惨重,因为很多对冲关系,都被恐慌给冲乱了。无数人在询问作者要不要卖出股票,卖掉基金。甚至连哈佛大学捐赠基金,也在积极的寻求资产变现。对冲基金设立的初衷是,保护投资者不受损失,但是面对金融危机,他们却平均下跌了18%,但这里面依然有做的好的,比如大奖章基金的西蒙斯,他仍然赚了25亿美元。


 


普林斯顿新港公司解散已经20年了,这20年间,全球对冲基金数量增长到了1万家,总估值2万亿美元,2008年大崩盘,给对冲基金行业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4000亿市值灰飞烟灭。业绩糟糕导致了大量的赎回,而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基金,最后竟然拒绝投资人的赎回。


 


不过,后来随着经济复苏,对冲基金也逐渐缓过来了,2015年规模已经来到了2.9万亿美元。管理费一年就是500亿美元,再加上差不多相同的业绩,又是500亿,对冲基金尽管曾经给投资者带来了惨痛的教训,但是仍然不妨碍,他们继续赚着大钱。鉴于这个情况,一些对冲基金还玩起了数字游戏来坑害投资者,比如他们做两只同等规模的对冲基金,一只基金押大,一只押小,总有一只押对的,押对的可以获得3亿美元利润,押错的损失,而他们的收费原则是,拿走利润的20%,也就是说,除了管理费之外,还要拿走6000万。而第二只亏损的基金,则不收绩效,即便摆摆高姿态,连普通的管理费也不收,其实也无所谓。两只基金总体他们盈利了很多钱。所以我们看到,一些对冲基金公司旗下,通常有很多产品,而这些产品的业绩并不一致。甚至差别还挺大的。主要就是这个考虑。赚钱的时候,分走一杯羹,亏钱的时候投资者自己负担。那么这样一个游戏,对于对冲基金来说,也是一个十分有利的策略,跟扔硬币,正面多给钱,反面少输钱差不多。数学期望肯定是正值。


 


现如今,对冲基金的成本费用非常高,基金经理收入都是几百万美元的年薪,所以只要你去搞对冲基金,都是致富的好方法,在扣除掉这些费用之后,对冲基金给投资者实现的年化回报,平均下来,并不比市场更高。所以这就告诉我们,其实你买对冲基金,也是一个猜大小的游戏,你也不知道哪只基金,未来会跑出更好的业绩,甚至基金公司,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挑选股票很难,挑选对冲基金也一点都不简单。一些知名的对冲基金,甚至也出现过重大损失,罗伯逊的老虎基金,堪称业界标杆,2000年在科技股泡沫中,损失殆尽,只能被迫宣布关闭。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也遭遇了巨大损失。不过索罗斯,后来又东山再起,并在2008年发了一笔国难财。


 


即便在美国,对于对冲基金也有着严格的管理要求,限制在100个合伙人以内,这个合伙人就是投资人。后来限额提高到了500人。但必须都是合格的投资者,也就是100万美元资产,或者每年赚20万美元以上。所以可见,对冲基金这个东西,还是只为富人服务的,而且需要你有相当强的承受能力。那么如果我们就是要选择对冲基金,进行投资,到底该怎么选,要看哪几方面的情况呢?咱们明天接着讲。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