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第四十一章:“大音希声。”
【语义】指最大的“音”往往是无声的,以此来形容大道的运行状态。
【寓意】老子所说的“大音希声”,说的是天地宇宙和大道的运行状态,我们知道地球在旋转,但你听不到旋转的声。我们也知道思想规律都在时时刻刻的运行着,但好像我们也听不到他的声音。一个人对他人最深厚的情感,往往也不在语言和声调上,而在行动和效果上。圣人悟了道,故而效法大道“行不言之教”。老子在此用“大音希声”的用意在于告诉人们,无道的人总是张牙舞爪,声色俱厉,或者巧言令色,花言巧语。而悟道的人则是少言寡语,踏实行动,用事实证明一切。
【素描】宏大的宇宙,无时无刻不在运行着,但却是寂静无声的。性情急躁的人,走路快声音也大。心情烦躁的人,总是喋喋不休的唠叨;没智慧的人总在讲自己认为正确的理,可却很少去倾听别人的心声。平时,人做的最多的事就是说话,可又有多少能说到别人的心坎上的呢?至于那种“心有灵犀一点通”,你说半句他就懂你的全部,你说上句,他能接下句,这样的心灵美好对接,在人间是极其难能可贵的,甚至可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些自视是君子的人,往往都是自言自语,只说自己想说的话。相反,总能说些让人心里舒服话的人,往往又怀有个人的目的。有时我们也会遇到那些永远在喋喋不休说话,从来不会递个话头给对方的“话痨”,当然是不讨人喜欢的,甚至已经变成了一种心理疾病。
现代人,通常把声和音说成一个词“声音”,实际上,在中国文化中“声”和“音”是有区别的:礼记中说,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指的是因外物作用于物体而发出的声响,如敲击或演奏乐器所传递到人耳朵里的旋律,诸如钟磬,大鼓、笛子、琵琶、古筝等乐器发出的声响。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音”指的是动物本身依靠发音器官所发出来的音,它既包括动物鸣叫时发出的音,也包括人类说话唱歌时发出的音。前者如鸟儿的鸣叫、虫儿的窃窃私语、家畜的嚎叫。后者如小孩的伊伊呀呀,成年人的谈吐以及歌唱。一般来说,音是比较细腻和软和的,但有时也不失豪放。老子说,音和声虽然不同,但也可以在差异中产生和谐。由此可见,有声而音,口、舌、唇、喉、牙、齿协调运动,而生五音六律,而“发音器官的协调运动”就是“和”。老子在道德经第二章中说的“音声相和”,就是五音六律的协调,委婉曲折而动听。对人而言,“和”就是能完整的向对方表达你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和”,只是有声而无音,对方不知你说的是什么,无法理解你的意思。俗话所说的“对牛弹琴”“驴唇不对马嘴”等说法,说的就是这类现象。
老子借“大音希声”这个成语来告诉我们,真正的大道运行是没有声音的。一个人的内心若是能够达到寂静的状态,也就有希望与大道同频。一个人发出的声音,若是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的、友善的沟通,也就是与大道同频。一个人如果能够超越人形、超越自己的主观,能够与天地万物沟通,也就会成为真人或者别人眼中的神人。反之,躁动中发出的只能是噪音;只说自己的理,而不能与人沟通的,最多算是自言自语。
【真言】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听其言,观其行。”悟道之人懂得用事实说话,东西方最感人的经典往往就是讲故事,也就是讲事实,摆道理。老实忠厚的人只用做事和效果来表达自己的内心。少说多做,行胜于言!
【自省】年轻的时候以为有个好口才很重要,后来才渐渐的明白,人们不仅仅看你在怎么说,还要看你怎么做,更要看你能做成什么。随着学习道德经的深入,才渐渐懂得了,真正的高手很少说话,但又一直在不断的为你做着事情,让你能感受到他的心。遇到那些总是喋喋不休的人,才知道自言自语是那样让人厌烦,似乎是脑子出了毛病。于是知道了,省点精力,少说那些没用的,做点儿对别人有用的。做事时把心静下来,把事情做精做细,做事中做出自己的人品,通过做事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境界,这才是人生价值的真谛啊!
成语是文化的基因,道家是醒世的智慧。
心中装进智慧成语,灵魂就会觉醒放光。让我们一起记住道德经成语“大音希声
”,让我们一起来领悟大道无声的宏大,让我们消除自己心里的噪音,让我们将精力集中在做事成精品的方向上,让我们在做事中增长自己的人品高度,让事实来证明我们的智慧与人品,让我们的善意的语言如春风一般给人送去温暖。
少说多做,行胜于言,“大言稀声”。
以前听教授讲课没有入心,现在终于知道,心眼口都的重要了!感恩您齐教授!一颗颗灵魂从此觉醒,从此放光!
齐老师好
🌼🌼🌼