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为何说朱子格物与阳明心学“本是同根生”

001 为何说朱子格物与阳明心学“本是同根生”

00:00
15:40

        一代大儒朱熹博闻强识,享誉半世,直到晚年双目失明,方彻悟圣学之渊,大悔中年注述误己误人。

        为何说朱子格物与阳明心学“本是同根生”?

        为您揭开《朱子晚年定论》著述由来~

      《定论》首刻于南赣。朱子病目静久,忽悟圣学之渊薮,乃大悔中年注述误己误人,遍告同志。师阅之,喜已学与晦翁同,手录一卷,门人刻行之。自是为朱子论异同者寡矣。师曰:“无意中得此一助!” 隆庆壬申,虬峰谢君廷杰刻师《全书》,命刻《定论》附《语录》后,见师之学与朱子无相谬戾,则千古正学同一源矣。并师首叙与袁庆麟跋凡若干条,洪僭引其说。


         各位好!  今天我们所要讲的是《朱子晚年定论》。那么为什么要讲这个《朱子晚年定论》呢?因为讲王阳明的《传习录》,很多地方看起来跟朱熹的《四书集注》,还有朱熹的很多著述都有冲突。


       当时王阳明在传扬阳明心学的时候,他就发现朱熹很多地方讲错的。他出来发扬的时候,因为全天下都是朱熹的弟子,当时的这些儒者这些官,各位知道以前的官都是科举制度考上去的进士、秀才,达官贵人个个都是读书人。这些读书人是学谁的学问呢?就是学朱熹的,所以王阳明一宣扬他的学问的时候受到的压力是非常非常大的,甚至官位都不保。也有一些阳明旁边的同僚学了阳明的学问之后被贬官、被罢官的也很多,所以非常凄惨。


       最后阳明先生从坊间意外地拿到了一些朱子晚年在卧病的时候,因为卧病的时候肾脏有病眼睛视力很不好,到真正的晚年时几乎都看不到,差不多是瞎子。眼睛瞎了之后,他就更有很多机会可以往内返观,所以朱子就发现他以前所学的东西、所著述的很多东西,在人生的最后这段时间他发现他无法安定他的心,非常浮躁。他就发现我写这么多都是空谈的,然后当眼睛看不到的时候,他发现浮躁的里面这个心体就是那一股气翻腾,喜怒哀乐发但是发不中节,有的时候未发比较平静,有时候发他就发现,他渐渐好像似乎懂了以前他的师父、延平先生还有二程(程颐程颢)他们所讲的,渐渐往里面印证好像就是这个东西。然后时间一久了就越来越明,所以后来朱熹晚年跟弟子之间的很多书信,他就不断地一直承认自己的错误,他深怕来不及。


       各位我们要知道朱熹是个正人君子,他只是这个学问没有悟透。他年轻的时候精力也很旺盛,他很想多读很多书,几乎什么书都读过了,然后不断地翻译,整辈子的精力都在做这个事情,那么好说歹说他总是个正人君子,所以他到晚年发现错误的时候他很想改正,他很想昭告所有的弟子。问题是卧病在床,所以也仅仅只能够说有跟他书信往来的人,他回答的时候就把他的后悔还有他的发现稍微表述出来,那么这些书信无意中被王阳明拿到了,拿到之后就发现如获至宝啊!原来朱熹晚年跟我现在所见的是一模一样的。

所以各位我们现在说坊间常常在讲说,阳明跟朱熹的理论是哪里不同?哪里不同是因为他看到的是朱熹在年轻的时候跟壮年的时候的定论,那是未定之论,不能说定论。到晚年真正有所见的时候发现了心源心地,看到了心体,里面谈到流行之体,看到了它是一股气,这个在晚年生命将终止之前,这个才是他的定论。


       那王阳明没有跟他套好,因为这两个人是不同年代。朱熹已经早过世很久了,那王阳明要来宣扬他的理论就必须推翻大家对朱熹的认识,所以心里惶惶不安,确实也惶惶不安。因为这个非常危险,说不定被人家视为妖孽,斩他人头都不一定。


       那么如获至宝拿到这些东西之后,王阳明就把它编成册,不过把它简化掉,为什么我知道他是把它简化掉呢?各位在清朝有一个人,也是一个进士叫作李绂,清朝比明朝更晚,他就要了解朱熹跟弟子之间的往来,到底晚年都说了些什么?那王阳明因为是节录的,所以叫作《朱子晚年定论》是节录下来的。一封信很长,他节录其中可以证明阳明学说的那个部分。但是李绂这个人他所收集的就范围更大,他是(把)朱熹晚年的所有书信往来统统节录下来,而且也有包含比较中年的这个部分,他的书信是完整的。这两相比对你就可以发现,因为李绂去哪里收集?他也不是从阳明先生收集来的,为什么可以知道呢?因为阳明先生的信里面的内容都很短是节录的,李绂从坊间所收集来的都是整篇的,所以我们就知道这两个人是没有抄袭的,是各自收集各自的,而且李绂所收集的篇幅很多,那么他全部把它编论下来叫作什么呢?叫作《朱子晚年全论》,阳明先生所编的叫作《朱子晚年定论》。那么他是《朱子全论》,这个是《朱子晚年定论》,这其中的范围是差很大的。


      当时阳明提出来的时候就很多人怀疑说,阳明这是你自己编著的你杜撰的,所以当时很多人还是对阳明不解。不过这个东西出来之后毕竟还是很多人可以证明,所以就暂时平息了很多人对阳明先生的指责。


       在编《传习录》的时候,本来《朱子晚年定论》是放在《传习录》的下卷,然后钱德洪写了跋之后,后面就附上《朱子晚年定论》。那么我们在讲解王阳明《传习录》的时候,我们就把《传习录拾遗》总共有五十几条,我们就把它再给编录,所以就把《朱子晚年定论》再往后移,所以我们现在才再来谈《朱子晚年定论》。这个定论对于我们了解朱熹跟王阳明之间的学问整合是非常重要的,还有破除我们认为王阳明先生跟朱熹的言论是不同的,这一点必须要破除,不破除的话学问就支离破碎,所以《朱子晚年定论》是有必要读的,那么在读《朱子晚年定论》的时候,顺便也会提及一些前人一些大儒,比如说程颐程颢、李侗(就是延平先生、他的师父)的一些言论。发现是一脉相承的,都是有所发现的。(朱熹)年轻时候的著述都有问题到晚年的时候都非常正确,只是有的来得及宣扬有的来不及宣扬,只是差在这里而已。


        我们现在看前言,《定论》首刻于南赣。是江西的南安、赣州这一带。说《定论》第一次把它刻成版、刻成书是在这个地方。


       朱子病目静久,忽悟圣学之渊薮,乃大悔中年注述误己误人,遍告同志。说到由来是因为朱子病目静久,他晚年的时候得脚气病、肾脏有病引起了眼睛的失明。静久,因为眼睛失明不能走动,所以他常常静坐。各位以前的大儒都静坐,程颐程颢的书里面谈到他们的静坐,弟子都静坐,谈很多的。各位不要误以为只有道家佛家静坐,古代大儒每个都静坐。为什么?因为经书里面谈到很多,比如《大学》定静安虑得都在谈静坐。朱子病目的时候就常常在静坐,所以就有很多返观的机会。


       忽悟圣学之渊薮,渊就是很深的潭,很多鱼的地方。就是森林,很深很深的森林,万兽所居的地方。渊薮是比喻什么呢?比喻人物荟萃、汇集的地方。说忽悟圣学之渊薮,忽然体会到了这个圣学里面最丰富的内涵、最精萃的内涵,竟然就在内心这个小小的区块里。


       各位这也许是天意,为什么?因为没有了眼睛更容易觉察。像以前的鲁国的乐师师旷为了让他的音乐的涵养更提升,他是自己把眼球刺瞎了,两个眼睛都刺瞎了,就变成一个瞎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他这样就专注在耳根上,一个学心学的人诚意正心的人他专注在心上,眼睛一瞎之后他就发现,他只剩下臭皮囊,皮肤里面的世界就更容易去落实经典里面所谓说必须返观自己,必须返求自己,反正都在我们的身体里面。


       大家虽然都知道,道就在身体里面,实际上因为有眼根的妨碍而一直往外,对不对?所以这个时候也许是个天意呀!他就更容易觉察自身,忽然体会到圣学讲了那么多的话。各位,朱熹以前读这么多书倒也不是没用,他发现他以前所著的很多错的,然后前人所讲的很多对的,尤其是古圣先贤孔孟所讲的没有一句是错的。就在这个里面全部汇聚在我们的心性里面,而心性就在眼睛瞎了之后发现在臭皮囊里面,发现了这个惊天秘密原来就那一股气。


        乃大悔中年注述误己误人口误:误人误已,遍告同志 。所以他非常非常后悔,那这个罪过怎么补偿怎么赎罪?所以他一有机会就在信里面写,把它告诉所有的同志,这些同志其实就是他的学生,他的信徒。那他当时因为名气很大学问很深,所以他跟王阳明一样。王阳明旁边虽然说是同志,其实都是他的学生,但也都是达官贵人。那当时朱熹他的学生里面也都是这样的人。


        师阅之喜己学与晦翁同,这个师是指王阳明,王阳明得到了《朱子晚年定论》的一部分,就开始节录他的跟这个学问有关的。他读了之后非常喜悦。为什么?因为终于可以证明说我的学问跟朱熹的学问是完全一样的。晦翁是朱熹的号。原来我跟他的学问是完全一样的。


       手录一卷,门人刻行之。然后他就把它给节录下来,手录一卷就是节录的。实际上他的每一封信都蛮长的,节录一小部分可以证明朱熹承认他是错的,并且也稍微点出错的是什么东西,就这个部分把它录成一卷。然后门人就每个人也都很高兴,每一个人都来刻行。


      自是为朱子论异同者寡矣。从此之后站在朱熹的立场跟王阳明的门徒开始辩论,哪里相同哪里不同,整天都在辩论。以前朱子跟陆九渊跟陆氏两个兄弟在鹅湖之会也是辩论,辩论两个人是异还是同。后来陆九渊兄弟就指责朱熹说,你的学问支离破碎,你一点都没有发现,里里外外根本就毫不相及,你对内在一无所获。但是朱熹非常出名,也不是他们这样一讲就能够把他击垮的,而且朱熹在官场上也相当得志,所以朱熹的学问比较流行。当然这个情况之下跟王阳明来抵触的人就会很多,都是他的信徒。


       师曰:“无意中得此一助!”阳明先生就说无意中收集到这一些朱熹晚年亲手所写给他的弟子的书信,他收集来的都是抄录过来的。说:“无意中像天助一般哪!”可以告诉世人说我不是哗众取宠,我也不是想要求名还是求利,只是想要把这个学问把它给显露出来。


        隆庆壬申,虬峰谢君廷杰刻师《全书》,隆庆壬申年就是明穆宗的年号,在壬申年这一年,虬峰谢君廷杰就是谢廷杰,古代君这个字就是尊称。谢廷杰刻王阳明的全书叫作《王文成公全书》,后来叫《王文成公全书》,那么他在刻王阳明全书的时候,命刻《定论》附《语录》后,就把《定论》附在语录的后面。


        见师之学与朱子无相谬戾,则千古正学同一源矣。那么把它附在一起之后,王阳明的语录、全书都在前面,把《朱子晚年定论》排在它的后面,那大家就可以互相参照。果然朱子跟王阳明的学说是完全没有不同的。这样来讲千古的正学就能够从孔孟,然后再来中间失传相当长一段时间,那么再来就有这个二程陆九渊,然后有朱熹、延平先生,再来再有阳明先生,这一脉相承果然是都没有错的。


      现在已经有《朱子晚年定论》,也有朱熹晚年的全论都可以证明这些学问是一脉相承、完全相同的,所以坊间不应该再去论阳明先生跟朱熹有什么不同,实际上完全没有不同的。


       并师首叙与袁庆麟跋,并且前面配上王阳明所写的序,就是王阳明。刻这个全书的时候,前面放王阳明的序与袁庆麟跋,然后再请一个德高望重的人,他也是王阳明的一个朋友,从静中他也有体悟到心体。那么在明朝的正德戊寅年的时候,他带着几本书去拜谒王阳明,王阳明跟他交谈了很久,然后也读了王阳明所有的文集。他就很赞叹说我静中所悟的正是您这样。所以如果是要袁庆麟专信朱熹的理论,他早就发现朱熹的不足了。他在静中已经若有体会了跟王阳明在龙场一悟几乎是差不多的,只不过苦无证明。后来袁庆麟拜访了王阳明之后,两个人一谈心心相印,那么他也是一代的贤人,就因为德高望重在这个官场上也很有名望,所以大家都推当时的袁庆麟在这个文章的最后面写一个跋。就是说这个人既然这么出名,这个人也是一个公正之士,他再来替王阳明背书一下,说这些《朱子晚年定论》等等的收集都是确有其事,希望停止这些派别之间的争论。袁庆麟这个人后来比王阳明早过世。


        凡若干条,洪僭引其说。凡若干条就是前面这几页,刚刚我从一开始讲到这儿,这个还不算是序,在序前面多加了几条说明叫作凡若干条。

洪僭引其说,钱德洪自己谦虚,他说就算我假冒谢廷杰的名义来写前面这几句,因为这几句要补上就会比较完整。


       各位这个就是在《朱子晚年定论》的序的前面,钱德洪补上这一段作为《朱子晚年定论》的因缘。

       那么我们这一节就讲到这儿,下一节开始我们就来讲王阳明的序。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至诚无息_wl

    一直想等到学完《传习录》,再来开启这部经典,但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朱夫子究竟在晚年经历了怎样特别的机遇,以至于有勇气自毁一世英名听着听着才发现,自己又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朱夫子若早就观照到心体,也就早早纠正了自己学问的错误!真正的大学问家是不求盛名,只论真理的!佩服!感动!也感恩张讲师不厌其烦、不辞劳苦,为往圣继绝学的发心和付出

    赤炘_修一 回复 @至诚无息_wl: 理宗不喜欢:

  • 听友82064025

    死人之言或死不悔改或大彻大悟

  • 梁瑤瑤

    正人君子 发现错误的态度直面它,竭力改正

  • 东方馨悦

    疑问:朱子晚年之悟,其弟子们因有各种顾虑而没传,那他的这个晚年之悟是如何传下来的,是不是确实是他的?

  • 张贵朴

    朱熹不愧是大学者,发现自己错了,直面错误,不回避,这种精神自古以来都是难能可贵的

  • _万木春_

    朱子晚年思想导正了,和阳明心学一致,传习录里也有记录。

  • 劉哲術

    現代社會紛紛擾擾,每天都有應接不暇的發生,讓大家不知不覺都處在緊張的狀況下,在這種情況下,要去感受内在的發生就更難了,無怪乎朱子要到了双目失明才有机会静下來,内在心性也才一一顯現、自己中年著作的偏失才得以發覺。所以這個“朱子病目静久"的静就有很大的啟示了,無論外界如何的紛擾,让自己能保持,一定静的心,就十分重要了,處事的智慧才会自然浮現,無怪大學的定静安慮得,要以定静為首了。

  • 言观观言

    感恩!20210918

  • 水晶暖羊

    说得好

  • 15098013asd

    汤潜庵答陆稼书云:来谕阳明尝比朱子于洪水猛兽,是诋毁先儒莫如阳明也,窃谓阳明之诋朱子也,阳明之大罪过也,于朱子何损?今人功业文章,未能望阳明之万一,而止效法其罪过,如两口角骂,何益之有?恐朱子亦不乐有此报复矣。 孙铿云:王学本独有千古,可俟百世,何必借朱子而为定论,况明言其不必尽出于晚年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