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剧】 第24集 纵横捭阖

【有声剧】 第24集 纵横捭阖

00:00
17:15

本集简介】

在这一章您将听到,苏联外务部门易帅后,莫洛托夫开始致力于德国进行和解。正当英国内部对英苏谈判进行辩论而犹豫不决时,德国与意大利签订了钢铁盟约,并且利用反纳粹国家彼此之间的不信任和拖沓,在外交上将他们各个击破。

 

自从莫洛托夫当上外交人民委员的那一刻起,他就开始推行牺牲波兰利益与德国达成和解的政策。不久之后,法国察觉了此事。5月7日,法国在《黄皮书》上刊登了一则由法国驻柏林大使发回的紧急电文,称根据机密情报,他确信第四次瓜分波兰将会成为苏德两国恢复友好邦交的基础。


第一幕:和解

里宾特洛甫:尊敬的莫洛托夫先生,元首一再让我转达德国并无进攻苏联的意图和想法,相反,我们更希望两国之间建立友好互助的关系。请您务必将这一消息带给斯大林总书记。

莫洛托夫:请您转告德国元首,这也是我方的意愿。我们当然希望能和德国进行友好的沟通交流,但是在意识形态方面,您的元首一直抱有强烈抵触情绪,这也是之前我们所担心的。

里宾特洛甫:元首已经摒弃了这个错误的想法,就现在而言,元首希望两国关系能够更进一步,意识形态方面已经不存在问题。之前一直有传言说莫斯科正在举行英法苏三国谈判。这让我们很难放心与苏联建立和平友好的双边关系。

莫洛托夫:这是之前李维诺夫同志的错误,我们已经意识到了,现在我们看清楚谁才是可靠的朋友了。部长先生,现在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能和德国达成一致。

德国外交人员:一个明智的选择,委员先生。英国和法国是软弱摇摆不定的,作为盟友是极不合适的。

里宾特洛甫:既然双方都有意愿达成一致,那么我觉得我们可以进一步讨论关于波兰的问题了。

莫洛托夫:不得不说,这真是一个绝佳的提议!对于波兰的问题,我们也有一些初步的提议和建议。


 

对于4月16日苏联向英法两国提议同盟的照会,英国政府最终于5月8日做出了答复。5月10日,苏联官方机关报《消息报》刊登了一份公报,说英国提出了反提案,苏联政府已于5月8日收到了英国的反提案,反提案中并没有提到苏联有义务向邻国提供安全保证,相反,英国提案要求,如果英法两国卷入战争的话,苏联必须立即对英法两国提供援助。然而,反提案并未涉及如果苏联卷入战争,英法将为苏联提供哪些援助。

当天晚些时候,张伯伦先生表示:英国政府已经在东欧承担了新的义务。英国政府曾建议苏联政府做声明,表明如果有弱小的国家需要苏联提供保护,那么苏联政府愿意提供保护。

苏联政府提出了一个更为全面和更为严格的计划。在英国政府看来,这个计划尽管不错,但是会让英国面临许多困难。于是,他们向苏联政府指出了困难所在。同时,英国政府明确表示:如果苏联政府能根据英法两国的干预行动,来确定自己的干预行动,英国政府将不会反对。

遗憾的是,英国没能在两个星期前明确宣布。

值得一提的是,5月12日,土耳其议会正式通过了《英土协定》。我们希望能加强英国在地中海的地位。这是我们针对意大利侵占阿尔巴尼亚所做出的应对措施。毕竟如今我们与意大利之间的关系也同样陷入了僵局。

我们与苏联人的谈判毫无进展,于是5月19日,英国下议院将就此进行了简短而严肃的辩论,发言人仅限于各党领袖,以及曾经担任过内阁大臣的重要人物。我和劳合·乔治以及艾登都极力敦促政府立即与苏联订立合作协议。劳合·乔治首先发言,他描绘了一幅阴郁而又危险的画面:


如今的局势让我想起1918年的早春。我们知道德国将会发动大规模进攻,但是无人知晓他将首先攻击哪里。我们可以看到德国战线的后方非常活跃,我们知道他们正在做着准备。整个世界也都知道侵略者正准备再一次发动进攻。但是没有人确切知道他们的进攻目标。他们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充军备,尤其是攻击型武器,如:坦克、轰炸机以及潜艇。我们知道,敌人正在构筑新的阵地,以便能获得战略优势……

敌人在1918年也采取了同样的秘密行动,让我们猜不到他们的真实目的。德国这些准备活动并非为了防御,而是为了攻击某个与我们利益相关的国家。

 

紧接着,劳合·乔治又说了一段非常精辟的话:


独裁者的主要军事目的就是:力求速战速决,避免持久战。持久战从来不适合独裁者。一直以来,德国理想的战争模式都是速战速决。1866年,德国攻击奥地利,战争持续了不过数周;1870的普法战争也是如此。1914年的作战计划也是速战速决。但是,只要他们没能迅速取胜,便大势已去。

 

劳合·乔治认为,德国已经有了“两万辆坦克”以及“几千架轰炸机”。这些话引发了莫名的恐慌。放到三年前,这类演讲会遭到蔑视和嘲笑,但那时我们还有时间;而如今,说这些都已经为时过晚。

首相在回答中第一次向我们透露了他对苏联建议的看法。他对苏联的建议态度十分冷淡,甚至是鄙视,他说:


如果能与苏联合作,联合建立和平阵线,我们是欢迎的。有人说我们轻视苏联的协助,这纯属无稽之谈。虽然对于苏联军队的真正实力大家并不十分了解。但在现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人愚蠢到忽略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大国。

 

张伯伦先生的这番话似乎有失分寸。就像一年前他在拒绝罗斯福总统的建议时一样,我们也听过同样有失分寸的话。

于是我接着这个问题说道:


我始终无法理解,既然首相有意与苏联达成协议,也愿意按照苏联政府的提议,进行合作,那么究竟是什么阻碍了签署协议的进程?

毫无疑问,苏联政府的提议确实是在考虑建立英法苏三国联盟,以抵抗敌人入侵,而且并不排斥其他国家加入联盟。联盟的唯一目的就是抵抗德国军队的入侵,同时保护已被入侵的国家。这个简单的建议究竟哪里不对?我们应该放下戒备,给予苏联最起码的信任。

与苏联结盟将是一场极其重要的考验,而且我们已经对波兰做了安全保证,所以如果准备与苏联结成战时同盟,你们又为何退缩不前呢?

显然,如果没能得到平等待遇,苏联是不会与我们签订协议的。谁都不愿意和政策变化无常的国家合作。政府也必须明白:所有这些东欧国家,单靠自己的力量,连一年的战争都无法坚持。只有取得苏联的有效支持,东欧国家才能建立一条强有力的东部战线。

如果没有东部战线的支撑,我们如何援助比利时、荷兰、丹麦、瑞士这些国家?让我们回顾一下1917年的经历。那一年,俄国溃败,前线的惨状令人难以形容。尽管如此,俄国战线依然牵制着一百五十多万德军。

现在有个公平的提案。在我看来,这个提案是一个更加简单、直接、有效的提案,所以我们不能将它搁置一旁。我请求英王政府考虑一下残酷的事实:如果没有苏联,我们就无法建立强大的东部战线,无法保障英国在西欧的利益。如今对英国而言,苏联的援助必不可少;如果政府拒绝,英国将会被卷入这场最恶劣的战争中。

 

毫无疑问,现在这一切都为时已晚了。仅在几个星期之前,工党和自由党的领袖们还在投票反对义务兵役制,他们反对的原因是对外交政策不满。但是外交政策背后没有强大的国家实力支撑,那么外交政策就没有效果。

在西方各国结成同盟,共同抵御德国时,德国也在开展同样的行动。5月初,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与意大利外交大臣齐亚诺在意大利科莫市举行会谈,正式公开了“钢铁盟约”,之后由两国外交大臣于5月22日在柏林签订。盟约签订之时,齐亚诺与希特勒进行了一段谈话,齐亚诺在日记里记录了与希特勒的谈话:


希特勒对这个盟约表示非常满意,并且确认将地中海政策交由意大利主导推行。同时,他对阿尔巴尼亚也很感兴趣。我们计划将阿尔巴尼亚发展为军事据点,进而控制整个巴尔干半岛,希特勒对此计划也颇为热衷。

 

“钢铁盟约”签订后的第二天,即5月23日,希特勒与参谋长们召开会议。在会议内容的秘密纪要里,希特勒这样说道:

 

现在,我们充满爱国激情,意大利和日本也是如此。一直以来,波兰不顾波德两国的友好条约,伺机对我们不利。所以,波兰人一直是我们的对手。绝对不能放过波兰,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就立刻进攻波兰。

德国首先需要对付的就是英国和法国。同英国和平解决的可能性已不复存在。因此,我们必须做好准备。而且英德之间的战斗将是一场生死较量。所以我们的军队必须占领荷兰与比利时的空军基地,不必理会他们的中立声明。

如果英国试图干涉波兰战争,我们就必须快速占领荷兰,从而建立从荷兰到须德海的新防线。如今有关八千万人民生死存亡,我们必须破釜沉舟。虽然每个国家的军队和政府都必须以速战速决为目标,但我们必须做好准备,应对可能长达十年或者十五年的战争。消除英国可能取胜的一切机会。陆军必须坚守我们的重要阵地。如果能够成功地占领荷兰和比利时,并且击败法国,那么就具备了打败英国的基本条件。

 

5月30日,德国外交部向驻莫斯科大使下达指令:“与过去制定的政策相反,目前我们已经决定同苏联进行明确的谈判。”在轴心国集结军队进行军事部署的时候,西方国家与苏联之间的重要纽带却已经断裂。5月31日,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发表演说,对5月19日张伯伦先生在下议院的演说做出答复。


早在4月中旬,苏联政府就与英法两国政府进行了谈判,讨论采取哪些必要措施。这一谈判仍未结束。如果各国有意抵抗外来入侵,必须要满足以下这些最基本的条件:

英法苏三国应签订有效的互助公约,该公约仅以防御敌人侵略为目标。

英法苏三国应向中东欧各国,包括所有与苏联接壤的欧洲国家做出安全保证,协助他们抵抗侵略。

英法苏三国应就以下问题达成明确协议,即遭受侵略者袭击时,英法苏三国要直接而有效地互相支援;对负有安全义务的国家,在他们遭受侵略者攻击时,英法苏也应提供同样直接有效的援助。同时协议还要明确规定支援的力度和范围。

 

眼下,谈判已经陷入僵局,难以打破。虽然波兰与罗马尼亚政府接受了英国的安全保证,却不打算接受苏联政府类似的保证。另外一个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地区——波罗的海沿岸三国,也持有类似的态度。苏联政府明确表示:苏联所拥护的互助公约,必须要把芬兰以及波罗的海诸国包括在内。如今,四个国家均已拒绝苏联的提议。5月31日当天,爱沙尼亚以及拉脱维亚与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所以,就在对手拖拖拉拉、犹豫不决地进行谈判时,希特勒轻而易举地突破了对方的最后防线。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素素_昵称已被占用

    声音太好听了吧,很有代入感,好像在看电影。

  • o懒妖精o

    为啥要拒绝苏联

    王者归来之不一样烟火 回复 @o懒妖精o: 国家体制政治信仰和意识形态的原因!

  • JTse_mh

    赢家最后总是安格鲁撒克逊人 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 问玉小范

    感觉德国在欧洲比较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