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简介】
在这一章您将听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最后时刻,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苏联等国,为了应对这场必将到来的战争,在军事和外交方面分别做了怎样的准备。英国和法国试图为阻止战争做最后的努力,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还是失败了。
1939年的整个夏天,全欧洲都在忙着备战,外交家的态度、政治家的演讲以及人类的愿望,早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抛诸脑后。
从军队调动上来看,德国似乎想通过武力解决它和波兰在但泽问题上的纠纷,以此作为侵略波兰的第一步。6月10日,张伯伦首相在议会的讲话中表达了对形势的担忧,再三表示若有人胆敢侵略波兰,英国一定不会袖手旁观。而比利时政府因为国王的影响,对形势表现出了事不关己的态度,23日他们宣称反对同英法举行参谋会议,严格保持中立。随着事态发展,英法两国军队和内部之间的关系都愈发紧密。7月14日是法国的国庆节,为展示英法之间的精诚团结,我应邀参加了国庆盛典。
国庆游行后,在离开之前,法国国防部总参谋长甘末林将军建议我参观法国前线。他说:
你肯定没参观过我们的莱茵河扇形战区。8月份我们会再请你来参观,到时让你把所有东西都看个够。
于是我们拟订了一个参观计划。8月15日,斯皮尔斯将军和我同法国东北战线陆军总司令乔治将军在一起待了大约十天,就军事问题交换了意见。我们参观了整个防区,从莱茵河在劳特堡附近的拐弯处出发,一直走到了瑞士边境。此时,无忧无虑的英国人还在享受假日,和1914年的情形差不多。而莱茵河一带则是另一番景象。临时性桥梁都被拆除,永久性桥梁则派重兵把守,并埋设了地雷。河岸旁战壕里埋伏着法国的前哨,河对岸能看到德国人在修筑防御工事。在桥的两端,双方都在检查行人的护照并盘问身份。这里的德国哨所和法国哨所相隔仅一百米左右,彼此互不往来。此时的欧洲还算太平,德法之间也没有发生任何纠纷。
我回国后便把在这期间收集到的情报转交给了陆军大臣和其他大臣。我这样写道:
要想突破法国固若金汤的防线,德国势必会付出巨大代价,而且在德国突破期间,局势很可能会变化。德国的防线在强度上稍逊法国一筹。
法国防线两端的安危,全都系于比利时和瑞士身上。目前,法比之间没有任何军事联系。
在我非常了解的防线的一端,法国正准备打击取道瑞士的侵略者。在战争初期,我认为德国既不会从正面强攻法国防线,也不会打比利时和瑞士的主意。
在进攻波兰前,德国现有军队已足够供东线作战了。因此在大战开始前,估计德国不会增援齐格菲防线。在这期间,法国还是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的。
截至目前,大家都认为希特勒要等到阿尔卑斯山地区降雪后再行动。估计在9月的前两周便会有降雪。但在这之前,德国应该有足够的时间给予波兰重击。所以,德国在9月的上半月随时都会发动进攻。德国目前在纽伦堡准备搞些示威和宣传活动,这似乎与上述推论不谋而合。
在我对法国的这趟访问中,法国军官们一致认为必须采取守势。谈话中我能感觉到,他们认为德国实力远胜于法国。德国目前在从北海到瑞士的防线上驻扎了四十二个师。尽管这四十二个师并非个个训练有素,但由于我们在物质和心理方面的落魄,没一个人敢站出来采取行动,当时在野的我更是无能为力。
在最后的几周里,我最担心的是一旦德国进攻波兰,英国或许会不顾承诺,不敢对德宣战。不过好在那时张伯伦已经决定改变原有政策。此时我很担心希特勒会再有什么新动作,或搞出什么秘密武器,英国内阁已经经不起希特勒的虚张声势了。于是,我向林德曼教授请教了一下原子能技术的发展现状。谈过之后,我便致信空军大臣金斯利·伍德。
数周前报纸上在突出位置刊载了一则新闻:铀原子被中子击碎时会引发核裂变链式反应释放出巨大能量。这似乎预示着一种新型炸弹的问世。对此,我们认识到这项发现暂不会大规模应用于战争。
据说这种新型炸弹的威力可以扫平整个伦敦。当国际局势紧张时,这种谣言就会四起。第五纵队无疑也会试图利用这个威胁言论,为此我们必须澄清事实。
首先,在铀里面只有极少的成分能在这种反应中发生裂变。若想大规模利用这种裂变,其成分的提炼需要花费数年时间。其次,只有大量的浓缩铀才能发生裂变链式反应。再次,一旦他们成功实施了大规模试验,想要保密几乎是不可能的。最后,德国领土上的铀储量非常少。
基于上述四点理由,希望大家不要听信纳粹已经研制出了新式武器的传闻。
后来,德国人中途放弃了研制原子弹,转而研发火箭和无人机。而与此同时我和罗斯福总统签订了魁北克协定,决定全力研制原子弹。关于这一协议,我在后面恰当的时候还会谈到。
7月7日,墨索里尼对英国大使说,如果英国决定为保卫波兰而战,那么意大利必然会站在德国一方对英国宣战。然而在背后,他的态度却截然相反。他这样说无非是想巩固在地中海和北非的利益,并非真心想帮助德国入侵波兰,因为这样势必会让不堪一击的意大利卷入一场欧洲大战。
眼看波兰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墨索里尼又想像慕尼黑事件时那样充当和事佬,他提议召开一个世界和平大会,然而却被希特勒粗暴的拒绝了。8月11日,齐亚诺在奥地利的萨尔茨堡同里宾特洛甫进行了会晤。
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墨索里尼希望我能用书面证据,证明德国在这时候发动战争是不明智的,这场战争势必会升级为一场全面战争。我们的领袖从未像这样企盼过和平。会晤期间,里宾特洛甫一直闪烁其词,但是他在波兰的问题上已经说过太多次谎了,所以面对我的逼问,他反而一直都从容镇定。德国心意已决,就算他们的既得利益已经超出了预期,这场仗也还是要打下去。我愈发感觉到,我们在德国人眼里是多么微不足道。
第一幕:萨尔茨堡
【门被推开的声音】
里宾特洛甫:我的元首,意大利外交大臣齐亚诺伯爵,如约接受您的召见。
希特勒:请坐,我的同志。我听里宾特洛甫说,你对于德国与波兰的纠纷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你有什么想问的,但说无妨——你知道,我对于盟友一向是很坦诚的。
齐亚诺:这是我的荣幸,尊敬的元首。我的领袖希望知道,贵国打算如何处理与波兰在但泽地区的纠纷?在这件事情上,我国又该如何和贵国保持步调一致?
希特勒:我猜你的老丈人一定是在担心和英法开战,对不对?如果意大利也像德国这样,领土被波兰切成两段的话,他肯定也会像我一样,不计任何代价,也要维护祖国的统一!
【希特勒重重地拍了下桌子】
希特勒:没错,德国是时候和波兰在但泽问题上做个了断了!哪怕为此要与英法作战,我们也在所不惜!
齐亚诺:但是元首,这意味着欧洲大战!仅凭贵我两国,目前还没有必胜的把握——
希特勒:(语速加快)不不不,齐亚诺伯爵,你的看法太片面了。英国肯定要在国内保持必需的兵力,充其量只能给法国提供两个步兵师和一个装甲师,如果他们肯发善心的话,或许还可能提供几个轰炸机中队,但是英国绝不会派出战斗机参战的。
里宾特洛甫:(得意)关于这一点,您或许可以向戈林元帅求证。德国的空军已经蓄势待发,在战争爆发后不久后就会对英国展开空袭,英国人迫切需要战斗机来保卫本土的安全。
齐亚诺:(纠结)这……恕我冒犯,元首,意大利方面此前根本就不知道德国和波兰的争端,已经严重到了这种地步,而且贵国此前并没有任何表示,这会让我们非常为难。
希特勒:(略带嚣张)这有什么好为难的?区区一个波兰,我的军队占领他们又能花多长时间?在搞定东线之后,德军完全可以在西边迅速集结几百个师的兵力,到那时,法国人就不得不调集所有可以调动的军队,去把守那可笑的马奇诺防线,包括驻扎在意大利边境的部队——而这,我的朋友,就是你们的机会。
齐亚诺:(焦急)您描绘的前景固然美好,可是之前里宾特洛甫先生曾告诉我们,但泽问题不急于一时,可以慢慢解决。我的领袖虽然知道和英法的冲突在所难免,但是我们本来是按照两三年后开战的情况准备的,即便您说现在要做好战争准备,我们也——
希特勒:总之,我已经开诚布公的把德国的计划都告诉你了!至于是否和我们一道分享胜利的果实,全凭意大利人自己决定。
与希特勒的会谈结束后,心情沉重的齐亚诺向墨索里尼禀告了此事。他看得出,墨索里尼听后,更加希望自己能够在这场必然发生的大战中置身事外。
此时,英法两国还是希望能同苏联达成协议,共同抵御德国。因此在6月12日,英国委派外交部中央司司长威廉·斯特朗前往莫斯科。英国很显然犯了个错误,虽然斯特朗精明能干,但他在外交部之外没有什么名气,派这样一个不入流的人去,势必会显得对苏联不够重视。不管怎样,一切都为时已晚。从1938年到现在,其间召开了慕尼黑会议;德国军队又经过了一年发展;德国夺取斯柯达兵工厂后,日夜赶工使其整个军工生产实力大增;捷克斯洛伐克被德国占领,他们的前总统贝奈斯也流亡在外,德国还向其首都布拉格派驻了一位总督负责统治全境。这一切都使德国变得更加强大。
另一方面,波兰对苏联来说则是一系列由来已久、截然不同的问题。两国之间最后一次大规模冲突是1920年的华沙之战,当时波兰的毕苏斯基将军得到了英法的支持,波兰因此得以成功击退红军的进攻,并乘胜追击展开了血腥的报复。苏联一方面很清楚波兰对他们的仇恨,另一方面也明白波兰无力抵御德国的进攻。但不管怎样,苏联更清楚大清洗运动严重破坏了红军的最高领导层,他们亟须时间重整旗鼓。
由于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不愿意借助苏联的力量把他们从德国的手中拯救出来,谈判最终没有取得任何进展。苏联《真理报》在6月13日发表的社论中称,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保持有效中立,对于苏联、英国和法国具有重要意义。15号,各方在莫斯科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翌日,有苏联报纸宣称“苏联外交部方面对初次会谈的结果不太满意”。最终苏联政府提议从军事层面与英法代表展开进一步谈判。于是8月10日,英国和法国分别派出了由德拉卡斯海军上将和杜芒克将军率领的代表团前往莫斯科,参加由伏罗希洛夫元帅主持的谈判。
第二幕:三国军事谈判
斯大林:(慵懒的)现在,二位将军,让我们谈点有意义的事情吧。我听伏罗希洛夫元帅说,英法两国这两天一直在重复抽象和不具体的宣言,这对于缓解局势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还是应该尽快制定一项全面的军事条约,对不对?
杜芒克:斯大林总书记,您说的很有道理。但是我国毕竟没法要求波兰和罗马尼亚给予苏联军事通行权。但是我相信,一旦德国对波罗的海国家展开侵略,那将大大改变他们对苏联的看法。
德拉卡斯:杜芒克将军说的很对,波兰的想法我们姑且不论,对于俄国而言,如果波兰受到侵略,让德国在家门口占据一大块儿地盘,肯定是件不利的事情。从唇亡齿寒的角度考虑,俄国也应当有援助这些国家的计划。
斯大林:(略显不耐烦)我们对于这件事情一直很有诚意,但是苏联人不希望自己被当做英法两国用来牵制希特勒的筹码,要知道,这样根本遏制不了希特勒的狼子野心。所以说,来点实在的吧,将军们!告诉我,如果和德国开战,你们能拿出多少军队直接参战?
杜芒克:法国目前大约有一百个师布置在法德边境,如果战争爆发,他们随时可以投入战场。
斯大林:很好,您很诚实。那么英国方面呢?德拉卡斯上将?
德拉卡斯:在战争初期,英国预计第一批可以派出十六个师,如果形势需要,我们可以再派出十六个师。
斯大林:哈!预计、如果……注意,我问的是,在战争爆发的那一刻,英国人到底有多少军队能立刻参战!
德拉卡斯:(支支吾吾)这……两个吧,以后我们可以再增派两个。
斯大林:(喃喃)哦,两个师,以后还能再加两个……(恢复正常)那你们值不值得,如果苏联与德国交战,我们会投入多少兵力吗?(顿了顿,冷静地说)我们至少会派三百个师。
杜芒克:对于您的坦诚,我谨代表法国向您表示敬意,斯大林总书记。我会向我国政府申请许可,为贵方提供更多的机密信息,以推进三方互信和协议的达成。
德拉卡斯:我也会向伦敦提出要求,让他们敦促波兰人同意您的提议,也请允许我对您的坦率致以崇高敬意。
尽管谈判持续了很长时间,但由于波兰和罗马尼亚坚决不同意战时向苏联借道,英法苏三国的军事谈判破裂。波兰人的理由是:德国人来了,我们有丧失自由的危险;而苏联人来了,我们则有丧失灵魂的危险。
为了便于讨价还价,斯大林和莫洛托夫刻意隐藏了他们的真实意图,打算直到最后时刻才摊牌。8月4日,德国驻苏联大使舒伦堡在电报中写道:从莫洛托夫的整体态度来看,很显然苏联政府实际上更倾向于德国,但可以感觉得到他们从前对德国的那种不信任感依然存在。从总体来看,我个人认为只要英法满足了苏联的所有要求,苏联政府就会下定决心与他们签订协议。然而可以确定的是,谈判还需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因为苏联对英国尚存有极大的不信任感。我们必须做出相当的努力才能让苏联政府转换方向。其实当时大局已定,舒伦堡完全多虑了。
8月19日晚,斯大林向政治局宣布,他打算同德国签订条约。伏罗希洛夫元帅对前来求证的法国代表团团长说:
我们同法国进行军事合作的问题,多年来一直悬而未决。去年捷克斯洛伐克被德国占领时,我们一直在等法国的消息,看是否需要一同出兵干涉,但是法国始终没有给我们一个答复。要知道,那时我们的军队已经整装待命,随时可以出击。鉴于英国和法国政府在政治和军事的谈判上一味拖延,久久无法决断,为避免发生某些政治事件,我们只能这样做了。
翌日,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抵达了莫斯科。
现在根据战后得到的文件,我们得以知晓苏德这次秘密交易的来龙去脉。当时里宾特洛甫和他的主要助手高斯一同飞抵莫斯科,据高斯回忆,里宾特洛甫于8月23日下午与斯大林进行了首次会晤,会谈后,里宾特洛甫很满意,当天晚些时候,双方很快就正式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当时里宾特洛甫在前言部分专门插入了一段阐述苏德建立友好关系重大意义的话,但被斯大林删掉了。斯大林说,纳粹已经肆无忌惮地向苏联连续泼了六年的大粪,现在突然让民众看到这样的友好宣言甚是不妥。
在条约附属的秘密议定书中,德国宣称自己不会打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芬兰的主意,只想把立陶宛划入自己的势力范围。此外,苏德两国还明确划分了之后瓜分波兰的界限。德国在议定书中声称,自己对波罗的海国家只有经济利益的诉求。就这样,直到8月23日深夜,《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及其附属的秘密议定书才最终签订。
讲的还不错,感觉很好
波兰还是很看的透的 德国要你的自由 苏联要你的灵魂 孰轻孰重 哈哈
丘吉尔写得很全面
波兰人的总结经验:德国人来了丧失自由,苏联人来了丧失灵魂。
波兰:面对德国人我们有丧失自由的危险,面对苏联人我们有丧失灵魂的危险🥲🥲🥲
Gettys_ 回复 @Gettys_: 然后德国和苏联签订了条约。。。
真的精彩啊,
丘吉尔真是非常有远见。
历史不会忘记这个老头,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