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总结】哲学万岁,生命万岁

【大总结】哲学万岁,生命万岁

00:00
23:26

这是《哲学100问》第1季最后一期节目,感谢大家的一路陪伴。

在评论区,写上你听第一季的心得和体会吧,为自己这趟思想之旅做一次整理!


第二季 · 已经上线:点击收听


《哲学100问》第1季的内容是从早期古希腊哲学开始,一直讲到德国古典哲学的黑格尔。之前已经说到,黑格尔哲学到达了传统哲学的顶峰,他提出的“绝对精神”正是传统形而上学一直在追寻的那个现象背后的本质。


纵观黑格尔之前的哲学史,都是在一个传统的框架下进行的哲学之路。


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曾说: “两千年的西方哲学史,不过是对柏拉图的注脚。”柏拉图的理念论,区分了现象界和理念的世界,理念的世界便是那个传统的形而上学所追求的本质世界。那么西方哲学两千多年的发展,都是这同一个路数,去追寻那个宇宙背后的本质问题。而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把这个问题发挥到了顶点,再也无法逾越了。所以,黑格尔之前的哲学史,我们都可以看作是在讨论同一个问题——传统的形而上学问题:统摄宇宙万物的本质是什么,现象背后是否还有一个更为本质的本原,上帝是否存在,真理性的知识要如何确定。这一切的背后,都有一个我们看不见的那个“道”在左右着。传统的哲学史,就是去探寻这个“道”。在中国哲学中,老子的“道”是大家最为熟悉的了,但有没有人能很清晰地说明白这个“道”究竟是什么?这并不容易说清楚。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西方哲学从古希腊到黑格尔时期,每个阶段哲学家莫衷一是的原因。


“道”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大家试图去超越现象世界,去寻求那个统一的规定性的问题,难免就会出现多样的哲学思想。每个阶段讨论的主题不同,运用的方法不同,结果也不同,但大家却有着共同的目标,有着同样的理想,那就是——探讨形而上学的终极话题,追寻统摄宇宙万物的本质和法则。


在这趟哲学之旅中,总共分为了四个阶段。


古希腊哲学

古希腊,是西方哲学最早的诞生之地。因为古希腊独特的地理、政治和文化背景因素,蛮族入侵和城邦制的建立,让希腊人特别爱思考普遍的规则问题,这就无形中培养了希腊人的一种思辨能力,从现象去挖掘其背后的本质,于是诞生了古希腊哲学。


早期的自然哲学家从自然现象出发,去探讨世界的本原问题。在当时的环境下,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已经算是一种进步了,因为大家已经不满足于现象,而是要去探讨现象背后的问题。“世界的本原问题”开启了古希腊哲学之旅。


哲学家们把世界的本原归为水、火、土、气等这些自然的因素,而后又把世界的本原归为了更为抽象的“逻各斯”“数”和“存在”。可以说,这是从自然哲学向形而上学的一个转变,赫拉克利特、毕达哥拉斯和巴门尼德的思想,使得早期的形而上学的雏形逐渐呈现出来。


到了古希腊哲学集大成的阶段,古希腊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奠定了整个西方哲学的发展基础。


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是对智慧探索精神的体现,他独特的提问方式表现出对世界的无限好奇。


柏拉图综合前人的哲学精华,提出了伟大的“理念论”。他通过四线段比喻、洞穴的比喻和太阳的比喻来形象地告诉世人:现实世界背后还有一个理念的世界。同时对一个理想国的宏伟蓝图的勾勒,也寄托了柏拉图的政治理想。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使古希腊哲学走向了顶峰。虽然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但两者的风格却是迥然不同的。柏拉图有些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而亚里士多德是有些古板和严谨的,他对真理的热爱超越了一切。于是,亚里士多德发出“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样的言论。从对柏拉图的批判开始,亚里士多德开创了自己的实体学说。实体的这个概念,也一直是后世哲学家讨论的重要主题。可见,亚里士多德的理论贡献之大。


回顾古希三贤,他们哲学的探索主题都是围绕着国家、围绕着城邦、围绕着世界的本质问题进行探讨的。而亚里士多德之后,希腊城邦逐渐瓦解,古希腊哲学走向衰落。这个时期出现了三大学派——伊壁鸠鲁主义、斯多葛主义和怀疑主义。这三个学派都有一个共同点:哲学不再关心世界的本原问题,而是追问生存的意义是什么,如何才能生存得更好,生活得更幸福。


古希腊哲学由盛到衰。


纵观这个过程会发现,这是一个从对自然哲学和形而上学的探讨转向对人生哲学、伦理学探讨的过程,从对客观精神的探索到主观精神探索的过程。


中世纪的基督教哲学


大概从公元1世纪到16世纪可以看作是基督教哲学时期。基督教神学占据着文化的统治地位,哲学一直被压抑着,有一句话哲学是神学的婢女很好诠释了当时哲学的地位。


因为基督教神学是信仰层面,那么哲学在信仰的大环境下求得生存,就要为基督教进行理论的辩护。教父哲学和经院哲学家,比如奥古斯丁、安瑟尔谟、托马斯·阿奎那纷纷从各自的角度,对“上帝存在”进行着论证。


14世纪至16世纪开始,经院哲学逐渐衰落。随着教会的世俗化,宗教改革应运而生,与此同时发生的还有文艺复兴运动。基督教的权威逐渐被破除,哲学的思考的对象逐渐从天上的神转回到了人间,一个崭新的时代来临,这就是近代理性主义哲学。


近代理性主义


17—19世纪的近代理性主义时期,可谓是哲学史上的一个大放异彩的时期,哲学家们真正开始进行一场又一场理性的思辨活动。哲学也发生了一次认识论的转向。理性的觉醒让那个时代的哲学家们开始有了一种反思的精神,主体性的意识开始逐渐被建立起来。


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是怎样的?人和世界的关系是怎样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追问,其实就是一次认识论的转向:人是如何认识世界的,真理性的知识是如何确定的。


就此问题,出现了唯理论和经验论哲学。以笛卡尔、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的唯理论哲学,只注重理性的演绎和逻辑推理,不注重经验层面,最后走向了一种独断论;而洛克、贝克莱、休谟的经验论,只注重经验忽视理性的逻辑推理,从而导致了怀疑论。


两个派别目标是一致的,但各自的方法是不同的。我们通读哲学史后会发现,其实每位哲学家都有闪光点,正是这些理论开启了我们对世界的一种全新的思考模式。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斯宾诺莎的“神即自然”、莱布尼茨的“单子论”、洛克的“心灵白板说”、贝克莱的“存在即被感知”、休谟对因果关系认识的颠覆。这些哲学家的思想,虽然各自不见得都是完美无缺的,但每位哲学家带给我们的思想上的震撼却是回味无穷的。当两个派别的矛盾发展到极端后,各自都走向了死胡同境地,反而违背了初衷。这是理性的危机,也是自由的失落。


于是怎么办呢?哲学就此止步了吗?当然不会。


这个时候,康德出现了。


德国古典哲学


康德就好像是一个拯救者,来收拾理性主义的这个烂摊子。于是,就到了德国古典哲学,哲学史上最恢宏的巅峰时期。


理性的危机和自由的失落问题,是当时康德面临的两大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康德提出了“先天综合判断”调和了唯理论和经验论,使得哲学的进程并没有因此而止步。


康德对理性自身的考察,通过三大批判和两个世界的划分(现象界和自在之物)来探索人的根本问题:人可以认识什么,可以做什么,可以期望是什么。


康德是伟大的,虽然康德批判哲学晦涩至极,对“先天综合判断”可能性的问题,对感性、知性和理性的探讨是极其烧脑费神的,但这一切理论探讨的背后,康德并不是为了理论本身而探讨理论,他更关注的是人的问题,关注人的实践领域——自由和道德。“道德律是一种绝对命令”,“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这些经典的哲理同样也适用于我们当今社会。


可以说康德哲学的思考方式为后世哲学家提供了新的理论切入点,康德哲学对后世哲学起到了开启的作用,因此康德哲学也是具有开放性的哲学。


而另一位德国古典哲学家则恰恰相反,那就是黑格尔。黑格尔的哲学显得有些封闭,所以人们会认为黑格尔哲学意味着传统哲学的终结。黑格尔提出的“绝对精神”便是一个无所不包的概念,上到天文下到地理,从人情社会到艺术道德到宗教信仰,一切都囊括进去了。黑格尔关于世界的逻辑结构的演绎便是绝对精神的发展过程,这其中又蕴含着正—反—合这样精妙的辩证法思想。


所以,后世哲学家往往很快开始其他的哲学问题的探讨,因为黑格尔站得太高了,无人能及啊,传统哲学发展到最后就到了绝对精神,黑格尔是传统哲学的集大成者,是古典哲学的巅峰。黑格尔理解的哲学就是哲学史,只有从一个历史发展的维度,把所有思想汇聚起来,这才是真理所在。


从古希腊哲学探讨的本体论,到中世纪基督教哲学探讨的上帝存在的证明,到近代理性主义探讨的认识论话题,对真理知识的确定性话题,这些如果按照黑格尔的逻辑,这都是在一个框架体系的,那就是——传统的形而上学。黑格尔哲学为什么伟大?是因为他超越了主客二元的对立,而是站在了主客统一的角度去看问题,看之前哲学史发生的一切。


随着黑格尔哲学的结束,我们《哲学100问》第1季传统哲学部分也全部结束了。


走向现代


黑格尔之后,哲学走向了一个更为多元化的时期,各个流派纷纷登上历史舞台。叔本华、尼采、克尔凯郭尔、罗素、维特根斯坦、胡塞尔、海德格尔、萨特、加缪、梅洛·庞蒂、福柯、德里达、德勒兹、阿多诺、本雅明……这些更具有现代性的哲学家开始了一场又一场精彩的哲学论说。



结束语

到这里,《哲学100问》第1季的内容全部结束。感谢大家一路陪伴,也要感谢和这么多喜欢哲学的朋友的相遇。


《哲学100问》这一趟下来,我自己也有颇多的感触。我想说,哲学在很多人眼里是极其晦涩的学问,是门槛很高的学问。这本书正是帮助大家打开一扇哲学之门,先了解哲学史上所有哲学家的思想,为自己的哲学学习打下基础,而入门后的修行则全靠大家自己下功夫了。


最后,我想借用康德的那个观点来结束第1季的《哲学100问》: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这个观点用在哲学研习上也是一样的。我们学哲学是把哲学本身当作目的,出于一种好奇去探寻世界的真相,这是纯粹的发心动念,而不是把哲学当作一种手段,当作一种工具,不是把哲学当作炫耀的资本,当作攻击他人的思想武器。学习哲学,本身是没有目的的。不是因为我需要哲学帮我做什么,我才去学习哲学。学习哲学本身就是目的,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是对生命真相的追寻。


训练思维也好,锻炼逻辑能力也罢,但这一切,无外乎一个更为根本的理由,那就是——学习哲学,是为了我们自己,为了生命本身。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无限好奇,对这个世界的孜孜探索,都恰恰说明,我们还心存敬畏。


感谢和哲学的遇见,这也是一个遇见未知自己的精神旅程。


精神的探险,何时开始都不晚。让我们把对哲学的敬畏留在心底,然后,好好生活!


《哲学100问》第1季到此结束。感谢遇见每一位朋友!


我们第2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书杰

    《哲学100问》第一季到此结束,感谢朋友们的一路陪伴。希望大家收获满满,获得精神的富足。大家也可以在评论区写下这一季以来的心得和体会,分享给更多朋友,也算是为这一趟思想探险做一次总结啦!需要精美PDF珍藏版的同学,请加小编微信ericlee1988获得。感恩每一位听友!

    听友100353245 回复 @书杰: 感谢书杰老师第一季的陪伴,我们第二季见!

  • 微笑的乌龟_hp

    请问在哪里可以买到书

    书杰 回复 @微笑的乌龟_hp: 当当网 搜索《哲学100问》

  • grw5811

    这是我听到的最好的哲学入门教材。我反复听了两遍。听完一遍,我又购买了书来看。在看的同时又听第二遍。我还会再看第二遍书。每一遍都给我不同的收获感。能如此强烈抓住我的哲学教材,这是第二本。第一本是毛主席的《实践论》和《矛盾论》。然而《哲学100问》让我知道了各种哲学思想的来龙去脉,让我深刻的领会到人类思想发展的艰辛,让我更深刻地领会到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来之不易。谢谢书杰!❤希望今后有更多更好的通俗易懂的哲学著作问世。真正的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成为人民群众手里的有力的思想武器。

  • 大雨途中

    感谢书杰,能把哲学讲的如此美感,迷人! 哲学如能在一个缺乏哲学思辨的民族中,渐渐普及,绝对有你的贡献。

  • GoldenRetrieve

    个人感受:学习哲学的目的,是为了个人的幸福与自由。从目的论,发展论,从主观,客观,从理性,感性学习哲学。得出自己关于哲学的理解。 哲学必须实用,即最深层次的应用,即对思维和心灵的影响。不在于和人辩论。哲学的一元到多元,连续性的时间和空间。从目的论到实践论。

  • 于基

    反复听了三年多,从七十九岁到八十二,感慨太多,书杰老师引领我从对哲学的恐惧到喜爱。……!

  • 听友241240064

    开阔了思路,了解到哲学的阶段性和各位高峰式人物的思想。恕我这个六旬以加的人不能再通过读书去加深了,但书杰先生播报的第二季是一定要听的。而且也像听等一季一样,边听边读文稿。

  • 毛娃娃_vc

    感谢书杰老师倾情创作.用心之作!感谢您的辛苦付出,您的课程价值很大,把枯燥的知识以一种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精彩纷呈,把复杂的知识以引人入胜的方式讲解,精彩之处.常常令人心潮澎湃,感谢您的辛勤汗水.无私奉献,祝您桃李满天下,学生毛娃娃……🙏🏻

  • 戴戴戴戴呀

    最后以viva la vida结尾,忍不住泪流满面,超级好的节目,超级棒的主播。自由,理性,道德,未知我们很渺小,却又那么伟大。致敬第一季每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谢谢🙏🙏🙏

  • 1525819xwwz

    早都买了康德的三大批判,一直没时间看。听了你的主播才知道康德这么伟大。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