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心学课】放下成见,回到生活本来的样子

3.4【心学课】放下成见,回到生活本来的样子

00:00
12:02

3.4【心学课】放下成见,回到生活本来的样子

 

喜玛拉雅的朋友,你们好,我是费勇,今天是王阳明心学课单元的4堂心学课:。前面我们讲到,王阳明用镜子的比喻,讲了最大的心灵问题是五种欲望引发的灰尘,让心不能照见本体,处于昏昧之中,并以四句教作为根本的解决方法。为了更好地理解王阳明的意思,这一节课我从两个角度来探讨一下心灵这面镜子蒙上灰尘这个问题。

 

第一个角度是佛教的角度。佛教讲求回到本心。什么本心呢?就是远离颠倒梦想的本心。为什么我们会有颠倒梦想?佛教里有一个很简单的说法,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充满了习气。“习气”一词梵语Vasana,意思是现行的烦恼经过长期的积聚而形成的种种积习,有所谓“名言习气”、“我执习气”等等的分别。唐·窥基《成唯识论述记》卷二说:“言习气者,心现行气分重习所成。”习气相续到成熟时,能招生死果报。法相宗认为:断除了烦恼的“种子”,伏除了烦恼的“现行”之后,还存在烦恼的“习气”。“习气”在烦恼中程度较轻微,但是难以断除。隋·智顗《四教仪》卷八谓:“十佛地者,大功德力资智慧,一念相应慧观真谛,习气究竟尽也。”按照这种说法,只有到了的境界,习气才完全断除

 

第二个角度是现代心理学中的三个概念:偏见、成见、刻板印象。这三个概念引发了在观念层面上的普遍问题。大多数人活在偏见里而不自觉,活在成见里而不自觉,活在刻板印象里而不自觉。

 

何谓偏见?就是偏于一方面的见解,俗称成见。偏见有时也指敌意,美国心理学家阿伦森是这样界定偏见的:“人们依据有错误的和不全面的信息概括而来的、针对某个特定群体的敌对的或者负向的态度。”

 

什么是成见?成见即定见,指人或事物所抱的固定不变的看法。建立在一定的认识和价值的基上,而且因为认识僵化所以才致了成见的形成。

成见就是人们脑子里的先前就已经存在的对人、对事物、或是对于某些思想表示赞同或反对的看法。这种原有的看法,成为人们思想上的一种牵制力,由于它的存在,使人除一种单纯的观点外,不能看到或注意到其它事物。

 

第一种成见的特质:「无实证的揣测」。又可称为「预先判断」(prejudice)。指一个人在欠缺实证、调查,掌握充分论据之前,就「预先」做出自己的喜好、倾向或看法。

e.g.女生的数学能力没有男生好。


第二种成见的特质:「渲染主观看法」。又可称为「认知偏误」(cognitivebias)通过极为单薄的经验,或者不具有足够代表性的事实,就做出对群体以偏概全的解释。

e.g.美国人比英国人没文化。


第三种成见的特质:「选择性接受」。又可称为「确认偏误」(confirmationbias),当我们有了一个看法,即使我们知道自己的看法过于片面,仍选择性的接受对我们有利的解释,而忽略、排除那些反对我们的证据,甚至反对者。

e.g.民主制度一定比较好(但明明也有关于民主制度不好的观点)。


简言之,偏见是一种极为主观,缺乏客观实证的个人见解,并且将这种见解扩大解释为普遍事实,做为价值衡量的标准。

 

 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主要是指人们对某个事物或物体形成的一种概括固定的看法,并把看法推而广之,认为这个事物或者整体都具有特征,而忽视个体差异。

 

成见、偏见、刻板印象三个词的意义很接近,讲的都是人对外界的在认知上有有一种惯性,一种曲解。

 

英国哲学家培根有一套解释,对于我们理解为什么会有偏见、成见或刻板印象会有帮助。

 

培根说,我们一般陷在四种假相里,第一种是种族假相,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属于一定的种族,一定的种族会有集体无意识,会让我们产生很多偏见。

 

第二种是洞穴假相,就是我们每一个人个人成长过程里受到家庭、学校等等影响,形成了一套个人的偏见。

 

第三种是市场假相,就是我们人与人之间交往过程里,由于对于语言的理解不一样产生的错误认知。

 

第四种是剧场假相,就是对于传播体系里的知识、信息的盲目相信,迷信权威和传统。

 

总之,偏见、成见、刻板印象这三个概念,加上佛教的“习气”,这几个词运用到我们的社会里,揭示了一个现象,就是我们的行为、言语、思维等存在着一种习惯性的很难改变的力量,这种习气,要么是家庭环境所造成,要么是长期的职业行为所熏陶,总之,是在不知不觉间形成,我们很少意识到它的运作。所以,我们在日常里的行为,往往不过是一种习惯势力在支配着;我们往往害怕改变,也往往是这种深藏的不知不觉的习气在作用着我们。

 

所以,当我们产生一个念头的时候,应该想一想:这个念头从哪里来的?如果你细细推究,很可能发现,这个念头可能是你的职业生活所造成的习惯,也可能是社会流行的观念所灌输给你的,也可能是你的父母从小影响你的;…….你要进一步追问的是:这是我自己的念头吗?是的,只有剔除了习气,回到你自己,你才可能真正获得自由,获得生活的原动力。


偏见、成见、刻板印象、习气这些东西,会影响个人对于他人的认知,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各种社会矛盾,以及民族矛盾的根源。也会影响个人的生活状态,我们很多人讲的压力,推究起来,是我们背负了太多的成见。成见的力量在于,它是不知不觉在我们的内部其作用,我们自己往往意识不到,往往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就是在这种不知不觉、理所当然之中,成见把我们的生活带入死胡同。比如,过年的时候,很多人理所当然地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但关于婚姻,不过一种成见,就像杜尚说的,人不一定要结婚。当然,成见最大的害处是影响我们对于真相的认知。那么,今天就讲到这里。下一节课我会和大家分享:不解决小毛病,接着就会是大病不起。过几天就要过年了,我觉得在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候,真正的除旧迎新是迎接新的自己。怎么样才是新的自己?从各种成见中摆脱出来的的自己,就是新的自己。我们一生最大的敌人,可能就是我们内心的各种成见,以及由这种成见形成的各种生活习惯。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leevy_8q

    费老师最后这几句讲的太好了。真正的除旧迎新就是迎接新的自己,摆脱各种成见,以及由成见所带来的生活习惯。光读出来我都觉得呼吸到了自由的,芬芳的气息。

  • 阳明书童

    只有克服了各种习气,回到你自己,才有可能真正获得自由,获得生活的原动力!

  • 老秀来了

    费老师这一章节非常透彻,一个人往往有各种局限,然后带着局限的认知去判断事物!赞👍👍

  • 根源gy

    很多人理所当然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杜尚说人不一定要结婚

  • 柳杨78

    讲得好

  • ssspring01

    share it

  • 文艺青年6430

  • 文艺青年6430

    放下偏见

  • 辣手养花

    太棒啦

  • Hailey海莉

    费勇老师 我想请教您个问题,我在打坐时能感受到与本源、本心的连结,能体验到那种喜乐、慈悲的状态,也偶尔有过几次高峰体验,但我一睁开眼睛回到生活中就没有了这种感觉,很多“小我”又跑出来了,做了很多违背良知的事情。 1.我要怎么做才能在生活中时刻回到自己的本源?时刻回到那颗纯粹的内心。 2.我感觉打坐时是天人合一的,但从静坐中出来时又感觉回到了人间,各种习气又都出来了,我现在很难平衡这两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