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医学院精神病专家著作,人为什么会缺乏良知?
精华笔记
对许多人来说,依照良知来思考行动,就像呼吸空气一样的自然。但这个世界上也存在一些人,他们是感受不到良知的,这些人就是反社会人格者,本书作者玛莎·斯托特认为,反社会人格者最根本的问题是缺乏良知,道德上的善恶对错对他们毫无约束力。
玛莎·斯托特是美国知名精神病专家,任职于哈佛大学医学院。她接待过数百位受过心理创伤的患者,他们大多遭到了反社会人格者的控制或心理摧残。这份工作经历让玛莎认为,有必要讨论一下良知的重要性,以及当良知沉睡的时候,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第一,什么是良知?
作者认为良知是一种基于情感的义务感,这里的情感主要是指对他人的爱和同情心。
进化论学家认为,良知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无论是群体层面还是基因层面,良知都能帮助生存繁衍,所以自然选择会把良知保留下来。
作者认为良知对于个人最大的意义,是让我们体验到爱,这会给平凡的生活增添许多的不平凡,让我们感到非常幸福。良知还会让我们心甘情愿为他人付出,这同样会让人感到幸福。
第二,哪些情况下良知会沉睡?
对普通人来说,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就有可能对良知产生影响。除此之外,作者还着重讨论了两种情况:
1、道德排他:良知建立在爱和同情上,而我们不会对任何人都抱有爱和同情,如果我们觉得某些人“非我族类”,不值得自己的关心,就会把这些人排除在道德之外。
2、服从权威:当人们选择服从权威时,他们会把一切责任和主动权都交给权威,不再为自身行为承担道德责任。这种自我责任感的麻痹,会让良知陷入沉睡。
反社会人格者的情感体验异于常人,无法和别人建立情感联系,想象他人的感受。因此他们的良知是一直缺乏的。
反社会人格的成因:
1、遗传因素:反社会人格的遗传率大约是54%。
2、社会文化:以个人主义为核心价值观的美国文化,会纵容人们为了利益去控制他人,更容易培养反社会行为。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总结了反社会人格者的7点特征。
1、习惯欺骗和控制他人;
2、一贯不负责任;
3、无法遵守社会规范;
4、易怒,具有攻击性;
5、行事容易冲动,且无法提前做出计划;
6、毫不顾及自身或他人的安危;
7、在伤害他人之后毫无悔意。
第三,如何应对反社会人格者?
普通人难以分辨反社会人格者,但我们依然有办法避免自己受骗被控制:
1、不受身份头衔的蛊惑,敢于质疑权威。
2、表达愤怒。
3、提防马屁。
4、事不过三。
书 名:当良知沉睡
作 者:[美] 玛莎·斯托特
主 讲 人:西蒙
主 播:路琨
策 划 编 辑:李雪清
总 编 辑:徐苑
不一定只有少数群体会被他者化非人化的不公平对待,比如厌女和对女性的边缘化他者化就会导致对女性失去共情,女性并不是少数群体。实际上穷人也不是少数群体。
子非丶宇 回复 @茜_oj: 是弱势群体
身体状况和同类关系会影响良知,服从权威的特性,生理差异的反社会人格,各地区文化影响,集体文化主义和个人主义,所有人都是棋子的感觉,一切都是场游戏,高智商反社会较少,误导与不负责任不自我反省,幸福感很低,永远在自己身上,焦虑不安,坑蒙拐骗,要么被别人联合,要么惹到惹不起的人,爱冒险爱刺激,根据情况伪装自己,义愤填膺或者鳄鱼的眼泪,分辨权威头衔,表达愤怒,抵挡马屁。
朱丽叶公主 回复 @婷婷美的: 学霸啊!
为什么我越听感觉有点像郑爽呢
长脑子中 回复 @菇菇_: 冰狗,答对了
我领导就是这种人,终于找到病症了。她满口谎话没一句真的,到处搬弄是非。整天就是开会,一句话翻来覆去的说基本都是屁话。最喜欢熬下班不给走就叫你熬,不熬到半夜不准走。还熬7个月的孕妇熬到凌晨5点才让她睡觉。工作上从来不知道应该做什么?自己什么都不做总认是她做的离了她地球都不转的那种。看到她的领导倒霉会在众人面前毫无顾忌的幸灾乐祸。自己能力有问题被别人投诉结果都是别人的问题。比如食堂吃不饱她说是响应号召不要浪费,说难吃她说是你们过节大鱼大肉吃多了来点清淡的。
这玩意儿不能听,越听越觉得自己是反社会人格
听到【鳄鱼的眼泪】突然笑出声
当良知在沉睡,正义去了哪里……当良知和贪欲勾结了一起,那么社会是什么样呢……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但是依旧有很多的良知在渐渐丧失……最土的话就是胳膊拧不过大腿……愿社会有清澈之风!
万年灵 回复 @箬水三千只取其一: 大部分情况下,穷生奸计,富长良心,社会很好,而且我一直在越来越好。
人生,一半糊涂,一半清醒,不要抓着过去不放,活好当下,才是人生赢家。
我在南山 回复 @残夕0530: 自私的人是遇到一个摔倒的人不会上去扶 但反社会的会上去补两刀
说白了,就是没人性,丧失良心。这种人基本可以当作披着人皮的畜牲对待了。
在无良环境下活着,你就是无良知人。在有良知环境下活着,你就是有良知人。 所以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溪山树 回复 @1552975vgvw: 你都懂完了、你去讲嘛!冒充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