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问阳明先生,学问功夫做得不切实如何是好?先生说自己早已一语道尽,学问功夫只做一件事,就是致良知。此事只须去落实,用言语永远无法到达。先生巧妙地引用禅宗公案,把良知比作启发人的拂尘尾,让弟子向内返观觉照,以此踏入修行的正路。伴着张庆祥先生精辟的讲解,让我们一起领悟“致良知”的内涵。
1 为什么【致良知】说起来极简单的?
2 内心的【尘】是什么?内心的【拂尘】又是什么?
《传习录卷下》
(八0)
一友问功夫不切。
先生曰:”学问功夫,我已曾一句道尽,如何今日转说转远,都不着根!”
对曰:”致良知盖闻教矣,然亦须讲明。“
先生曰:”既知致良知,又何可讲明?良知本是明白,实落用功便是;不肯用功,只在语言上转说转胡涂。”
曰:”正求讲明致之之功。”
先生曰:”此亦须你自家求,我亦无别法可道。昔有禅师,人来问法,只把尘尾提起。一日,其徒将其尘尾藏过,试他如何设法。禅师寻尘尾不见,又只空手提起。我这个良知就是设法的尘尾,舍了这个,有何可提得?”
少间,又一友请问功夫切要。
先生旁顾曰:”我尘尾安在?”
一时在坐者皆跃然。
讲的很好,就是配乐很吵
痒要自己抓,痛要自己调--你的良知在你自己的腔子里,需自家好好琢磨。
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
言行合一,古今通贯……
没看到张讲师的大学解读
拂尘
依指寻月
❤想吃美食时,马上去之念头,想抽烟时,念头马上不想,不再让念头再延伸;念头叫反观觉照,延伸后就代表已经行了。致良知,知行合一,我目前是这个觉悟,用在格不良习惯上有所收益。
多听几遍才能体会到讲师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