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凤凰男曾国藩
前两集,我们讲了曾国藩和爷爷和父亲的关系,这都是了解曾国藩家书的背景。
那么要深入解读曾国藩家书,我们更应该了解曾国藩与弟弟们的关系。因为现存的曾国藩家书当中,写给爷爷和父亲的只是一小部分,家书中最多的两部分,一部分是写给弟弟们的,一部分是写给儿子们的。所以后来出版社出版曾国藩家书时,经常会分成两本,一本叫与弟书,一本叫教子书。这两部分都是曾国藩家书中质量最高的部分。
所以这一集我们来讲一讲曾国藩和弟弟们的关系。
用我们今天的说法,曾国藩不但不是官二代,富二代,还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凤凰男。
为什么呢?因为他出身普通农民家庭,而且兄弟姐妹还很多。曾国藩的父母一共生了九个孩子,曾国藩是兄弟五人,姐妹四人。
曾国藩在家里,还是长男。他在这九个人当中不是最大的,上面有一个姐姐,但是在五兄弟当中,他是长子。过去看一个人是不是长子,只看兄弟排行。
不但是长子,而且曾国藩的年龄也比其他兄弟大很多:比大弟弟曾国潢大九岁,比第二个弟弟曾国华大了十一岁,比曾国荃大十三岁,比曾国葆大十七岁。所以最小的弟弟在他面前,和侄子的感觉差不多。
今天我们中国经历了独生子女一代,很多人已经无法想象大家庭、大家族是什么样了。独生子女们没有兄弟姐妹关系了。所以我国出台“单独二胎政策”之后,媒体报道过好几起新闻,头胎子女为阻止父母要二胎寻死觅活,说你要生二胎,我就跳楼,最后当妈的只能含泪到医院去打胎。曾国藩的时候可完全不是这样。曾国藩十岁那年,大弟弟曾国潢出生了,曾国藩非常高兴。因为别人都有兄弟一块儿玩,曾国藩却没有。所以他高兴极了。此时曾国藩已经开始学习写文章了,父亲曾麟书给他出了一个题目,就叫“兄弟怡怡”。曾国藩这篇作文写得不错,表达了对弟弟的喜欢之情,写得很真挚,以至于曾麟书说,这篇文章写得至情至性,将来你一定能当一个好哥哥。
事实证明曾麟书的判断是正确的,曾国藩这个哥哥当得非常好。
在过去中国大家庭中,长子的地位是与众不同的。长子寄托了整个家族的希望,他要给弟弟们当榜样,要承担起整个家族的重量,因此过去的长子都有极强的责任感,在巴金的《家春秋》这部小说中,我们看到,觉新因为是长子,承受了比其他孩子大得多的压力,万事都让步,为弟妹考虑。这种责任感有时甚至会使长子放弃应有的权利,为家族做出牺牲。
曾国藩身上就体现出了中国传统社会那种典型的长子性格。
第一是长子一般都不苟言笑,吃苦耐劳,一副苦大愁深的模样。曾国藩就有点这样的倾向。因为长子在家里,父母一般会管的比较严,第一个嘛,所以任何生活细节都要管,所以长子一般性格都比较稳重,比较拘谨一些。等家里孩子生得多了,罗卜快了不洗泥,家长就没有精力精雕细刻了,所以其他孩子一般比长子要活得轻松一些。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长子责任感确实比较强,甚至在弟弟面前,有时候不像哥哥,简直像爸爸。因为年龄差距太大,所以曾国藩从小和几个弟弟并不是玩伴的关系。最大的弟弟曾国潢长大了能跑能玩的时候,曾国藩已经去考秀才了。所以他和弟弟之间,更多的是教与学的关系。从小他是爸爸的助教,帮着爸爸带弟弟们读书。后来他科举成功了,到北京当官,更要教弟弟们读书。因为他科举成功了,证明他就是最好的老师,比其他乡下的老师都聪明。在那个时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所以曾国藩的爷爷和父亲想法一样,家里不能只出曾国藩一个进士,至少还要再出一个。所以曾国藩的弟弟们也都和曾国藩一样,从小就拼命学习八股文。
曾国藩在北京,弟弟们在湖南乡下,怎么教呢?曾国藩让弟弟们定期作文,把文章寄到北京来,他一篇篇批改。曾国藩对弟弟们说,我现在在北京,不能在父母面前进孝。教你们读书,就是我在进孝。不管你们认真不认真学,我得认真教,我要是不把我的经验全教给你们,我就是不孝。
我不能以吾所知者尽教诸弟,是不孝之大者也。[1]
所以曾国藩虽然在北京工作,但是他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是通过函授的方式,指导弟弟们读书。后期曾国藩做到副部,工作非常忙,但是不论多忙多累,给弟弟们批改作文,还是他最重视的事,为此花掉了大量时间。我们看这一阶段曾国藩家书,经常长篇大论给弟弟讲怎么写作文。
不光是函授,还有面授。虽然作京官收入很低,但是曾国藩还是花钱,让他四个弟弟当中的三个,也就是曾国潢、曾国华、曾国荃,前后来到北京,住在自己家里,一住就是一年或者两年,手把手教他们读书写字,又给他们介绍名师,指导他们作文,就是盼着他们当中有一个能再考上进士。
可惜这几个弟弟读书都不太灵光,最多也就考上了秀才,有的连秀才也没考过。曾国藩又花钱,给两个弟弟,曾国潢和曾国华,捐了监生。当时捐了监生,就可以跳过秀才这一关,直接去考举人。可惜我们讲过,曾氏家族其他是没太多读书的基因的,曾国藩努力教导弟弟们十几年,最后弟弟们没有一个能考中举人,更别说进士了。
所以十几年功夫最后都白费了,曾国藩还得一个个给他们安排工作。曾国藩的弟弟们的工作,都是他安排的。
怎么安排的呢?都跟着他当军官。
曾国藩第一个安排的是比自己小十七岁的最小的弟弟曾国葆。为什么要先给他安排工作呢?因为他不是很爱读书。曾国葆读书天赋一般。所以考秀才失败之后,他就写信告诉曾国藩,说他不打算考科举了,以后要学点有用的东西,以后走经世致用的路。但是经世致用的路岂是容易走的?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哥哥曾国藩给他创造的机遇。
咸丰二年底,曾国藩应命出山,由文转武,到长沙办理团练,创建湘军。曾国葆不读书了,没别的出路,曾国藩就让他当了营官,让他在战场上建功立业。这一年曾国葆二十六岁,是曾国藩带出来的第一个弟弟。其他几个弟弟,大弟弟曾国潢负责管理家务,其他曾国华和曾国荃都正在全力以赴冲刺科举,所以他们这时候都没有从军。
后来,又过了几年,咸丰六年,这两个弟弟曾国华和曾国荃也都从军了。因为又奋斗了几年,最后谁也没考上,而且这时候这两个弟弟都三十多岁了,再继续考下去,希望也不大,一辈子都耽误了。而且曾国藩组建湘军,我们知道,有一个原则,叫“选士人,领山农”。选择读书人当军官,率领淳朴的农民作战。所以曾氏兄弟们的一些乡下的老同学,现在都当上了军官,而且都有了很高的级别。比如他们有一个原来的熟人,老秀才罗泽南,原来混得很惨,四十岁了,还是一个穷秀才,穷教书先生,家里连饭都吃不上。后来曾国藩让他当了军官,结果四年过去了,居然干到了副省级的布政使。所以天下大乱的时候,看来从军带兵打仗,是一个人要想当官,想当大官,最快的办法。
所以这一年,正好曾国藩在江西,军事上遇到了困境,曾国华和曾国荃先后招募士兵,组成军队,开往江西,去和哥哥并肩作战。
这两个弟弟来,说实话,曾国藩一开始并不是非常愿意。因为他做事比较轴,强调一个人要有恒心,要愈挫愈奋,走上一条路,就要把他打通。另外一个,更关键的,是带兵风险太大,那是把脑袋栓在裤腰带上啊!他不愿意让亲弟弟承担这个风险,如果弟弟们有性命之忧,他怎么面对自己的父亲呢?但是两个弟弟来了,说了自己的心里话,说科举这条路,成功率太低,还是跟着你混,成功率高。曾国藩最后也就接受了。
于是曾国藩又开始教两个弟弟怎么打仗。就像当初在家书中怎么教他们写文章一样,现在又天天和他们通信,一件事一件事地教他们如何招兵买马,如何组织军队,如何打仗。怎么跟军官相处,怎么和地方官相处,写得非常详细,非常用心。
这几个弟弟跟着曾国藩,一开始也混得都不错。在湘军里后来居上,晋升很快。从普通军官,很快都升到了高级军官。
那么跟着曾国藩混,有好有坏。好的呢,是弟弟曾国荃。曾国荃如果不跟着曾国藩,他就是农村一个土秀才,一辈子也就教教书。他不光是科举考得不顺利,性格也有很多缺点,做事顾前不顾后,只看得到好处,看不到风险,非常鲁莽。后来劝曾国藩当皇帝的就是他。如果一个人混官场,肯定下场不妙,搞不好会被杀头。但是跟着曾国藩,曾国藩拼命提携他,手把手教他打仗,教他作官,把自己几十年战场官场的心得毫无保留地教给他,结果在湘军攻下南京,镇压了太平天国之后,他成了浙江巡抚。曾国藩官封太子太保,授爵一等侯,世袭罔替;曾国荃“加太子少保,封一等伯爵,赐名威毅,赐双眼花翎。”[2] 后来和哥哥一样,也当了两江总督,太子太保,也做到副国级,和长兄携手跨入晚清名臣行列。
不好的呢?是另外两个弟弟。弟弟曾国华是最惨的,他遇到了湘军历史上最大的失败之一,三河之败。那一仗湘军李继宾部几乎全军覆没。主帅李继宾和副帅曾国华都阵亡了,而且曾国华过后只找到了身体,没找到头颅。头让清兵割下来领功去了,所以最后下葬的是一具没有头颅的尸体。另一个弟弟,最小的弟弟曾国葆呢?在军队的时候,得了传染病,也死在了军中。所以曾氏家族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门忠烈。五兄弟当中,四人从军,两人死在了军队里。
不管怎么样,曾氏兄弟最后个个都有了功名。曾国藩的大弟弟曾国潢,曾国藩一直安排他在家里照顾整个家族,当大管家,给他捐了监生出身,还给他谋得了“通议大夫”这个正三品文官的荣誉性官衔,还有“建威将军”这个正一品武官的荣誉性官衔。曾国华做到了道员,死后朝廷送了他一个骑都尉世职,这是一个世袭的爵位,由曾国华的儿子世袭。曾国葆生前做到了知府,死后追赠内阁学士。曾国荃历任湖北巡抚、陕西巡抚、河东河道总督、山西巡抚、陕甘总督、两广总督、署礼部尚书、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加太子少保。所以曾氏兄弟五个,个个都有功名。不得不说,这都是曾国藩这个凤凰男奋斗和提携的结果。
以上就是曾国藩兄弟关系的大概脉络,从中我们能看出,曾国藩作为长子,非常好地尽了自己的责任,曾国藩为自己的家族,付出了非常多的心血,做出了很大贡献。这个哥哥当得非常合格。不过关于曾国藩兄弟关系的特点这一集还没讲完,我们下一集会接着讲。
[1]《曾国藩全集·家书》,岳麓书社,1985年,第36页。
[2]刘铁铭著:《湘军与湘乡》,岳麓书社,2006年,第189页。
逆袭逆袭
曾国葆被清兵砍了头?这个口误吧
欲涤重生 回复 @苏Victor: 有可能是亲兵,就是叛徒!
谢谢。
曾国藩家书张老师有出书吗?只有音频?
这样看来,老曾家智商基因确实不高
被清军砍了头…
我喜欢张老师讲的,在看张老师的曾国藩传
汉贼 曾国藩
从去年购买的喜马拉雅的 曾国藩24锦囊。再到专门去看央视国史视频 的曾国藩,再到至今所有的曾国藩家书音频。一直以来都追着张宏杰老师的步伐,听了看了所有您讲的曾国藩视频音频。受益良多,是张宏杰老师把我带入了曾国藩的世界,让我修身养性,改掉了很多缺点,成为了更好的人。由衷感谢。今天看到有人留言,我也留言感谢。
lala0012 回复 @lala0012: 啊啊啊啊啊。 得到张宏杰老师点赞。三生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