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如何学好文言文

小学生如何学好文言文

00:00
05:44
教育减负一直在被提倡,但对语文的要求却不断在增加呢?比如高考,其他科目不变,而语文由150分提高到180分。在考试中,文言文方面的比重提升最多。可是我们日常生活的语境,已经和古代人说话的方式、运用文字的表达方式不太一样了,所以学习文言文,孩子们不知道如何在生活中汲取有效的办法,也不能理解学习古文有什么用处。事实上,文言文学习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点、解题能力、对文字的理解运用能力,恰恰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用得最多的语文能力。可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文言文学习是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重难点。难学、怕学、学不好是普遍存在的文言文的学习问题。家长们更焦虑,常常把文言文学习和国学体验结合在一起,背唐诗、看古文,却始终得不到文言文的学习辅导要领。考试的时候,文言文还是失分最多的题型。那么问题来了,小学生应该如何学习古文呢?作为语文老师,我要强调的是,文言文学习是持续性的,很多知识点需要理解并且记住,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但是这不等于说,学习文言文只能靠死记硬背。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同学们能充分注意词汇和词义的系统性,就能更好地掌握古代汉语词汇。词义是有系统性的。一个词的多个意义(反映在字词典中就是义项)之间是有联系的。例如,“行”,有两个读音:xing和hang。有好几个意义,如:行走、品行、运行、实行、道路、行列等。这些意义,如果孤立地、分散地记,就不容易记住。如果能找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就比较容易记了。什么是词义之间的内在联系呢?一个词的几个意义里面,一般总有一个是本义,其他的是引申义。本义是一个词最早的意义,一般来说,这就是由它的字形反映出来的意义。比如“行”,甲骨文就像两条相交的道路,可见“道路”是这个词的本义。引申义是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比如,“行走”就是是引申义。由“道路”引申出“行走”是很自然的。行走是人体的运动,人体的运动叫“行”,其他物体的运动也可以叫“行”,这又产生一个引申义“运动、运行”。人在道路上行走的动作“行”,人的其他动作,做某事,执行某个命令,实行某种想法,也可以叫“行”。这又是一个引申义“做”,或“执行,实行”。再由此引申,一个人立身行事的准则,以及由此反映出来的道德,即人的“品行”,也叫“行”。人或事物排列成的“行列”,也叫“行”(hang)。如果像这样以本义为纲,按照词义引申的系统把各个引申义贯穿起来,一个词的多个意义就不再是孤立、分散的了,而是有系统的,也就比较容易记忆。词汇也是有系统性的。比如,同义词和反义词就是词汇按词义相同和相反形成的系统。我们可以把几个同义词或反义词联系起来掌握。为了让同学们深入浅出的理解古汉语的这些特点,老师精选了21条小学阶段常考的古文句子。在接下来的课堂上,通过这21条句子的学习,同学们要着重确认关键字词的读音、断句,对古文中的基础知识点进行梳理。文中典型词汇会有名篇的举例,帮助同学们养成举一反三的学习习惯。通过21天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对音韵、句读以及古代汉语的语感有入门级的掌握。在学习中,我们要把“逐字翻译”和“全段意译”进行融汇贯通,理解词的词典意义和句中意义的关系。这一点,我们在今后课堂上会讲解到。同学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收听课后的“拓展小课堂”,并注意搜集涉及到的一些古代的历史和文化常识。接下来同学们就开始学习喽!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