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剧】 第4集 阿道夫·希特勒登上舞台

【有声剧】 第4集 阿道夫·希特勒登上舞台

00:00
21:14

【本集简介】

在这一章你将听到,希特勒——这个策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无数人民带来沉重灾难的恶魔,是如何在战后的德国迅速崛起,并逐步登上政治舞台的。他那些荒谬却又无比可怕的极端思想,又是在怎样的环境中酝酿而成的。


1918年10月,一名德国下士在英军的一次袭击中遭受芥子气侵害,一时双目失明。当他躺在病床上无依无靠时,感到他个人的不幸似乎同整个日耳曼民族的苦难融为了一体。

他出身于一个卑微的奥地利家庭,年轻时曾梦想成为伟大的艺术家,然而由于考试失败,从维也纳辗转来到慕尼黑。穷困潦倒使他心中愤愤不平,认为是世道不公才使他一事无成,于是开始对德国和日耳曼民族形成一种畸形的种族忠诚感。战争爆发时,他怀着狂热与痴迷参军,并在西线作战的巴伐利亚团服役了四年。这便是阿道夫·希特勒的早期人生经历。

德国的溃败令他寝食难安,一种异常的、足以决定人类命运走向的精神力量逐渐在他的体内形成。他认为德国的失败无法按常理解释,其中一定隐藏着一个惊天的阴谋。当他从维也纳的一些极端德国民族主义者那儿听到“犹太人”这个种族时,听到他们是日耳曼民族的敌人与剥削者时,扭曲的爱国主义情怀使他愤怒,再加上对富人及成功人士的嫉妒,最终汇集成了一股无法抑制的仇恨。

当希特勒出院时,看到周围到处都是红色革命蠢蠢欲动的气息。装甲车在慕尼黑的大街上横冲直撞,向逃亡的路人分发传单或射击子弹;曾与他共事的同事,佩戴着红色袖章以示抗议。他恍然大悟,是犹太人在后方投机倒把、大发国难财并阴谋通敌。此刻,他更加认定自己要拯救整个德国于水火之中,带领这个“生而为王”的种族回归到它早已注定的命运中去。

希特勒为自己在军队谋得了一份“政治教员”或者说是特务的差事,趁机收集了一些关于叛变与颠覆行动的情报。1919年9月的一天晚上,他在慕尼黑一家啤酒馆里听到了德国工人党集会的发言,与他反对犹太人、反对使德国堕入深渊的“十一月罪犯”的信念如出一辙,于是他加入了这个政党,并担任该党的宣传工作。1920年2月,德国工党的首次大会在慕尼黑举行,希特勒完全控制了这次会议,并为党章制定了二十五个要点。至此,他已成为了一名政客,救国运动的宏伟计划由此开始。同年4月,他逐渐在党内形成了个人独裁,并购买了《人民观察家报》作为该党的党报。

起初,希特勒组织的冲锋队与共产党人的交锋还仅限在巴伐利亚地区,但随着德国马克的崩盘,中产阶级的根基被摧毁,希特勒的影响力逐步扩大到全国。

到了1923年11月,这位领袖身边已有一群坚定的追随者,他们认为夺取巴伐利亚州政权的时机已经到来,享有盛名的鲁登道夫将军不但支持这次行动,更亲自走在暴动的最前面。德国国内在战前有一句名言:“德国不会有革命,因为德国严格禁止各种革命”,慕尼黑当局用行动兑现了这句话。游行队伍中大约有二十人被杀,希特勒和其他主导者则逃离了现场。1924年4月,他被判处四年有期徒刑。

虽然当局稳住了事态,然而迫于舆论压力,希特勒的刑期减为十三个月,他在监狱中完成了《我的奋斗》一书的提纲。德国复兴的大计、抗击马克思主义的计划、国家社会主义政权的概念,这些都在书中给出了透彻的解释。这本书是关于信仰与战争的新《可兰经》,孕育了他的政党。

这本书中的论点是这样的:

只有暴力才能保证一个种族的生存,一个种族要想生存就必须战斗。

一个停止战斗的国家或种族,难逃灭亡的宿命。

一个种族的战斗力取决于它的纯粹性,因而必须剔除外族的污染。

因为犹太人遍及全世界,他们必定是和平主义和国际主义者,而和平主义意味着这个种族在生存的斗争中选择了投降。

如果日耳曼民族能够及时团结起来,它早已是这个世界的主宰了!新的德意志帝国必须竭尽所能,将日耳曼人团结起来,让他们坚信只有通过武力才能重获自由。

和平与秩序是资产阶级的美德,在这种美德的影响下什么事也做不出来。

现在,一个影响世界的伟大变革正在形成,而新的日耳曼国家一定要时刻准备为这个世界做出最后也是最伟大的决定。

外交的目的不是使一个国家英勇地倒下,而是确保繁荣和生存。

只有英格兰和意大利有可能成为德国的同盟。

如果德国不能自保,不会有人站出来助其一臂之力,因此德国要想收回失去的领土,唯有依靠武力。

德国绝不能重蹈向敌人同时开火的错误,必须选出最危险的一个,竭尽全力对其攻击。

德国在外交政策上不能感情用事,应放弃战前错误的殖民政策,寻找机会向苏联特别是波罗的海诸国进行扩张,但绝不允许与苏联结盟。联合苏联向西欧发动战争是一种犯罪行为,因为苏联的目的就是帮助国际犹太主义获胜。

以上论点就是希特勒政策的“基石”。

他坚持不懈的奋斗使他在德国声名渐起,然而这一切并没有引起战胜国的注意,因为他们深陷于党内斗争之中自顾不暇。不久之后,“纳粹党”便成为了德国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获得了世界的瞩目。1924年底,希特勒刑满出狱,获释时他说,五年之后他将卷土重来。


在当时的德国,《洛迦诺公约》苍白而短暂的光芒瞬息即逝,大量的美国贷款给人一种繁荣复兴的错觉。政局上,兴登堡元帅当选为总统,绝大多数德国人本着对权威根深蒂固的爱戴,至死不渝地效忠他,直到他们心目中的神生命垂危、崩溃倒塌。既然魏玛共和政府已经不能给这个国家带来安全感和荣耀,更不能为他们报仇雪恨,那另外一些强大的力量就在这个混乱的国家变得积极活跃起来。

一战过后,陆军总参谋部在德国的所谓共和政府和民主体制背后掌握实权。虽然他们认为兴登堡是德国权力的象征,但1930年的他已经八十三岁高龄,因此必须要为年老力衰的元帅寻找一位满意的继任者。然而,这件事又被声势浩大的“国家社会主义运动”耽误了。慕尼黑暴动失败后,希特勒公开宣布了一项严格符合魏玛共和国法律制度的纲领,同时积极鼓励并策划扩张纳粹党的军事与半军事组织,实力发展到了让魏玛防卫军大为恐慌的地步。

在对国内风起云涌的局面审时度势后,魏玛防卫军的将领们十分不情愿地承认,作为与纳粹运动对抗的军事阶层和组织,他们已经不能再继续统治德国了。双方的共同心愿都是要将德国从地狱的深渊中解救出来,都想报仇雪恨。只是魏玛防卫军代表旧秩序,庇护的是德国的封建贵族、地主和富裕阶层;而纳粹的冲锋队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场穷途末路者掀起的革命运动,他们和布尔什维克之间的分歧,犹如地球的南北两极。

对魏玛防卫军的将领们来说,与纳粹党争斗无疑会让战败的德国四分五裂。在1931至1932年,陆军高级将领都认为,为了他们自己也为了整个国家,必须与纳粹党联合起来,只有希特勒才能够取代兴登堡,成为德国的领袖。就希特勒而言,尽管他准备不惜一切代价拿下政权,但是在他面前的是那些他年少时就崇拜与敬佩的领袖,他们曾经领导过伟大的德国,对于复兴德国的大业不可或缺。所以希特勒和陆军参谋部顺理成章地达成了合作。

双方的交易完成后,陆军总参谋部的将领就开始劝说兴登堡把希特勒视为未来的德国总理,希特勒则答应限制冲锋队的活动,并将其交由陆军参谋部管辖,甚至在万不得已时可以解散冲锋队。凭借这些条件,希特勒成功获得了统治势力的拥护,得到了行政管辖权,稳稳地攥紧了德国元首的继承权。


与此同时,德国也开始受到经济风暴影响。由于美国银行在国内的投入日益增加,出于长远考虑他们拒绝追加对德贷款。这一举动摧毁了德国赖以和平复兴的基础,导致德国工厂大量关闭,众多企业一夜之间破产。1930年冬,德国的失业人数攀升至二百三十万。此时,一战赔款问题也进入到了新的阶段。在过去三年里,美国总代办吉尔伯特一直代表协约国向德国收取巨额赔款,然而这种模式注定不能持久。1929年夏季,美国赔款事务专员杨格在巴黎拟定并商讨提议了一份减免方案。该方案不仅规定了赔款的最后期限,而且使德国国家银行和各条铁路摆脱了协约国的控制,撤销了赔款委员会,另设国际结算银行。

为了阻挠这份方案,希特勒和他的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与一些商业利益团体狼狈为奸。他们发动了一场野蛮但徒劳的运动,以此来反对协约国心怀善意的缓和方案。德国政府使出浑身解数,才在德国国会以微弱优势通过了杨格的计划。

对于战胜国如此爽快的让步,德国民众的反应十分冷淡。眼下德国民众担心自己随时会失业,没有人关心这些事。资本外逃将中产阶级摧毁殆尽,迫使他们走上了暴力的道路。国际经济压力逐渐削弱了德国外长施特雷泽曼在国内的政治地位,纳粹党和资本巨头趁机对他进行了猛烈的攻击,最终把他赶下了台。1930年3月28日,天主教中央党的领袖布吕宁出任总理。

这个人非常爱国,一心想借现代民主的外衣,复辟以前集权专制的德国。他继续推行之前曾任外交部长的拉特瑙拟定的工业计划,并在日益混乱的国内形势中竭力维持财政的稳定,然而他的经济举措却加剧了民众的不满。在兴登堡总统的支持下,布吕宁解散了反对他的国会,然后在1930年的大选中取得了多数席位。很明显,他想竭力号召德国残余的旧势力,对死灰复燃的民族主义进行打压。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布吕宁计划让保皇派的兴登堡再次当选,这样一来,等兴登堡一死,布吕宁就可以借机复辟帝制,填补目前希特勒跃跃欲试的德国最高权力的真空。但是社会民主党和工会势力肯定不会乐意看到威廉二世或王储重新掌权,所以布吕宁认为不能再建立一个德意志第二帝国,而是应该仿照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然后在王储的儿子中找一位担任立宪君主的合适人选。


第一幕:布吕宁和兴登堡的密谈

布吕宁:元帅阁下,我有一个秘密的计划想要向您汇报。

兴登堡:布吕宁总理,我想您应该称呼我为总统。

布吕宁:(略显无奈)行吧,兴登堡总统!可是我接下来不想以总理的身份和您描述这个前景,而是希望作为一位爱国的德意志人,祈求我心目中的英雄为祖国伸出援助之手。

兴登堡:您想说什么,就有话直说吧!如果又是需要我签署紧急法令,就不用这样弯弯绕了。

布吕宁:总统,您想不想——让皇帝陛下的荣光,再次照耀德意志的土地?

兴登堡:哈!快别开玩笑了,布吕宁。你我都心知肚明,现在还愿意请皇帝回归国内的德国人,除了我这样的老骨头,已经剩不下几个人了。

布吕宁:我指的不是老皇帝,也不是威廉皇储,而是皇储的儿子,比如维克多,或者是卡尔。而且我们也无需恢复皇权专制,只要是君主立宪制就可以了。

兴登堡:(勃然大怒)你在说什么胡话?你这是要亵渎皇位的正统和尊严吗?

布吕宁:(语调也随着提高)兴登堡元帅,求你看看今天的德国吧!所谓的民主和议会制度带来了什么?无止境的混乱!像希特勒那种不知道哪儿冒出来的疯子,正在窃取国家大权!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德国走向毁灭啊!

兴登堡:我既然坐在总统的位子上,那我就要留在这里!不错,我是希望皇帝陛下重登大宝,但是我只听命于陛下一人!任何与此相违背的做法,都是在冒犯我作为军人的尊严!

布吕宁:如果您不接受这个折中的方法,那么肯定会有一个热衷于革命的纳粹独裁者上台,到那时,一切就都晚了。

兴登堡: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就不会让这种悲剧发生。这一点不需要你担心。我会参加接下来的总统选举,但我不会让皇室的尊严被人亵渎。

布吕宁:那就这样吧,总统阁下!希望您不会因此怀疑我对您和皇室的忠诚。

不论布吕宁能否说服兴登堡回心转意,兴登堡的连任都是势在必行的,因为这至少能让德国避免政治顷刻间崩溃的危险。布吕宁计划的第一步是成功的。1932年3月,在总统选举第二次投票中,兴登堡以多数票再度当选总统。于是,又到了他们不得不应对国内经济形势和对欧关系的时候了。

在日内瓦的召开的裁军会议,给了希特勒机会,他再次挑起了一场运动,反对《凡尔赛和约》给德国带来的耻辱。经过深思熟虑,布吕宁草拟了一份修改和约的远大计划,他在日内瓦同英、美等国的谈判中,一度很有可能达成协议。这次谈话的特殊基础,是德国和法国的“军备均等”原则,假如战胜国在这个关键问题上让步,甚至为了欧洲的复兴取消赔款,那就很可能把布吕宁从逆境中拉出来,使他被抬到胜利者的地位。

但由于他的政敌在暗中动摇了法国谈判的决心,法国总理塔尔迪厄最终没有去日内瓦,布吕宁只得于5月1日两手空空地返回柏林。尽管随后新上台的法国总理赫里欧宣布准备商讨原方案,但为时已晚,兴登堡已经决定解除布吕宁的总理职务。5月30日中午,布吕宁提出辞职,以免去被免职的耻辱。德国最后一个或许可以使人民享受安定、走向睦邻邦交之路的政府,就这样在阴谋和延误中结束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snorphan

    老师声音真好

  • 禾木念青

    军人并不想恢复帝制,他们为了德国复兴和国社党希特勒合作,布吕宁想君主立宪,而兴登堡则不帝制勿宁死。

  • qhd_lcy88

    没有人吗

  • qhd_lcy88

    丘粉集合了

  • 听友406931136

    t

  • 酸辣折耳根

    落榜的美术生

  • 潘多拉结晶

    兴登堡太古板了。

  • 叶公_nf

    Sieg Heil

  • 豪杰89

    元首登场

    漠野老师 回复 @豪杰89: 忠诚

  • 锵锵QL

    历史是如此的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