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收听“水滴语文”,我是高老师。
今天我们讲一下《河中石兽》的思想主旨。《河中石兽》的作者是纪昀,他出生于公元的1724年,卒于1805年。字晓岚,他是清朝乾嘉时代的人,曾经担任过《四库全书》的总编纂官。在他去世的时候,嘉靖皇帝亲自给他写碑文。其中有这样两句:“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后来他的谥号就被视为“文达”。纪昀创造了一个非常有名的笔记体小说《阅微草堂笔记》。这个《阅微草堂笔记》当中,写了一些神仙狐鬼、因果报应和劝恶扬善的一些故事,当然也有一种很鲜明的批判意识,它和《红楼梦》和《聊斋志异》获得了后世非常高的赞誉。
《河中石兽》就是选自于《阅微草堂笔记》,这篇文章讲述了一则非常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学者之类具有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之人的一种嘲讽,同时也告诉了读者认识事物要全面、要深入的调查研究。整个文章的行文层次是非常分明的,全文是围绕着搜寻石兽工作展开的,在戏剧性的情节当中挖掘出了生活当中的哲理。
首先他写到了庙里的和尚,这个和尚和普通人一样,因为他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是有限的,他按照常规思维、常规逻辑就划着几条小船,沿着河到下游去找石兽,当然是找不到的。然后就写到了讲学家——这个学者,他按照自己从书本上学的知识来进行这种推理和判断,他的推理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但是和现实的出入还是很大的,当然按照他这个观点来找石兽也是找不到的。接着就写到了老河兵,老河兵因为他常年和河流打交道,对河流的水、石和泥沙的习性有更深刻更细致的了解,因而他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要想找到石兽,必须得逆流而上。按照老河兵的方法到上游去寻找,果然就找到了石兽。陆游有一句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真正的了解这个世界,把握这个世界,光读书还是不够的,还要躬行于社会实践,把我们读的和实践结合到一起,才能得到社会的本质,得到生活当中的本源。
文章的结尾,它揭示了作者的一个主旨:“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就是天下的事,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特别多,你不能够凭主观猜测来下一个判断,和尚、包括道学家,他们都是一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作者就表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一定是不能片面的理解,更不能主观的臆断。要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才能够达到生活的这种真实的一个场景。
这个故事情节很简单,但是它蕴含的哲理是非常深刻的。天下的事物虽然具有共同的规律,但是更具有特殊性,而事物的特殊性又和它所处的环境、条件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它是发展变化的。孔子说过一句话:“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为什么乐水?因为水是流动的,它是变化的。知者只有在变化的生活当中抓住这个事物的主旨,这才是一个真正的知者。《河中石兽》这篇文章其实就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也是这篇文章的深刻的现实意义所在。(1156字)
课程录音:高政锐(微信15164529901)
音频处理:苏丹 邢春宇
背景音乐:金梓
文字转换:陈妍竹
文字一校:吴齐奇
文字二校:陈盈盈
工作协调:朱明英
最近看的《赘婿》里面有段剧情跟这个很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