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746【公元252年】东吴皇家太傅诸葛恪把齐王孙奋迁到豫章郡
 3959

资治通鉴746【公元252年】东吴皇家太傅诸葛恪把齐王孙奋迁到豫章郡

00:00
11:21

柏杨版资治通鉴文稿 

5东吴帝国潘皇后性情暴戾,东吴帝孙权病情日重,潘皇后派人向立法署长(中书令)孙弘,询问吕雉(西汉王朝一任帝刘邦正妻)临朝主政前例。皇宫左右侍从人员,不能忍受她的暴虐,乘她熟睡之际,把她勒死,宣称暴病而死。后来事情泄露,诛杀六七人(胡三省原注:“这是东吴帝国当权臣僚们下的毒手,潘皇后如果要临朝主政,左右马屁精一定会更维护她,岂有因不能忍受暴虐而缢杀她之理。东吴帝国自己撰写史书,嫁祸掩饰,后人照抄不误。孟轲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果然。”)。


孙权病危,召见诸葛恪、孙弘、滕胤以及将军吕据、高级咨询官(侍中)孙峻,进入卧室,嘱咐后事。


夏季,四月,孙权逝世(年七十一岁)。孙弘跟诸葛恪素来不和睦,各自负气,不向对方低头。孙弘恐怕诸葛恪当权后,对自己不利,于是秘不发丧,打算假传圣旨,诛杀诸葛恪。孙峻得到消息,暗中通知诸葛恪。诸葛恪邀请孙弘商谈公事,就在座位上,斩孙弘。这才发布丧讯,追称孙权谥号大皇帝。太子孙亮(年十岁)即皇帝位(二任),大赦,改年号建兴(之前是神凤元年,之后是建兴元年)。


闰四月,擢升诸葛恪当皇家师傅(太傅)、滕胤当首都卫戍司令(卫将军)、吕岱当全国最高指挥官(大司马)。诸葛恪下令撤销所有特务(校官。孙权广设“校官”,充当耳目,监视部属),免除人民所欠的田赋捐税,赦免逃犯,撤销关隘过路税,普遍推行德政。一片欢胜,万民归心。诸葛恪每次经过街头,人民都等候道旁,伸长脖子,想一见他的风采。

诸葛恪不想让各亲王居于沿江重要的军事要塞基地,于是,把齐王孙奋迁到豫章郡(江西省南昌市),把琅邪王孙休迁到丹阳郡(郡政府设首都建业)。孙奋拒绝,诸葛恪写信给孙奋说:


“帝王的尊贵,跟上天的地位相等。所以把天下当做家庭,把父兄当做臣属。仇人有善行,不能不奖赏;亲人有恶行,也不能不诛杀。这是秉承上天旨意,国事第一优先,家事处于次要。圣人立下的制度,百代不变。从前,西汉王朝初年,子弟们全都封王,后来逐渐强大,竟图谋叛变,有的几乎颠覆国家,有的骨肉互相残杀,虽都受到惩罚,但亲王的势力太强,已成禁忌。


“自从刘秀(东汉王朝一任帝)以来,有特别关于亲王的规定:只可以在自己的王宫内玩乐,不可以当地方政府首长,直接管理人民,干预政治,更严禁跟外界交往;于是,亲王们的生命才没有危险,富贵才可以保持。这是前世得失的例证。


“大行皇帝(孙权)鉴于古事,戒于今世,为了防止嫩芽的初发,考虑千载的忧患,卧病在床之时,分别遣送各亲王,各往封国,诏书不断颁下,规定十分严格,细节无微不至。主要目的在于对上安定国家,对下保护各位亲王,使各人在各人的封国之内,世世相传,永不发生伤害国家之事。


“大王(孙奋)应该想到上古姬太伯顺承老爹的愿望(古书上说,公元前十二世纪,商王朝末年,周部落酋长姬亶父【太王】有三个儿子:长子姬太伯、次子姬仲雍、幼子姬季历【王季】。姬季历的儿子姬昌【文王·周王朝一任王姬发的老爹】,有盛大的美誉,姬亶父打算把酋长位置传给幼子姬季历,以便传给姬昌。可是,上有长子姬太伯、又有次子姬仲雍,在宗法制度下,无法这样做。姬太伯、姬仲雍体谅老爹的苦心,遂一起逃亡,逃到当时尚是蛮荒地带的江东【江苏省南部大湖流域】,把酋长位置让给幼弟姬季历,完成老爹的愿望。对于这项记载,我们无法相信。


周部落基地岐山【陕西省岐山县东北】到江东,航空距离一千二百千米,当中全是原始森林、毒蛇猛兽、野蛮民族、穷山恶水,连小径都没有,弟兄二人怎么逃法?而且,岐山五十千米外,便是犬戎部落,同样可以投靠,何必逃得那么远?这显然是历史上最早一桩残忍的夺嫡斗争。极有可能的是,二人已被杀害,由摇尾系统捏造一则上述根本无法查考的故事。如果说他们逃到犬戎部落,有人一去调查,便会泄底),或想到近世的刘德(西汉王朝河间【献】王)、刘彊(东汉王朝东海【恭】王)恭顺的事迹(刘德事参考前一三○年十月,刘彊事参考四三年闰四月)。至少,大王(孙奋)也应想到过去那些骄傲任性、荒淫昏乱亲王们的下场,自我警惕。


“可是,听说大王自到武昌(湖北省鄂州市)之后,很多行为,违背诏令,不受制度约束,擅自征调各将领的士兵,修建宫殿。左右卫士(常从)有犯过失的,应该奏报中央,公开的交付有关单位处理,而大王却自行诛杀,也不向中央说明理由。立法官(中书)杨融,亲自送达皇上诏书,大王理应恭敬接受,可是你却说:‘我偏不听这一套,又能把我怎么样?’听见这些话的人,大为震骇,无不寒心。
“俗话说:‘从明镜看出面貌,从古事看出今事。’大王应该切记鲁王(孙霸)的前例,作为鉴戒,改变自己的行为,战战兢兢,尊敬中央政府。如果能这样的话,你所要求的,没有一样不可以得到。如果抛弃先帝(孙权)的法条和教训,怀着满不在乎的心理,我就宁愿辜负大王,也不敢辜负先帝遗诏;宁愿受大王怨恨,也不敢忘记维护皇上的威严,而使诏令在藩臣中无法执行!


“当初,鲁王如果早就采纳忠直的逆耳之言,心怀惊惧,则富贵无穷无尽,何至于招来杀身之祸(参考二五○年秋季)?有功效的药使口腔苦涩,但有病的人却认为它香甜;忠直的话听来都不顺耳,但心胸豁达的人却能坦然接受。现在,我诸葛恪等,恭敬谨慎,有心替大王铲除危机的种子,使它不致萌芽;开拓幸福,使它奠定根基。因之不知不觉,言语激切,请大王三思!”


孙奋收到这封信,大为紧张,赶快迁到南昌(豫章郡郡政府所在县·江西省南昌市)。


6当初,东吴帝国一任帝孙权,兴筑东兴堤(安徽省巢湖市东南),遏阻巢湖的水。后来,攻击曹魏帝国淮南郡(安徽省寿县。指芍陂之役,参考二四一年四月),曹魏的巢湖舰队反而趁水涨南下攻击东吴,遂放弃东兴堤,不再修护。


冬季,十月,皇家师傅(太傅)诸葛恪征集部众,重建东兴堤,使它更高更大;并夹着濡须水,依傍高山,兴筑两座城池,命将军全端率一千人守西城;民兵司令(都尉)留略(留,姓)率一千人守东城,然后,率大军返京(首都建业)。


曹魏帝国镇东将军诸葛诞(时驻寿春【安徽省寿县】)向最高统帅(大将军)司马师建议:“吴国(东吴帝国)已侵入我们领土,我们正好找到借口,发动反攻。命王昶进击江陵(湖北省江陵县)、毌丘俭进击武昌,牵制他们长江上游的部队。然后遴选精锐,袭击东兴两城(安徽省巢湖市东南),等到救兵到达,我们已大获全胜。”这时,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将军胡遵、镇南将军毌丘俭等,纷纷提出作战计划。中央政府因三个计划完全不同,下诏询问政务署执行官(尚书)傅嘏意见。傅嘏回答说:


“在拟订的作战计划中,有的主张以舰队为主,强渡长江;有的主张四路大军,同时并进,攻击城池;有的主张在边界扩大实施武装屯垦,等待时局变化,这些全都是克制盗匪集团(东吴帝国)的正常谋略。然而,自从我们揭起战争(参考前年【二五○年】十二月),前后三年,都是正规军的战斗,不能认为是偶尔发动的奇袭。而敌人侵略边境,也将近六十年(自二○八年赤壁之战算起,到本年只四十五年),他们的君王和臣属之间,一直团结无间,吉事凶事,共同承担。如今,他们的元首刚刚去世,上下同心,假如用船舰防守重要港口,用重兵据守坚城险要,我们横行长江的计划,难以实现。

资治通鉴原文 

吴潘后性刚戾,吴主疾病,后使人问孙弘以吕后称制故事。左右不胜其虐,伺其昏睡,缢杀之,托言中恶。后事泄,坐死者六七人。

吴主病困,召诸葛恪、孙弘、滕胤及将军吕据、侍中孙峻入卧内,属以后事。夏,四月,吴主殂。孙弘素与诸葛恪不平,惧为恪所治,秘不发丧,欲矫诏诛恪。孙峻以告恪,恪请弘咨事,于坐中杀之。乃发丧。谥吴主曰大皇帝。太子亮即位,大赦,改元建兴。闰月,以诸葛恪为太傅,滕胤为卫将军,吕岱为大司马。恪乃命罢视听,息校官,原逋责,除关税,崇恩泽,众莫不悦。恪每出入,百姓延颈思见其状。

恪不欲诸王处滨江兵马之地,乃徙齐王奋于豫章,琅邪王休于丹杨。奋不肯徙,又数越法度,恪为笺以遗奋曰:“帝王之尊,与天同位,是以家天下,臣父兄;仇雠有善,不得不举,亲戚有恶,不得不诛,所以承天理物,先国后身,盖圣人立制,百代不易之道也。昔汉初兴,多王子弟,至于太强,辄为不轨,上则几危社稷,下则骨肉相残,其后惩戒以为大讳。自光武以来,诸王有制,惟得自娱于宫内,不得临民,干与政事,其与交通,皆有重禁,遂以全安,各保福祚,此则前世得失之验也。

大行皇帝览古戒今,防牙遏萌,虑于千载,是以寝疾之日,分遣诸王各早就国,诏策勤渠,科禁严峻,其所戒敕,无所不至。诚欲上安宗庙,下全诸王,使百世相承,无凶国害家之悔也。大王宜上惟太伯顺父之志,中念河间献王、东海王强恭顺之节,下存前世骄恣荒乱之王以为警戒。而闻顷至武昌以来,多违诏敕,不拘制度,擅发诸将兵治护宫室。又左右常从有罪过者,当以表闻,公付有司;而擅私杀,事不明白。中书杨融,亲受诏敕,所当恭肃,乃云‘正自不听禁,当如我何!’闻此之日,小大惊怪,莫不寒心。里语曰:‘明鉴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大王宜深以鲁王为戒,改易其行,战战兢兢,尽礼朝廷,如此,则无求不得。若弃忘先帝法教,怀轻慢之心,臣下宁负大王,不敢负先帝遗诏;宁为大王所怨疾,岂敢忘尊主之威而令诏敕不行于籓臣邪!向使鲁王早纳忠直之言,怀惊惧之虑,则享祚无穷,岂有灭亡之祸哉!夫良药苦口,唯病者能甘之;忠言逆耳,唯达者能受之。今者恪等忄娄忄娄,欲为大王除危殆于萌芽,广福庆之基原,是以不自知言至,愿蒙三思!”王得笺,惧,遂移南昌。

初,吴大帝筑东兴堤以遏巢湖,其后入寇淮南,败,以内船,遂废不复治。冬,十月,太傅恪会众于东兴,更作大堤,左右结山,侠筑两城,各留千人,使将军全端守西城,都尉留略守东城,引军而还。


镇东将军诸葛诞言于大将军师曰:“今因吴内侵,使文舒逼江陵,仲恭向武昌,以羁吴之上流;然后简精卒攻其两城,比救至,可大获也。”是时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将军胡遵、镇南将军毋丘俭等各献征吴之计。朝廷以三征计异,诏问尚书傅嘏。嘏对曰:“议者或欲泛舟径济,横行江表;或欲四道并进,攻其城垒;或欲大佃疆场,观衅而动;诚皆取贼之常计也。然自治兵以来,出入三载,非掩袭之军也。贼之为寇,几六十年矣,君臣相保,吉凶共患,又丧其元帅,上下忧危,设令列船津要,坚城据险,横行之计,其殆难捷。

精选用户评论
  • 小鸱夷子皮

    真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呀。。。

其他用户评论
  • 眼睛疼疼

    换我是齐王孙奋,我肯定也不愿意离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跑到南昌去当个闲散的王爷!但是诸葛恪给的最后通牒很明显,就是如果你不去,我就要搞你! 孙奋也是没有办法,如果以武昌一个地方,和整个东吴对抗,肯定是打不过的!以前还可以走父亲路线,如果孙权心软了,就可以继续!但是孙亮比他年纪小得多,而辅政的诸葛恪明显是个狠人!而他亲王的身份也不能让他投降魏国或者蜀国!最后只能妥协了! 所以有些事情,就是一点办法也没有!除非他能打通诸葛恪这条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