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书》德者,人之所得

《素书》德者,人之所得

00:00
06:39

“德者,人之所得”,德是道的妙用,也是道的一种体现形式,是人人都要得到的,是人人都要具备的。自古以来,这些大德都是利益了世人,利益了百姓,利益了万物的,所以我们才称这样的人为大德。为什么用了这样几个词呢?因为儒释道所用的词不一样,道家叫利益万物,儒家说要利益世人,F家说利益众生,但是概念是一样的,德是人人所必须要有的,只有有了德我们才能更长久。故大德者必得其位,必得其名,必得其禄,必得其寿。

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不是满足自己的私欲,千万不要理解偏,如果还有自己的私欲,绝称不上大德之人。当一个人有德行的时候,便开始滋养万事万物;开始利益万事万物。

大地厚德载物,他承载万物,滋养万物,不会对万物有任何的区别对待。树长在什么地方,花花草草长在什么地方,房子盖在什么地方,农田在哪里,在哪里就是哪里,大地只提供他所能提供的土壤,只是静静的在那里承载和滋润而已。

《道德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刍狗就是古代祭祀用草扎成的狗。天地的仁是没有偏私的,他对万事万物都是一样的;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圣人的仁是大的仁爱,他对所有的百姓都是一视同仁的,这个时候才能满足万事万物之所需,没有分别和偏差对待,这才能称为大德。

张良为何要去辅佐刘邦呢?因为刘邦可以利益更多的百姓。据汉书记载,刘邦是魏晋之后,为何称为魏晋之后?祖上是魏国人,但是是晋国大夫之后,到了刘邦这里已然是农民出身了,所以他更知人间疾苦,他更知道百姓需要什么,所以张良才会辅佐刘邦。

自古以来修道之人辅佐的都是有德行的人。比如说诸葛亮辅佐刘备。德是道的外用,有德行的人自然就是合了道的人。自古以来修道之人都懂得道的运行规律,绝不会因为远近亲疏来决定是否帮助他人。不会说我和刘邦的私交更好我就辅佐他。他们是从万事万物或者说从百姓的需求角度出发,选择一个对黎民百姓更好的人去辅佐,这是修道之人的风骨。这个时候我们就能看出来德的重要性。如果我们没有那么大的德行,我们此时的仁和爱就是偏私的。我只对某一个人好,我只爱某一个人,这不叫爱,这叫宠溺。

自古那些大德者,他利益了很多黎明百姓,利益了很多世人,甚至还在利益百年以后的人,千年以后的人,所以我们称这样的人是圣贤、是大德之人。往小了讲,往生活当中讲也是一样的,我们有多大的德行,我们才有能力才有智慧去利益多少人;同时利益他人又会反过来不断地滋养我们自己的德行。

《大学》讲,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我们不断地明明德,自己的德行在不断地扩展,在不断地增加。我们去亲民帮助更多的人,又回过来明自己的德行,所以它是相互促进的。人都是要得到德的,当有了德我们才能使万物各得其所欲,自己也就更合道;当我们合了道,也就有更大的智慧和更大的德行继续使万事万物,使更多的人各得其所欲。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深度思考2024

    刘邦逃跑自己女儿都能杀,连杀三次,自己的妻子九死一生支持他的帝业,最后被逼成了吕后。他有德行我从来没见过对家人都没有爱的人,能爱戴百姓,如果爱子如民是帝王德行的象征,那么,幸好刘邦不爱民如子。

  • 1386602anps

    被你神化,不值

  • 听友294142382

    感恩老师讲解。

  • 绝情书CJ

    好喜欢老师的声音,听着心静

  • snow6180

    感谢!分析张良,辅佐刘邦

  • 风浅凉

    感谢老师讲解,学习了!

  • 上善若水东山再起

    解读的太好了,大道至简

  • 小夏_vm

    刘邦是魏晋之后,为何称为魏晋之后?祖上是魏国人,但是是晋国大夫之后,到了刘邦这里已然是农民出身了,所以他更知人间疾苦????

    淳灵 回复 @小夏_vm: 你知道是真的么,还是道听途说

  • 依稀可爱

    老师讲的太精辟了

  • 听友301126501

    谢谢老师讲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